卵黃膜
卵黃膜 | |
---|---|
標識字符 | |
拉丁文 | membrana vitellina |
MeSH | D014817 |
格雷氏 | p.45 |
《解剖學術語》 [在維基數據上編輯] |
卵黃膜是一個處於卵膜(卵細胞的細胞膜)外面的結構。在一些動物中(比如鳥類),卵黃膜包裹的除了卵細胞,還有細胞外的蛋黃。卵黃膜主要由蛋白質纖維組成。纖維上帶有用來識別精子的蛋白質受體,用來被精子的細胞膜上的受體識別。這些受體存在物種差異,從而防止不同物種之間的繁殖。哺乳動物的卵黃膜叫做透明帶。在卵黃膜和卵膜之間的空間含液體,叫做卵周間隙。
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時會發生訊息傳遞,導致卵細胞內的鈣離子濃度上升,引發皮層反應:卵細胞會通過胞吐釋放出皮層顆粒的內容物,使得卵黃膜變硬成為受精膜,以此擋住更多的精子。這是多精受精的慢速阻斷。
在昆蟲中,卵黃膜被稱為vitelline envelope,是絨毛膜的內層。
結構
脊索動物的卵黃膜含有和人類透明帶糖蛋白(類透明帶域,「ZP域蛋白」)同源的結構性糖蛋白。[1]
參考資料
- ^ 1.0 1.1 Killingbeck, EE; Swanson, WJ. Egg Coat Proteins Across Metazoan Evolution. Current topics in developmental biology. 2018, 130: 443–488. PMC 6028277 . PMID 29853187. doi:10.1016/bs.ctdb.2018.0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