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利亞里
卡利亞里 Casteddu(薩丁尼亞語) | |
---|---|
市鎮 | |
Comune di Cagliari | |
左上起:聖安尼教堂、港口景觀、聖雷米城堡、薩丁尼亞島查爾斯·腓力士國王及卡拉·菲格拉的雕像 | |
坐標:39°13′N 9°07′E / 39.22°N 9.12°E | |
國家 | 義大利 |
大區 | 薩丁尼亞大區 |
政府 | |
• 市長 | Massimo Zedda (SI) |
面積 | |
• 總計 | 85.45 平方公里(32.99 平方英里) |
海拔 | 4 公尺(13 英尺) |
人口(2015)[1] | |
• 總計 | 154,460人 |
• 密度 | 1,808人/平方公里(4,682人/平方英里) |
居民稱謂 | 卡利亞里人(Cagliaritano) (Casteddaju) |
時區 | CET(UTC+1) |
• 夏時制 | CEST(UTC+2) |
郵編 | 09100 |
電話區號 | 070 |
主保聖人 | 聖薩圖爾尼努斯 |
主保慶日 | 10月30日 |
網站 | 官方網站 |
卡利亞里(義大利語:Cagliari,義大利語:[ˈkaʎʎari] (ⓘ)),是義大利薩丁尼亞島的首府。
卡利亞里在薩丁尼亞語是稱為Casteddu(照字面地是指「城堡」),位處薩丁尼亞島南部,屬海港都市。它大約有170,000人口,如包括城市邊緣(大都市地區)則有大約300,000人口。
歷史
由於地理環境上處於地中海中央的優勢,自古便成為各個勢力爭奪的焦點,其支配勢力亦經常改變:
古代歷史
在Karalis(卡拿列斯)這個名字之下,古代的卡利亞里是腓尼基在薩丁尼亞的貿易網絡中其中一個殖民地,其餘包括蘇施斯、羅拿和泰羅斯,而這些殖民地都是泰爾在公元前七世紀所建立。卡利亞里之後首先改由迦太基統治,之後在公元前238年當羅馬人打敗迦太基人時則再轉由羅馬統治。
隨著卡利亞里依次被汪達爾人及拜占庭帝國統治之後,成為了一個獨立王國的首都,由國王「giudice」或「judike」(絕對審判者)統治。雖然如此,有跡象顯示這段獨立的時期里,卡利亞里正因太容易被海上摩爾人海盜的攻擊而逐漸被遺棄。當時應該有很多人離開卡利亞里並於鄰近卡利亞里西部的沼澤地地區建立一個新城鎮,而該鎮也遠離海洋。卡拿列斯王國包括簡皮丹奴平原的一大片地區、素切斯地區及奧格利亞斯切華(Ogliastra)山區的礦物資源。除了卡拿列斯王國之外,薩丁尼亞還有其餘三個獨立自主的「王國」(薩丁尼亞語giudicati):西北的托雷斯王國,東北的加盧亞王國,及最著名和存在年期最長的阿波利亞王國,以奧斯他奴(薩丁尼亞語Aristanis)為首都。
11世紀
在11世紀圴時候,比薩共和國之前已奪取了薩丁尼亞島東南的Sulcis地區,征服了卡拿列斯王國(Kingdom of Karalis)並重建了卡利亞里鎮。比薩是義大利四個「航海共和國」之一,並在中世紀為控制地中海及其商業航線而互相開戰。其餘三個「航海共和國」為短命的阿馬爾菲、熱那亞和威尼斯。比薩和熱那亞對薩丁尼亞有極大興趣,因為對控制義大利與北非之間的商業航線方面,薩丁尼亞在戰略上是一個完美的重要基地。
有一些比薩人興建的要塞仍然圍繞著現今的卡斯特利奧地區(薩丁尼亞語:Casteddu 'e susu),最著名的就是兩座殘留下來的白色石灰石塔樓(原本該地有三座塔樓守衛地區的三個出入口)。卡斯特利奧與馬利拿(包括港口),史譚比斯及范拿諾華地區合併就構成了卡利亞里。馬利拿和史譚比斯都有城牆守衛,然而只有多由農夫居住的范拿諾華地區沒有城牆守衛。
14世紀
在14世紀亞拉岡王國在一場戰役之中打敗了比薩之後征服了卡利亞里並計劃征服整個薩丁尼亞。當薩丁尼亞終於完全被亞拉岡征服之後,卡利亞里(當加泰隆尼亞人統治的時候稱為Càller)成為了薩丁尼亞傀儡王國的行政首都,並之後受西班牙帝國統治。很多人認為西班牙統治的時期是卡利亞里和薩丁尼亞衰微的時間。亦因為多個種族勢力在好幾個世紀以來的爭奪,卡利亞里成為了一個包容不同文化的城市。
18世紀
在18世紀,在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短暫的統治之後,在1720年卡利亞里和薩丁尼亞受到了薩伏依王朝的統治。成為薩丁尼亞的統治者之後,薩伏依王室獲得了薩丁尼亞國王的稱號。薩丁尼亞王國合併了薩伏依、尼斯(現在為法國邊境城市)、皮埃蒙特及利古里亞。雖然名字稱為薩丁尼亞王國,但其首都卻在義大利本土的杜林,是薩伏依王室的發祥地。王國的議會都位於杜林,而其議員主要都是來自皮埃蒙特或其它義大利本土的貴族。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之後,法國嘗試征服卡利亞里,因為卡利亞里在地中海上占有一個重要的戰略地位。一支法國軍隊於波艾圖海灘(Poetto beach)登陸並向卡利亞里方向推進,但被欲防禦自己對抗法國革命軍的薩丁尼亞軍隊打敗。卡利亞里的人希望他們保衛卡利亞里的表現能從薩伏依王室中得到一些補償:例如卡利亞里的貴族們請求成為王國議會裡面薩丁尼亞的代表。當薩伏依王室拒絕對薩丁尼亞人作出任何補償時,卡利亞里的居民反對薩伏依王室並逐出所有王國代表及由皮埃蒙特來的人。現時卡利亞里每年4月的最後一個周末都會慶祝這次暴動,稱為「Die de sa Sardigna」(薩丁尼亞日)。但是當時薩丁尼亞短時間自治之後,很快就被薩伏依王室重新控制。
現代歷史
由1870年開始,義大利統一運動完成之後,卡利亞里經歷了一個世紀的快速發展。在18世紀末市長鄂圖尼·巴卡域達在任的時期,很多傑出的建築物建成。這些建築物有很多包含了新藝術運動的影響,混合了傳統的薩丁尼亞花卉裝飾的風格:例如鄰近港口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市政廳。市長鄂圖尼·巴卡域達亦於20世紀初暴力鎮壓了一場工人暴動而聞名。
在二次大戰時,卡利亞里在1943年2月受到盟軍猛烈轟炸。為了逃避轟炸及受轟炸摧毀的卡利亞里的窮困景象,很多人離開卡利亞里往其它國家或農村,往往要與親屬及朋友共住於一些擠逼的房屋裡。這次逃離也稱為sfollamento(離棄)。
當1943年9月義大利政府與盟軍停戰的時候,德軍奪取了卡利亞里和薩丁尼亞島,但由於需要軍力穩固義大利本土的據點,所以德軍很快就和平撤退。接著美軍就奪取了卡利亞里。由於它在地中海的位置,卡利亞里在戰時的占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很多接近卡利亞里的機場(艾馬斯、莫沙華圖、迪斯摩曼紐機場,現時為北約空軍基地)的飛機可以飛到北非或義大利本土及西西里。
戰後,卡利亞里的人口急劇上升,新住宅區內興建了大量的住宅大廈,但往往消遣區則設計差劣。
現在薩丁尼亞島上有一支球隊參加意甲聯賽,就是卡利亞里足球俱樂部。
氣候
Cagliari-Elmas (1961-1990)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高溫 °C(°F) | 14.2 (57.6) |
14.7 (58.5) |
16.1 (61.0) |
18.4 (65.1) |
22.3 (72.1) |
26.6 (79.9) |
29.6 (85.3) |
29.8 (85.6) |
26.9 (80.4) |
22.8 (73.0) |
18.2 (64.8) |
15.1 (59.2) |
21.2 (70.2) |
平均低溫 °C(°F) | 5.7 (42.3) |
6.2 (43.2) |
7.2 (45.0) |
9.1 (48.4) |
12.3 (54.1) |
16.1 (61.0) |
18.6 (65.5) |
19.1 (66.4) |
17.0 (62.6) |
13.7 (56.7) |
9.5 (49.1) |
6.8 (44.2) |
11.8 (53.2)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45.8 (1.80) |
57.1 (2.25) |
44.1 (1.74) |
37.1 (1.46) |
23.9 (0.94) |
9.2 (0.36) |
3.2 (0.13) |
8.5 (0.33) |
30.6 (1.20) |
55.6 (2.19) |
56.0 (2.20) |
55.3 (2.18) |
35.5 (1.40) |
平均相對濕度(%) | 79 | 77 | 75 | 73 | 71 | 67 | 65 | 65 | 71 | 77 | 79 | 80 | 73 |
資料來源:MeteoAM |
景點
- 卡利亞里舊城,又名Castello(城堡),建於山上,向下望能欣賞卡利亞里灣(又名「天使灣」)的景色。
- 聖龐加爵塔及大象塔,兩座守衛卡利亞里的白色石灰石塔。
- 卡利亞里主教座堂,一座中世紀比薩式的教堂,於1930年重建。
- 卡利亞里羅馬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