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華龍洞遺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華龍洞遺址是中國更新世中晚期古人類遺址,位於中國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堯渡鎮梅源山南麓,發掘出「東至人」頭骨化石。

歷史

1988年底,當地汪村村民龐金木刨土時發現動物化石,上報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初步確認為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地點。2006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韓立剛主持第一次考古試掘。2014年、2015年、2018年、2024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合作,對華龍洞遺址進行四次大規模發掘,累計發現30餘件古人類化石,百餘件石器,40餘種脊椎動物化石。2015年發掘出中國「發現的唯一同時保存有完整面部和下頜骨的中更新世晚期人類化石」,距今30萬年左右,命名為「東至人」。[1]

2019年10月7日,華龍洞遺址成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4年,東至縣將原建新中學校址改建為「華龍洞遺址陳列館」,陳列館展出有華龍洞發掘的部分動物化石、東至人復原像等。

參考

  1. ^ 記者 張強. 安徽华龙洞遗址开启第四次发掘 探秘30万年前古人类生活场景. 中國新聞網. 2024-05-17 [202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