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歷史
匈牙利歷史 |
---|
歷史系列條目 |
匈牙利主題 |
舊石器時代至羅馬帝國佔領前
在匈牙利的薩瓦爾發現了舊石器時代先民遺址,之後直至羅馬帝國管治前,匈牙利陸續有不同族羣定居
早期(羅馬帝國時期至895年)
羅馬行省(前12-430)與匈人帝國(433-453)
羅馬帝國時期,匈牙利是潘諾尼亞行省,羅馬帝國滅亡後,各民族陸續遷移到這裡。首先到來的是匈人,在阿提拉的領導下,他們建立了強大的匈人帝國。匈牙利這個名字可能來源於此,但也有很多學者認為應該來自屬於突厥的歐諾古爾(Onogur)人。
日耳曼(454-568)與阿瓦爾(568-805)
在匈人帝國解體後日耳曼部落統治了這裡將近100年,接踵而來的是阿瓦爾人,在他們近200年的統治下,斯拉夫民族開始滲入。
斯拉夫(806-894)
保加爾(806-881)
摩拉維亞(882-894)
摩拉維亞人、保加爾人、波蘭人和克羅埃西亞人都曾經企圖推翻阿瓦爾人,但直到查理曼才成功的將其擊敗。查理曼死後,東法蘭克王國逐步衰落,形勢對斯拉夫人的崛起有利,大摩拉維亞領袖斯瓦托普魯克雄心勃勃地企圖建立大摩拉維亞公國,但是東方游牧民族馬扎爾人的到來結束了這一地區的紛爭。
中期(895-1526)
阿爾帕德王朝(895-1301)
公國(895-1000)
當時馬扎爾人游牧部落從烏拉山西麓和伏爾加河灣一帶向西遷徙,896年在多瑙河盆地潘諾尼亞平原定居下來。傳說當時7個馬札爾人部落與3個可薩人部落組合成一個聯盟,之後匈牙利王國逐漸成形。第一個朝代是阿爾帕德大公所建立的阿爾帕德王朝。
王國(1000-1301)
1000年,匈牙利大公伊什特萬一世在匈牙利推行天主教,並獲天主教教宗加冕成為匈牙利第一位國王。
蒙古入侵(1241-1242)
匈牙利早期的歷史同波蘭和波希米亞密切相關,也同時受到教皇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影響。其間在1241年到1242年蒙古金帳汗國的攻擊下,匈牙利曾經遭到沉重打擊。
安茹-西西里王朝(1301-1386)
當安茹的卡洛伊一世於1308年登基為匈牙利國王之後,逐漸地,其子拉約什大帝統治下的匈牙利,成長為中、東歐一個強大獨立的王國,她既有鮮明的文化特色,又同西歐其它文明聯繫密切。
盧森堡王朝(1387-1437)
匈雅提王朝(1458-1490)
當民族英雄匈雅提·亞諾什於1456年貝爾格勒之圍擊退鄂圖曼帝國之後(亞諾什於三周後病逝),其子匈雅提·馬加什於1458年被選為國王,統治匈牙利到1490年。馬家什進一步加強了匈牙利國力和政府的權威,成為僅次於鄂圖曼土耳其的東歐第二強國。在他的統治下,匈牙利(特別是北部,現在歸屬斯洛伐克的一部分地區)成為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的一個藝術文化中心,代表建築與文化中心是其一手打造的科爾文納圖書館。而匈牙利文化也影響了周邊國家,例如波蘭立陶宛聯邦。波蘭、波希米亞和匈牙利曾經在1335年組成過維謝格拉德集團(但聯盟很快就鬆散化而實質解散);1991年波蘭、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四國結成的同盟也沿用這名字。
亞蓋隆王朝(1490-1526)
1490年強大的馬加什一世死後,因為缺乏合法子嗣,匈牙利貴族迎立波希米亞國王烏拉斯洛二世兼任匈牙利國王,匈牙利進入外強中乾的雅蓋隆王朝時期(只維持36年)。
近代(1526-1914)
國土三分與哈布斯堡王朝
1526年鄂圖曼帝國入侵,於第一次摩哈赤戰役大敗匈牙利國王拉約什二世,導致拉約什死亡與匈牙利解體,分裂成三個部分。東部的外西凡尼亞自立為東匈牙利王國(後改稱外西凡尼亞公國),南部依附於鄂圖曼,西部則依附於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成為哈布斯堡君主國的一部分。奧地利在1683年維也納之戰後,成功地反攻鄂圖曼帝國;1699年開始,匈牙利全境由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但自主性強的馬札爾貴族仍不時反抗,一直到1740年瑪麗亞·特蕾莎成為匈牙利女王之後,匈牙利貴族因為獲得強大的自主兼自治權,才心悅誠服地效忠哈布斯堡。
匈牙利革命(1848)
1848年3月15日匈牙利首都佩斯舉行起義,爆發了科蘇特·拉約什領導的1848年革命。1849年4月匈國會通過獨立宣言,建立匈牙利共和國,但不久被奧地利和沙俄軍隊所扼殺。1852年由弗朗茨·約瑟夫皇帝任命的奧地利帝國首相巴赫,開始了被稱為「巴赫專制」的鐵腕治國。他認為匈牙利既然在之前已公開反叛,今後不必再有所顧慮,可以放手施壓。奧政府把匈牙利看作一個軍事占領區,另建臨時性行政體系,由維也納直接管轄。於是,大批奧地利和捷克的官僚們湧進,接替了原來匈牙利政府官員們的職位,原有的憲政權力一律停止,實施高壓統治。
1859年奧國在薩奧戰爭的失敗,震動了皇帝弗朗茨·約瑟夫與整個帝國。皇帝自1860年起改弦更張,放棄原有的 專制政策。1860年-1861年間,連頒詔令,恢復匈牙利之議會制度。但匈牙利自由分子在費倫茨·戴阿克的領導下,仍堅持1848年憲法之立場,主張匈牙利並非奧地利屬地,皇帝反對此見,乃將議會解散,但仍於1860年的《十月憲章》保障匈牙利人民的部分權利與自由。
折衷方案(1867)
1867年匈牙利與奧地利帝國組成奧匈帝國,出現所謂「1867年奧地利-匈牙利折衷方案」,匈牙利的民族意志獲得極大的滿足。但是好戰的馬札爾人一心想往巴爾幹半島擴張,意圖統治更多的南部斯拉夫民族,最終促成1914年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來源請求]。
現代(1914年至今)
一戰後的匈牙利王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解體,1919年3月建立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同年8月被以霍爾西為首的軍隊推翻,恢復了君主立憲的匈牙利王國。1920年戰敗國匈牙利與協約國簽定特里亞農條約,喪失了72%的領土和64%的人口。1941年,匈牙利加入德─意─日軸心國集團,1944年德軍占領匈牙利。
二戰後的社會主義政權
1945年4月,匈牙利人民在蘇聯紅軍幫助下全境解放。1946年2月1日宣布廢除君主制,成立匈牙利共和國。1949年通過憲法,改稱為匈牙利人民共和國。1949年8月20日宣布成立匈牙利人民共和國。1956年10月爆發匈牙利十月事件。
現代
1989年10月23日,改國名為匈牙利共和國。
2006年4月9日,國民議會選舉舉行,社會黨、青年民主者聯盟、自由民主戰士聯盟和民主論壇通過初選。4月23日,國民議會選舉第二輪投票進行。社會黨共贏得國民議會386個席位中的186席,青民盟獲得164席,自民盟獲得18席,民主論壇獲得11席,其餘7席由聯合候選人和獨立候選人獲得。6月9日,以久爾恰尼·費倫茨為總理的新政府宣誓就職,由社會黨和自民盟聯合執政。
2007年12月21日成為申根公約會員國。
2012年起新憲法實施,國名改為匈牙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