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動態管理學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傅麗德(英語:Mary Parker Follett,1868年9月3日—1933年12月18日),是美國社工、管理顧問與哲學家,也是組織理論與組織行為研究的先驅,最早有系統深入研究組織有關「人」的問題的學者,1918年發表專書《新國家》(The New State),1924年發表專書《創造性的經驗》(Creative Experience),這些重要的論述後來被麥卡福英語Henry C. Metcalf尤偉克合編成《動態的行政》(Dynamic Administration)一書,是少數注意行政心理因素的先驅學者。

理論

傅麗德著重人類行為的心理因素和集體工作時的情感反映作用,是注意行政的心理因素的少數先驅,其論點可歸納如下:

額外價值論 認為人是群體動物,團體生活能讓人產生一種強烈情感進而影響到個人行動,人在團體中的思想和行動無法再從一個人控制,人將全部受團體所發生的影響所支配。這即團體所具備的一種「額外價值」(plus value)的生命,這種生命才是社會上人類行動的真正基礎。

團體中的衝突、調和 團體中成員的意見、利益衝突乃是必然的現象應該予以重視,解決衝突的方法應透過整合找出一個能滿足全體的解決之道,並不使用妥協、支配。

協調原則 協調是管理的核心,要做好協調應遵守以下五個原則:

  1. 直接交涉原則:協調應該由有關的人直接接觸。
  2. 早期原則:協調應在剛開始就做好,
  3. 互惠原則:協調是於某種環境,所有各方面彼此之間互相調整自己以適應別人的一種活動,所以協調應以互惠做基礎。
  4. 連續原則:協調是種持續性的過程。
  5. 社區服務:企業人士扮演社會的重要角色。

對權威之看法

一、情勢法則(law of the situation):命令、權威一定要去除人的因素,並無絕對性,純粹依形勢需求來運用權威。因情勢需要所以才下達命令,上下間並非服從關係,而是以職能合作為基礎。

二、最後權威:最後權威並非掌握於團體的最高主管手上,因為每個人在各自工作範圍之內都有特定的職責、職權。故團體中真正的權力是許多小權力的總合。主管「最後的決定」(final decision),實際上只是決策過程的最後一刻。

評論

權威、領導、監督等一切問題,全部都該在建立於客觀的事實之上。權力大小的意識管轄部屬的意味也將自然消失,剩下的則是種真正的合作精神,傅麗徳以「職能合作」的精神做基礎,如此一來可讓每個人對行政、管理都有機會有效的貢獻能力。

參見

參考文獻

  • 王濬. 行政學新編.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