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士龍屬
勇士龍屬 化石時期:晚白堊世,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蜥形綱 Sauropsida |
總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鳥臀目 Ornithischia |
亞目: | †鳥腳亞目 Ornithopoda |
演化支: | †禽龍類 Iguanodontia |
演化支: | †橡樹龍形態類 Dryomorpha |
演化支: | †直拇指龍類 Ankylopollexia |
演化支: | †硬棘龍類 Styracosterna |
演化支: | †鴨嘴龍形類 Hadrosauriformes |
總科: | †鴨嘴龍超科 Hadrosauroidea |
屬: | †勇士龍屬 Batyrosaurus Godefroit et al., 2012 |
模式種 | |
†羅氏勇士龍 Batyrosaurus rozhdestvenskyi Godefroit et al., 2012
|
勇士龍屬(學名:Batyrosaurus)是哈薩克斯坦中部晚白堊世(桑托階至坎潘階)博斯托貝組一屬已滅絕的基礎鴨嘴龍超科恐龍,只有一個種,羅氏勇士龍(Batyrosaurus rozhdestvenskyi)。它可能與阿斯坦龍是同一種生物,兩者發現於同一地層,而後者則是個疑名。[1]
模式種2012年由帕斯卡·伽德弗洛茲、弗朗科斯·埃斯居里、尤里·博洛茨基和帕斯卡林·勞特斯等人命名、敘述。屬名指哈薩克英勇騎士(哈薩克語:Batyr),種名紀念古生物學家阿納托利·羅特傑斯特文斯基。[1]
正模標本AEHM 4/1發現於阿庫爾干附近Bostobinskaya組的一層中,該地層可追溯到坎潘階至桑托階,距今約8400萬年。它由部分骨骼組成,包括部分顱骨、下頜、60顆單獨牙齒、胸骨、右肱骨、左橈骨、掌骨和指骨。作者認為阿克爾干阿斯坦龍是一個疑名,因此沒有歸入其材料。
勇士龍是一種中等大小的鴨嘴龍科,大約有5到6米長。作者建立了其幾個獨有衍徵:頂骨在其後部形成骨瓣,與上枕骨重疊,但不接觸其側面,並且自身被鱗狀骨重疊。額骨拉長約70%。顴骨前支外側可見淚溝融合線下方的水平深槽。上隅骨表面被一個孔穿過。[1]
已知的材料中有一個約4厘米長的拇指爪。其中還有一個腦殼化石,其內表面顯示出細小的動脈印痕,表明它幾乎完全被腦組織填充。[1]
系統發育分析表明,該屬在鴨嘴龍超科中有一個基礎的位置,在進化樹中高於高吻龍,但低於原巴克龍。由於特提斯鴨嘴龍在他們的分析中是一種鴨嘴龍科,作者認為勇士龍龍是已知最年輕的非鴨嘴龍科的鴨嘴龍超科。這被視為一個跡象――不僅鴨嘴龍超科最初在亞洲發展,鴨嘴龍科也是如此,它們後來才遷移到北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