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
馮玉(?—952年),字璟臣(景臣),後晉末年宰相,定州人。其父鄴都副留守馮濛。
馮玉年少時舉進士不中。馮贇為河東節度使,徵辟他為推官。馮玉入拜監察御史,遷至禮部郎中,為鹽鐵判官。晉出帝石重貴納馮玉姊為中宮皇后,馮玉受到恩寵甚厚,以馮皇后的外戚知制誥,拜中書舍人。馮玉不識書文,當時和殷鵬同為舍人,制誥常派殷鵬代作。之後,馮玉出為潁州團練使,歷任端明殿學士、戶部侍郎,遷樞密使、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當時,馮皇后掌權,軍國大務,決斷於馮玉。馮玉善於承迎帝意,於是更加有寵。一次有病在家,晉出帝對諸宰相說:「自刺史以上,等到馮玉病好任事,才能任命。」馮玉任命中書舍人盧價為工部侍郎,桑維翰以盧價資望淺,不同意,於是馮玉與桑維翰有隙,桑維翰於此罷相。馮玉為相,四方賄賂,積貲巨萬,因此朝政日壞。馮玉為樞密使,有朝使馬承翰有口才,一天持名刺來拜見馮玉,馮玉看看名刺開玩笑說:「馬既有汗,宜卸下鞍。」馬承翰應聲答道:「明公姓馮,可謂死囚逢獄。」馮玉自以失言,於是向馬承翰道歉。[1]
契丹滅後晉,張彥澤先以兵入京師開封府,兵士爭先入馮玉家,家財巨萬,一夕被掠奪而盡。第二天馮玉見張彥澤,還是諂笑,自稱願持後晉玉璽獻給契丹,希望再得到遼太宗的恩獎重用。張彥澤不納。馮玉從晉出帝北遷,玉從入契丹,契丹命馮玉為太子太保。周太祖廣順二年,其子馮傑從幽州沒有告知父親亡歸後周,馮玉害怕受到譴責,於是在遼國鬱鬱而終。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編輯]
參考資料
- ^ 《五代史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