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內閣大學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內閣大學士,官名,明代正五品,包括中極殿大學士(舊名華蓋殿大學士)、建極殿大學士(舊名謹身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主要職責包括票擬批答、上傳下達等。 [1]

初,曾設置內三院大學士,後改為內閣大學士,品級和員額屢經變遷,雍正八年以後均為正一品乾隆十三年以後定為「三殿三閣」。此外,還有「協辦大學士」。由於軍機處的設置等因素,內閣大學士的權力有所削弱。清末新政時,改設內閣總理大臣內閣協理大臣,大學士改在翰林院排列班次。[2]

首輔

首輔,即內閣中位列第一的輔臣。在明代,「首輔」是對內閣大學士(少數以翰林學士入直內閣)中位居第一者的尊稱,與內閣「次輔」、「羣輔」相對,一説大致產生於明英宗天順年間,始自李賢;另有從明仁宗時大學士初兼師保之官的楊士奇起算、從明成祖創建內閣時起算、從明世宗在位期間起算等説法。

首輔職權

在明代,一般而言,內閣首輔指大學士中入閣最早、資歷最深、加官最高者,而此人通常又最受皇帝信任,擁有相對重要的職權、地位。[3]

  • 其一,票擬權。票擬權起初並非由內閣輔臣獨享,更不為首席內閣大學士壟斷。但後來,票擬權逐漸專歸於內閣,在內閣之中又由內閣首輔執筆主稿,首輔委託則其他閣臣可以執筆。嘉靖以後,首輔趨於專斷票擬,不僅主稿,而且不容其他閣臣置喙。一方面,首輔極力維護其「主票擬」的地位;另一方面,其他閣臣一旦受命與首輔共主票擬,則意味著他將取而代之。此後,首輔對票擬權的主掌,在天啓崇禎年間先後受到過魏廣微倪元珙上書的衝擊,但大體維持了下來。
  • 其二,對六部的影響力。嚴嵩張居正等內閣首輔在事實上控制了六部,張居正還試圖通過「考成法」使這種控制正規化。
  • 其三,位次。隨著地位的提升,閣臣常擁有各部尚書的兼銜,雖起初與六部的實任尚書仍不可同日而語,但其後則慢慢反超,科舉讀卷時的次第反映出了這種微妙的變化,朝會位次亦然。此外,自李賢以後,內閣首輔的加官都在正二品及以上。概括而言,內閣首輔一般官以「少師太子太師兼吏部尚書」位列文臣之首,但不絕對。

此外,內閣首輔(包括早期的首席內閣大學士)也有在內閣書寫詔旨、奏議朝政、封駁帝命、保薦人才、輔導太子、主持修書、外出督師等職權,在集體奏議等情形下具領銜地位。也有學者[誰?]就其中的封駁帝命,討論內閣首輔是否具有專屬的「封還執奏」權,不過學界一般把「封還執奏」視作內閣整體的權力。還有學者[誰?]探討內閣首輔在黨爭過程中運用的司法權[4]

引用

  1. ^ 張帆.中國古代簡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 ^ 中國歷代職官詞典
  3. ^ (票擬)方誌遠. 明代內閣的票擬製度[J]. 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4. ^ 張帆.中國古代簡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