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登堡堤道
興登堡堤道(德語:Hindenburgdamm)是一條連接德國敘爾特島和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的11千米長的堤道,以威瑪共和國時期的總統保羅·馮·興登堡命名,地理位置坐標為54°53′N 8°33′E / 54.883°N 8.550°E。堤道上鋪設了供火車使用的複線鐵路,目前用於運營德國鐵路經營的由尼比爾-韋斯特蘭之間的人車同行,由於敘爾特島和大陸之間沒有其他道路相連,所以這條堤道上運行的汽車擺渡列車是汽車上島的唯一途徑。堤道由一家法蘭克福的公司和一家來自杜伊斯堡的公司分別從大陸和敘爾特島開始修建連接起來的,耗時四年建成,於1927年6月1號開放[1],它也是沼澤鐵路的一部分。火車沿堤道的行駛時間約為10分鐘,火車在位於大陸上的尼比爾和敘爾特島上韋斯特蘭兩個終點站之間的行駛時間約30分鐘。
興登堡堤道位於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州瓦登海國家公園的保護區內,在這裡的灘涂上禁止徒步。
堤道建成前的情況
1864年的普丹戰爭後,普魯士從丹麥手中接管了什勒斯維希公國,敘爾特島和韋斯特蘭都屬於新成立的Tondern區。韋斯特蘭海濱浴場的知名度逐漸增長,西海岸鐵路已經從漢堡的阿爾托納沿胡蘇姆和尼比爾延伸到了Tønder鎮(德國稱Tondern),從這裡鐵路延伸至Hoyerschleuse港,Hoyerschleuse港有輪船前往敘爾特島的Munkmarsch港。
當時敘爾特島與大陸的連接受到潮汐的影響,在冬季瓦登海的海冰給敘爾特島和大陸間的連接製造了難以逾越障礙。當時已經計劃修建從大陸到敘爾特島上Nösse的鐵路堤道。這樣一個項目由於高昂的成本使它擱置了一段時間,直到韋斯特蘭成為城鎮、作為海濱度假勝地的知名度日益增長,才使得堤道的修建在1910年進入正式的官方規劃。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得所有的計劃停滯,戰後德國被迫將Tønder鎮和Hoyerschleuse割讓給丹麥。敘爾特島仍屬於德國,但由於新的國界線,前往敘爾特島的道路中斷,除非旅客獲得丹麥簽證,通過丹麥領土才能上島。
堤道建造
在堤道最初的建設中,一場風暴潮捲走了已經建成的部分。在此之後,堤道路線稍微向北重新調整,並為方便施工而修築了一個塹壕狀的圍堰。堤道的建造項目聘請了1000到1500名工人。在兩年內移走了超過300萬立方米的沙子和粘土,並使用了120,000噸石頭,最終於1927年6月1日開放。
相關文獻
- Kümmel: Der neue Eisenbahnweg durch das Wattenmeer nach Westerland-Sylt. In: Zeitung des Vereins Deutscher Eisenbahnverwaltungen, 67. Jahrgang, Nr. 21 (26. Mai 1927), S. 557–562.
- Kümmel: Der Hindenburgdamm (Bahnlinie Niebüll–Westerland). In: Zeitschrift des Vereines deutscher Ingenieure, 72. Jahrgang, Nr. 2 (14. Januar 1928), S. 48–50.
- H. Pfeiffer, W. Mügge: Bau eines hochwasserfreien Eisenbahndamms vom Festlande nach der Insel Sylt. In: Die Bautechnik, 6. Jahrgang, Heft 6 (10. Februar 1928) und Heft 7 (17. Februar 1928), S. 69–72 und 86–89.
參考
- ^ Hans Jessel (Hrsg.): Das große Sylt-Buch. Ellert und Richter Verlag, Hamburg 1994, S.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