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共享汽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Flexcar(現在的 Zipcar 公司)共享車輛停在他們的預約場所,亞特蘭大喬治亞州

共享汽車(英語:Carsharing)是一種汽車租賃模式,供人們短期租用車輛,其計費方式通常按小時或按日計算。主要針對的客群是偶爾需要使用汽車的人,他們會在短時間內使用不同類型的車輛,而不想長期擁有自用車,部分原因是他們住在公寓,沒有固定、專屬的停車位;另一部分原因是一些上班族,他們僅在通勤時需要車輛。而通過這項服務能更有效率且便捷地使用汽車。目前這種租賃服務已在全球一千多個城市中普及。

比較 「共乘」 和 「共享汽車」

豐田普瑞斯費城,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汽車共享服務公司所使用)。
(Flexcar在大學街區展會,華盛頓西雅圖大學區)。
DB Carsharing vehicle in Ravensburg, Germany.
(德國,拉文斯堡,DB汽車共享公司)
(瑞士,伯尼爾,移動共享汽車。)
(Zipcar 公司的汽車行駛在華盛頓特區的市中心。)

「共享汽車」一詞起源於英語(Carsharing),目前已被國際廣泛接受。其同義詞包括荷蘭語的「 deelauto 」、法語的「voiture partagée」、丹麥語的「samkørsel」、德語的「Mitfahrgelegenheit」。在英國共享汽車稱為「汽車俱樂部」(car clubs)這一專有名詞英國被廣泛使用。然而在美國,這個詞語則指的是汽車愛好者的俱樂部。而英語中的「carpooling」也可以被認為是共享汽車的同義詞

共乘」是指共享使用特定汽車,特別是上班族,通常擁有自用車,但為了節省費用,選擇與他人一起共乘。然而,在英國,共乘的英文稱為「hitch」,而在美國則稱為「ridesharing」。

受創新的啟發,汽車共享在世界各地自發湧現,根據用戶和組織者的目的,各地用不同的方式進行。一個小型的非正式新企業可能只有一輛共享車和少數的共享者。大型服務往往集中在有許多潛在客戶的城市地區

不同於傳統的汽車租賃,區別如下:

  • 汽車共享無時間限制
  • 預定,取車和還車為自助服務
  • 用車可按分鐘小時或按為單位計算
  • 用戶成員已提前獲取駕車資格(通過駕駛背景檢查且已建立支付方式
  • 車輛位置分布在整個服務區(經常位於公共運輸入口)
  • 價格已包括保險燃料
  • 汽車在每次使用後不提供(潔淨燃料)服務。但是也有些服務項目例外,如不斷清洗並且給他們的車隊加油。


一些汽車共享業務是與當地汽車租賃公司合作,提供客戶最客觀的價格。城市汽車共享給那些平時大多坐公車,步行或騎車,只在外出旅行、搬運大件東西、或是在一些特殊場合時需要用車的人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法。也給了一家中多人駕車但又不想買很多車的家庭提供一種選擇。長期研究城市汽車共乘的羅伯特切爾韋羅委員——城市區域規劃的教授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發現百分之三十的戶主加入銷售汽車的行列,有的推遲購買汽車。使用公車,騎自行車,散步的人群也在逐漸增加。

汽車共享對於全職上下班的人來說一般無法降低太多成本。汽車共享營運商通過統計得出,日常不開車或每年駕車少於10,000公里(約6,200英里)的人,拼車的效益高於購買私家車 。但50%的數字變化是由汽車共享營運商和其他機構根據當地情況匯報的。如果偶爾拼車的成本大大低於私家車,會更方便於低收入家庭。

拼車還可以幫助減少交通堵塞污染私家車替換成拼車,直接減少了停車位的需求。事實上,在同一時間車輛使用數的減少會改善高峰期的交通堵塞。更重要的是減少交通擁擠,巨額成本鼓勵少開車。同時也降低養車的成本花銷(如購買費,保險,註冊和維護費用)。

成功發展拼車的地區往往是那些人口密集地區,像市中心大學周邊和其他校區。有些項目(主要是在歐洲)提供在低人口密度和農村地區的服務。低密度區域被認為更難提供汽車共享服務,由於潛在的遠距離和缺乏交通模式的選擇性, 用戶必須前往取車。

人們在參於汽車共享服務後,就售出他們的一手車,二手車或其他車輛。根據2008年伯克利大學的調查,汽車共享服務降低了每月的交通成本,平均每月可節省135-435美元[1]

如何運作

一家汽車共享公司的徽標品牌車輛在停車場裡。

汽車共享營運方式差別很大,從簡單的手動系統,使用鑰匙盒和記錄表到越來越來複雜的計算機系統和配套的可處理一系列日益增多的後勤部門的程序。最簡單的汽車共享營運體系只有一個或兩個集合地點,但更為先進的體系,允許汽車接送至指定工作區域的任何可用的公共停車位 。雖然他們的目標,規模,業務模式,野心,技術和目標市場均有顯著不同,但這些程序有許多共同特徵。一輛車的使用成本和最大時限也是有差異的。可以通過網上或手機預定,也可以根據公司的安排進行簡訊預定,之後公司會詢問以下信息:

  • 獲取時間:什麼日期、時間需要用車
  • 使用時間:用車多久
  • 獲取地點:方便在哪裡取車
  • 車輛類型:選擇什麼類型的車

越早預定,選擇就越多。如果取消預定,可能要收取費用。

一旦預定完成和確認,該車會在預定的時間和地點交付。此外會有一個小的讀卡器安裝在擋風玻璃上。一旦顧客把他們的會員卡置放在讀卡器上,它將使用智能技術來激活時間和開啟車門。讀卡器到預定的精確時間將會開啟。鑰匙可在車內的某個地方找到,比如雜物箱。根據不同的公司,客戶會拿到置物櫃的鑰匙,開啟置物櫃後會找到汽車的發動鑰匙。一切就緒後,顧客就出發前往目的地。雖然公司員工經常清洗汽車和加滿油箱,但是拼車公司需要負責車輛的長期維修。會員要確保當他們用完時,該車已為下一個用戶做好出發的準備。

歷史

在華盛頓本港路旁設由Zipcar 公司接送區域
優汽車共享公司接送停在沙塔克街道以外區域
Zipcar插電轉換成豐田普瑞斯再充電,在舊金山市政廳前的專用公共充電站

第一個引用出版汽車共享標識的是 SelbstfahrerGenossenchaft , 汽車共享方案是在1948年蘇黎世的合作社進行,未來數年後有更多新的發展理念。20世紀60年代,作為創新者,企業家,城市和公共機關,研究了高科技可能性交通運輸,主要是基於計算機——小型車輛系統(幾乎所有的人在不同的軌道)——它有可能對現在的服務理念和管理技術有所啟發。

20世紀70年代開始出現一條龍的汽車共享項目。法國ProcoTip系統僅僅維持了2年。一個更加雄心勃勃的計劃「白色汽車」,是1968年「白色自行車」項目的創始人在阿姆斯特丹推出的。在一個複雜的小型電動車項目基礎上,電子控制預定和回程,並計劃覆蓋整個城市的大部分車站,該項目持續到80年代中後期,但是最終放棄了。

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是汽車共享 「到來的時代」,它緩慢持續增長,主要是規模較小的非盈利系統,很多在瑞士德國。此小型規模同樣設在瑞典荷蘭加拿大美國。此行業的分水嶺為20世紀90年代,表現為出現一批大型的,有組織有結構的工程,如:

  •  德國 斯塔特奧拓公司
  •  瑞士 先前營運兩車共享工程
  •  挪威 汽車共享公司
  •  荷蘭 眾泰汽車公司

後續發展包括:

到2010年中期,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共享服務是Zipcar英語Zipcar公司,它擁有400000會員,4400個場所和9000輛車,占80%的美國市場份額和擁有全世界一半的汽車共享者。自2008年起,數家汽車租賃公司推出了自己的汽車共享服務。包括「赫茲連接」公司,它在美國和歐洲營運,「我們需要車」由租賃公司營運 ,而汽車共享公司「優」歸優豪爾公司所有。在2010年,一個全新拼車方法開始實施,基於點對點的對等模式。點對點的租車模式,像波士頓的「接力乘車」,倫敦紐約新建立的WhipCar「來租我車」服務, 舊金山的「斯普瑞德汽車公司」和匹茲堡的「 Go-Op」公司(可參見1871年加州法案AB公司的「私人汽車共享」)。

殘疾人無障礙輔助功能

汽車共享服務面臨著傳統汽車租賃沒有遇到的問題—身心障礙者租車,汽車共享沒有專門的機械師安裝或者調整殘疾人輔助設備,該設備每次使用後都是無人看管的。2008年,都市汽車共乘首次推出了共享車輛可以攜帶輪椅,方便通道機。使殘疾人也能享受到無障礙的服務。

創新

車輛共享營運商正在選擇越來越多地第三方品牌廣告,為了增加收入和提高競爭力。交通傳媒,稱為是戶外廣告媒體,是一種戰略。目前(或即將)受僱於大型汽車共享經營者,比如加拿大的汽車共享公司和英國的都市汽車俱樂部,以及小型營運商,如澳大利亞「扎特」拼車公司。

對於未來的應用,許多汽車共享公司正投資插入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電動混合動力汽車)。隨著這些類型的車輛使用,其中天然氣消耗成本大大降低。由於大多數顧客並不需要長時間或遠距離使用,能夠給拼車公司足夠的時間來「養精蓄銳」以便不時之需。此應用可以大大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改善城市環境。

此外,拼車可視為一個科學技術消費變化案例,是一個『創新和社會經濟環境之間的相互調整過程』。基於現今旅客運輸能力和目前的技術變化現狀,這一創新具有很大的潛力。

其他國家已步入設計「概念汽車」的階段,建立城市整個公共運輸系統。 PhiaroP70t海螺號是日本新概念車,完全由電池供電,而三個座位是為汽車共享理念所設計。該車製作小而緊湊,足以環繞城市也不會占用停車地方。對這類型的概念車推廣已經引起全球汽車公司的關注。

各國情況

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共享汽車品牌為美國Zipcar英語Zipcar,其在北美洲歐洲亞洲多個國家都有提供租車服務。此外,各國的共享汽車品牌還包括:

參考文獻

  1. ^ Shaheen, S., and Cohen, A. (2013). Carsharing and Personal Vehicle Services: Worldwide Market Developments and Emerging Trend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 7:1, 5-34.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