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公子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公子貞
子囊
本名姓:
名:貞
國籍楚國
活躍時期春秋時期
知名於楚國令尹
兒女郄尹
父母父:楚莊王

公子貞(?—前559年),,名子囊春秋時期楚國令尹楚莊王之子,楚恭王的兄弟,囊瓦的祖父。

簡介

鄢陵之戰以前,子囊不同意和晉國直接作戰。

前568年,他成為繼承叔父子重子辛的新一代令尹。當時,晉國在晉悼公的領導下,重新確立霸權,子囊避免與晉國直接衝突。但是他多次出兵,盡最大可能維護楚國的利益。

前568年前566年,攻打陳國,使陳國再次成為楚國的屬國

前565年,攻打左右逢源的鄭國

前563年,與剛剛歸附的鄭國攻打宋國前562年,鄭攻宋,晉率諸侯攻鄭,子囊率軍救鄭。

前561年,討伐宋國。

子囊謀諡

前560年,楚王審病重,向大夫們說自己年幼登基還不學無術,鄢陵之戰又損失了大軍,害了國家丟臉。死時只能給予低等諡號,稱其為楚靈王或楚厲王。大家不願接受,但楚王心意堅決,連說了五次,群臣只好答應[1][2]。楚王審死後,令尹子囊向群臣表示,先王是用『恭敬』的態度來講遺言的,怎麼不諡為楚恭王(楚共王)呢?先王親自治理聲威顯赫的楚國,又安撫蠻夷,征伐南海番邦,讓他們都歸屬於華夏,有這樣的光榮,又知道自己的過錯,難道不算是「恭」嗎?大夫們都聽從了子囊的意見[3][4]

參考資料

  1. ^ 《左傳·襄公十三年》:楚子疾,告大夫曰:「不穀不德,少主社稷,生十年而喪先君,未及習師保之教訓,而應受多福,是以不德,而亡師於鄢,以辱社稷,為大夫憂,其弘多矣。若以大夫之靈,獲保首領以歿於地。唯是春秋窀穸之事,所以從先君於祢廟者,請為『靈』若『厲』,大夫擇焉。」莫對。及五命乃許。
  2. ^ 《國語·楚語上》:恭王有疾,召大夫曰:「不穀不德,失先君之業,覆楚國之師,不穀之罪也。若得保其首領以歿,唯是春秋所以從先君者,為『靈』若『厲』。」大夫許諾。
  3. ^ 《國語·楚語上》:王卒,及葬,子囊議諡。大夫曰:「王有命矣。」子囊曰:「不可。夫事君者,先其善不從其過。赫赫楚國,而君臨之,撫征南海,訓及諸夏,其寵大矣。有是寵也,而知其過,可不謂『恭』乎?若先君善,則請為『恭』。」大夫從之。
  4. ^ 《左傳·襄公十三年》:秋,楚共王卒。子囊謀諡,大夫曰:「君有命矣。」子囊曰:「君命以共,若之何毀之?赫赫楚國,而君臨之,撫有蠻夷,奄征南海,以屬諸夏,而知其過,可不謂共乎?請諡之『共』。」大夫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