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帝
載湉 | |||||||||||||
---|---|---|---|---|---|---|---|---|---|---|---|---|---|
德宗景皇帝 | |||||||||||||
清朝皇帝(第10位)[註 1] | |||||||||||||
統治 | 1875年2月25日-1908年11月14日 (33年263天)[1] | ||||||||||||
前任 | 清穆宗載淳(同治帝) | ||||||||||||
繼任 | 清遜帝溥儀(宣統帝) | ||||||||||||
出生 | 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 1871年8月14日 大清北京太平湖醇親王府 | ||||||||||||
逝世 |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 1908年11月14日 (37歲) 大清北京中南海瀛台涵元殿 | ||||||||||||
安葬 | |||||||||||||
王后 | 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 (後來的隆裕太后) | ||||||||||||
妃嬪 | |||||||||||||
皇貴妃 | 端康皇貴妃他他拉氏(瑾妃) 恪順皇貴妃他他拉氏(珍妃) | ||||||||||||
| |||||||||||||
父親 | 生父:醇賢親王奕譞 嗣父:文宗顯皇帝奕詝 | ||||||||||||
母親 | 生母:醇親王嫡妃葉赫那拉氏 嗣母:孝貞顯皇后鈕祜祿氏(慈安太后) 嗣母: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慈禧太后) | ||||||||||||
首都 | 北京 | ||||||||||||
皇宮 | 紫禁城 |
光緒帝 | |||
漢語名稱 | |||
---|---|---|---|
正體字 | 光緒帝 | ||
簡化字 | 光绪帝 | ||
| |||
蒙古語名稱 | |||
傳統蒙文 | ᠪᠠᠳᠠᠷᠠᠭᠤᠯᠲᠤ ᠲᠥᠷᠥ ᠬᠠᠭᠠᠨ | ||
西里爾蒙文 | Бадаргуулт төр хаан | ||
滿語名稱 | |||
滿文 | ᠪᠠᡩ᠋ᠠᡵᠠᠩᡤᠠ ᡩᠣᡵᠣ ᡥᡡᠸᠠᠩᡩᡳ | ||
穆麟德轉寫 | Badarangga doro Hūwangdi | ||
太清轉寫 | Badarangga doro Hvwangdi |
光緒帝(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愛新覺羅氏,名載
ᡨ᠋ᡳᠶᠠᠨ,穆麟德轉寫:Dzai Tiyan),是清朝第十位和自入關以來的第九位皇帝,同時也是中國最後一位有正式諡號及正式廟號的皇帝,於公元1875年至1908年在位,年號「光緒」,廟號德宗(滿語:ᡩᡝᡯᡠᠩ,穆麟德轉寫:dedzung),諡號景皇帝(滿語:ᠠᠮᠪᠠᠯᡳᠩᡤᡡ
ᡥᡡᠸᠠᠩᡩᡳ,穆麟德轉寫:ambalinggū hūwangdi)。
光緒帝是醇賢親王奕譞次子,道光帝之孫,咸豐帝姪兒,同治帝堂弟兼表弟,慈禧太后外甥。同治帝駕崩後,得兩宮太后擁立,以三歲沖齡過繼給咸豐帝與兩宮太后,從而繼承皇位。他在位初年由慈安太后及慈禧太后兩宮聽政,後慈安太后病逝,由慈禧太后獨自繼續攝政,後來獲得親政機會,但終其一生大權依然掌握於慈禧太后身上,並沒有實權。在位期間歷經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八國聯軍之役、清末新政等大事。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慈禧太后禁閉在中南海瀛台,失去親政權力,淪為橡皮圖章。1908年11月,光緒帝因攝入過量砒霜,毒發身亡於瀛台,終年38歲[註 2],葬於清西陵中的崇陵。
生平經歷
出身
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1871年8月14日),載湉出生於北京太平湖醇親王府內,他是同治帝堂弟。父親為道光帝第七子醇賢親王奕譞,母親是嫡福晉葉赫那拉·婉貞,即慈禧太后的親妹,因此載湉亦是慈禧太后的親外甥。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同治帝無子而崩。隨即舉行選立繼位皇帝的會議。其父奕譞亦在場。此次會議內容沒有官方記載。同治帝為咸豐帝獨子,無兄弟。若為同治帝立嗣子、繼承皇位,當選擇「溥」字輩的道光帝曾孫。當時,道光帝嗣孫載治的兩個兒子——溥侃、溥倫是僅有的「溥」字輩。但二人並非道光帝親曾孫,本生支派較遠。私人文獻記載中,道光帝第五子、惇親王奕誴以「疏屬不可」反對提名溥侃和溥倫。慈禧太后肯定「溥字輩無當立者。」最終,主政的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在道光帝親孫中,選擇載湉過繼咸豐帝,繼承皇位。《翁同龢日記》則記其父奕譞當場「掖之不能起」[2]。
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時期
四歲即位,主少國疑,大臣未附,兩宮太后姑允王大臣所請,依《太后垂簾章程》十一條,垂簾聽政。
光緒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駕崩,慈禧太后獨自垂簾聽政。
光緒九年(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翌年簽定《中法新約》。
光緒帝一生受慈禧太后的控制,自小由翁同龢做他的老師,但慈禧太后規定翁同龢只能教孝經,更被李連英監視。朝廷大權在成年(1890年,20歲)後,人事任命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短暫親政
光緒十四年(1888年),光緒帝已十八歲(虛歲),而在達到他這個年齡之前,包括同治帝在內的幼年繼位的清帝均已完成大婚並親政。六月己亥,慈禧太后頒布懿旨,明年正月舉行皇帝大婚典禮。婚禮完成,光緒帝即應親政。壬寅,再頒懿旨,明年二月初三日歸政[3]。慈禧太后選擇自己的侄女亦是光緒帝的表姐葉赫那拉氏為其皇后。
光緒十五年正月丁卯,御史屠仁守請求慈禧太后在歸政後繼續批閱奏摺,被斥「乖謬」。癸酉,清廷如期舉行大婚典禮。此次大婚相比同治帝大婚,花費較少。二月戊寅[4],慈禧太后頒懿旨斥責吳大澂要求尊崇光緒帝的生父醇親王奕譞的請求,並出示醇親王在光緒元年的奏摺,表明醇親王的忠心。己卯,慈禧太后正式歸政,宣告十九歲的光緒帝親政。慈禧太后勉允禮親王領班軍機大臣世鐸等王大臣所請,於皇帝親政後再訓政數年。中外同辭,再三瀝懇,慈禧不得不依據《訓政細則》開始訓政,不需垂簾亦無須議政王引見大臣,其餘細則與《垂簾章程》略同,實際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此後,光緒帝逐漸建立以翁同龢、汪鳴鑾、孫家鼐、文廷式、志銳等為骨幹的帝黨,影響光緒帝親政後的作為。
甲午戰爭
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堅決主戰,但光緒帝指揮不當,加上翁同龢、李鴻章之間內鬥嚴重,導致清軍戰敗,次年在《馬關條約》上簽字用璽。
戊戌變法
自甲午戰敗後,光緒帝銳意變法革新,「不做亡國之君」,1898年頒布《明定國是詔》[5],表明變革決心。在慈禧的默許下,於1898年起用康有為、梁啓超等推行新政,並以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等四軍卿架空原有的軍機大臣,但受到保守派的反對。光緒帝在軍事上,陸軍改練洋操,為掌握軍事召袁世凱來京,下旨進行一系列整頓:
國家振興庶政,兼採西法,誠以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法可補我所未及。……今將變法之意,佈告天下,使百姓咸喻朕心,共知其君之可恃,上下同心,以成新政,以強中國,朕不勝厚望焉。[6]
戊戌政變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8、9月間,由於變法操之過急,坊間盛傳慈禧太后有以借「天津閱兵」廢弒光緒帝的陰謀。光緒帝懼怕變法失敗,聽信康有為的意見,打算不經過慈禧太后同意,親自提拔候補侍郎袁世凱,以新式陸軍發兵,殺慈禧提拔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榮祿,圍頤和園(慈禧所居)[註 3]。慈禧得知消息,立刻從頤和園返回紫禁城,發動政變幽禁光緒帝,戊戌變法宣布失敗,軍機處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四軍卿以及楊深秀、康廣仁等六位新派人士被捕處死,康有為、梁啟超流亡日本,光緒帝被慈禧幽禁在三面環水的南海瀛台,對外則宣布光緒帝生病,由慈禧訓政。從戊戌年(1898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緒帝下「明定國是詔」起,到政變發生的八月六日為止(西曆6月11日至9月21日),整個變法維新曆時不過103天,故稱百日維新。
軟禁時期
戊戌政變後,慈禧太后宣布訓政,架空光緒帝。光緒二十五年(己亥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公元1900年1月24日),慈禧太后欲廢光緒帝,挑選載漪之子溥儁入宮,成為同治帝的嗣子,是為己亥立儲,由於這是廢立皇帝的先兆,上海電報局總辦經元善領銜,與馬裕藻、章太炎、丁惠康、沈藎,唐才常、經亨頤、蔡元培、黃炎培等聯名抗議,且各國公使都同情光緒,否認此事的合法性,導致慈禧失敗。慈禧遂不斷召外國西醫入宮探視「上疾」。
庚子事變
溥儁之父載漪等權貴利用剛剛興起的義和團排洋情緒,招引義和團進京,發生庚子事變,光緒帝與慈禧太后共同參加決定是否向八國聯軍宣戰的御前會議,光緒帝表達反對與八國聯軍開戰,但他已沒有親政的權力。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挾光緒帝逃至西安,並殺害珍妃。次年簽定辛丑條約(庚子事變賠款)後才回北京。此後處境稍有改善,但仍被慈禧軟禁。八國聯軍之後,慈禧太后啟動第三波的政治變革,稱為清末新政(或稱庚子新政)。
駕崩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駕崩於瀛台(早慈禧一日駕崩),享年37歲。
清代官方文獻和宮廷檔案記載光緒帝為病故。但光緒帝在慈禧崩駕前一日晏駕,時間過於巧合,外界對其死因歷來有諸多揣測。許多野史、宮廷回憶錄包括溥儀均指出光緒帝是被人下毒所害,但對兇手的推測各不相同。中華民國成立之後,據光緒帝的御醫透露,皇帝生前的確身體並不健康,主因是長時間不見天日、身體欠運動、心情不佳導致飲食不正常,卻也無病重之跡象。1980年,整理崇陵光緒帝遺骨時「未發現外傷及中毒跡象」,結合官方檔案上的說法,自然病死一說在當時一度成為學術界主流觀點。直到2008年對清西陵光緒帝遺體的頭髮、遺骨、衣服及墓內外環境樣品進行檢測分析後,證實光緒帝是砒霜中毒死亡[7]。
光緒帝辭世時尚沒有陵墓[8],到了1913年(民國二年)12月13日,才葬入中國最後一座帝陵——河北易縣清西陵中的崇陵[9]。1938年曾被盜。
兇手推斷
慈禧說
《崇陵傳信錄》和《清稗類鈔》兩書指出:慈禧太后病危期間,曾猶豫對光緒帝要如何處置,遂以自己不久人世的消息透露給光緒帝知道,惟其近侍回報,帝曾微露喜色,故慈禧決意自己病終前,帝須先於自己命終,以免皇帝有再度親政、否定慈禧生前之佈局的可能[10]。
清室後裔、書法家啟功指出,其曾祖父、時任一品大員禮部尚書兼管宴大臣的溥良曾親眼看到太監從病重的慈禧宮中傳出一個蓋碗,稱「是老佛爺賞給萬歲爺的塌喇」。「塌喇」在滿語中是酸奶之意。此前從未聽說過光緒帝有任何急症大病。送後不久,就由隆裕皇后的太監小德張(張蘭德)向太醫院正堂宣布光緒皇帝駕崩了。隨後樂壽宮才哭聲四起,宣布太后已死。慈禧與光緒帝素有嫌隙,況且當時慈禧已處於彌留之際,此時派人給軟禁中的皇帝贈食,極不尋常。啟功認為,慈禧可能先於光緒帝病死,但祕不發喪,直到確認光緒帝死亡後才對外公布死訊。根據《爵秩全覽》光緒三十四年秋、冬記載:啟功曾祖父溥良在光緒帝駕崩時的官職為正一品光祿大夫、經筵講官、禮部尚書、對引大臣、管宴大臣、稽察七倉大臣、參預政務大臣。光緒慈禧去世時,溥良確實有資格在慈禧寢宮外等候。光緒皇后隆裕皇后為慈禧太后親侄女,為慈禧強行指配婚姻,光緒帝並不喜歡。隆裕與光緒有名無實,多年來分居未曾同床無子,對光緒帝心懷恨意已久。隆裕多次向慈禧訴苦,隆裕和太監崔玉貴等參與了慈禧處死光緒帝之寵妃珍妃,讓光緒皇帝對這位皇后更為憎恨冷淡。光緒帝對慈禧和隆裕憎恨已久,慈禧重病時光緒帝露出喜容,卻被太監告知慈禧,慈禧生氣,曾說要讓光緒帝先死於自己。老佛爺慈禧臨終時,隆裕在旁伺候。慈禧便吩咐派隆裕皇后的御膳房掌管太監小德張(張恆泰)送去塌喇(滿語酸奶),賞賜給光緒帝,實為大量砒霜糊狀液體形似酸奶。雖光緒帝已被慈禧軟禁瀛台,貴為皇帝平時用藥需御醫幾人嚴格審查,但老佛爺慈禧親賜的食物卻不必審查。光緒帝喝了塌喇後痛苦掙扎好些時間才死去,慈禧其實先於光緒帝死去。光緒帝之死主謀者為慈禧,默認在場知情者為隆裕皇后、太監小德張以及小德張的上司太監二總管崔玉貴。事後,太監崔玉貴立即出宮回家原品休致以迴避。小德張被隆裕提拔為長春宮四司八處大總管。隆裕皇后在清滅亡後內心不安,很快去世。崔玉貴藏居寺廟,卒於1926年左右。小德張晚年寓居天津,隱姓埋名以賣煎餅果子為生,不談政事,守密一生,卒於1957年左右。清皇室核心載灃少數幾人知實情,礙於家醜將責任推給清宗室外的袁世凱和李蓮英等人,導致民國謠言亂起。
中國中央電視台主任編輯鍾里滿依檢驗結果及史料記載認為,慈禧自戊戌政變以後就陰謀廢黜及弒害光緒,更擔心光緒帝會在自己死後復位翻案,所以才會在病危之時下毒手。[11][12][13]
曾留洋並擔任慈禧的御前女官的裕德齡在其英文版自述《瀛台泣血記》中提出,應是慈禧指使李蓮英下手。誤傳可能始於宮中傳聞慈禧指示太監毒死光緒帝,民間只知道李蓮英是慈禧最寵太監,便誤傳是李蓮英。但李蓮英對光緒不錯,無謀害之意。事實上是慈禧指使太監小德張以及小德張的上司太監二總管崔玉貴。
另一說認為李蓮英為害死珍妃兇手,深怕光緒報復,下毒者確為李蓮英,為了處理光緒帝屍體,所以李蓮英缺席慈禧殯天[14] 。
袁世凱說
稱光緒帝為袁世凱所弒者認為,袁負恩反戈,陷光緒帝於萬劫不復,光緒帝在瀛台,「日書『項城』(袁世凱別號「袁項城」)名以志其憤」。袁世凱既知光緒帝對其深惡痛絕,則不能不懼太后死而帝獨生,故加以謀害(見於光緒侄、末帝溥儀所著《我的前半生》及其他)。但鍾里滿認為,當時除了慈禧太后外,並無其他人具備指使人對皇帝下毒的能力[15],袁世凱亦難以接近光緒帝。袁世凱行兇一說基本是晚清遺臣因亡國恨而嫁禍,基本不存在袁世凱謀害光緒可能性。
晏駕日期
雖然清政府公布的晏駕日期是清曆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西曆1908年11月14日),但歷史學教授喻大華認為清政府推遲了光緒帝的晏駕日期,光緒帝的起居注史官惲毓鼎在他的《崇陵傳信錄》中回憶,在此前兩天的十月十九日,太監成群結隊地出宮剃頭,並毫不避諱地說皇上駕崩,因為國喪期間,服喪不允許理髮,所以搶在發布之前剃頭。由此看來,朝廷發布的光緒帝死亡時間不準,在幼帝溥儀(時年三歲)入宮之前光緒帝就已經崩了,慈禧從容布置之後,確信可控全局之時才向天下公布皇帝駕崩文誥。[16]日本電報也稱光緒皇帝死於11月12日夜。[17]
榮譽
勳章
- 大清國雙龍寶星
- 比利時利奧波德勳章頸飾級(1898年7月18日)[18]
- 德國黑鷹勳章騎士級(1898年6月28日)[19]
- 夏威夷卡美哈梅哈勳章大十字騎士級(1882年)
- 日本大勳位菊花大綬章(1899年4月29日)[20]
- 葡萄牙三聯大十字勳章(1904年)[21]
家族
光緒帝家族 | ||||||||||||||||||||||||||||||||||||||||||||||||||||||||||||||||||||||||||||||||||||||||||||||||||||||||||||||||||||||||||||||||||||||||||||||||||||||||||||||||||||||||||||||||||||||||||||||||||||||||||||||||||||||||||||||||||||||||||||||||||||||||||||||||||||||||||||||||||||||||||||||||||||||||||||||||||||||||||||||||||||||||||||||||||||||||||||||||||||||||||||||||||||||||||||||||||||||||||||||
---|---|---|---|---|---|---|---|---|---|---|---|---|---|---|---|---|---|---|---|---|---|---|---|---|---|---|---|---|---|---|---|---|---|---|---|---|---|---|---|---|---|---|---|---|---|---|---|---|---|---|---|---|---|---|---|---|---|---|---|---|---|---|---|---|---|---|---|---|---|---|---|---|---|---|---|---|---|---|---|---|---|---|---|---|---|---|---|---|---|---|---|---|---|---|---|---|---|---|---|---|---|---|---|---|---|---|---|---|---|---|---|---|---|---|---|---|---|---|---|---|---|---|---|---|---|---|---|---|---|---|---|---|---|---|---|---|---|---|---|---|---|---|---|---|---|---|---|---|---|---|---|---|---|---|---|---|---|---|---|---|---|---|---|---|---|---|---|---|---|---|---|---|---|---|---|---|---|---|---|---|---|---|---|---|---|---|---|---|---|---|---|---|---|---|---|---|---|---|---|---|---|---|---|---|---|---|---|---|---|---|---|---|---|---|---|---|---|---|---|---|---|---|---|---|---|---|---|---|---|---|---|---|---|---|---|---|---|---|---|---|---|---|---|---|---|---|---|---|---|---|---|---|---|---|---|---|---|---|---|---|---|---|---|---|---|---|---|---|---|---|---|---|---|---|---|---|---|---|---|---|---|---|---|---|---|---|---|---|---|---|---|---|---|---|---|---|---|---|---|---|---|---|---|---|---|---|---|---|---|---|---|---|---|---|---|---|---|---|---|---|---|---|---|---|---|---|---|---|---|---|---|---|---|---|---|---|---|---|---|---|---|---|---|---|---|---|---|---|---|---|---|---|---|---|---|---|---|---|---|---|---|---|---|---|---|---|---|---|---|---|---|---|---|---|---|---|---|---|---|---|---|---|---|---|---|---|---|---|---|---|---|---|---|---|---|---|---|---|
|
醇親王府世系圖 | |||||||||||||||||||||||||||||||||||||||||||||||||||||||||||||||||||||||||||||||||||||||||||||||||||||||||||||||||||||||||||||||||||||||||||||||||||||||||||||||||||||||||||||||||||||||||||||||||||||||||||||||||||||||||||||||||||||||||||||||||||||||||||||||||||||||||||||||||||||||||||||||||||||||||||||||||||||||||||||||||||||||||||||||||||||||||||||||||||||||||||||||||||||||||||||||||||||||||||||||||||||||||||||||||||||||||||||||||||||||||||||||||||||||||||||||||||||||||||||||||||||||||||||||||||||||||||||||||||||||||||||||||||||||||||||||||||||||||||||||||||||||||||||||||||||||||||||||||||||||||||||||||||||||||||||||||||||||||||||||||||||||||||||||||||||||||||||||||||||||||||||||||||||||||||||||||||||||||||||||||||||||||||||||||||||||||||||||||||||||||||||||||||||||||||||||||||||||||||||||||||||||||||||||||||||||||||||||||||||||||||||||||||||||||||||||||||||||||||||||||||||||||||||||||||||||||||||||||||||||
---|---|---|---|---|---|---|---|---|---|---|---|---|---|---|---|---|---|---|---|---|---|---|---|---|---|---|---|---|---|---|---|---|---|---|---|---|---|---|---|---|---|---|---|---|---|---|---|---|---|---|---|---|---|---|---|---|---|---|---|---|---|---|---|---|---|---|---|---|---|---|---|---|---|---|---|---|---|---|---|---|---|---|---|---|---|---|---|---|---|---|---|---|---|---|---|---|---|---|---|---|---|---|---|---|---|---|---|---|---|---|---|---|---|---|---|---|---|---|---|---|---|---|---|---|---|---|---|---|---|---|---|---|---|---|---|---|---|---|---|---|---|---|---|---|---|---|---|---|---|---|---|---|---|---|---|---|---|---|---|---|---|---|---|---|---|---|---|---|---|---|---|---|---|---|---|---|---|---|---|---|---|---|---|---|---|---|---|---|---|---|---|---|---|---|---|---|---|---|---|---|---|---|---|---|---|---|---|---|---|---|---|---|---|---|---|---|---|---|---|---|---|---|---|---|---|---|---|---|---|---|---|---|---|---|---|---|---|---|---|---|---|---|---|---|---|---|---|---|---|---|---|---|---|---|---|---|---|---|---|---|---|---|---|---|---|---|---|---|---|---|---|---|---|---|---|---|---|---|---|---|---|---|---|---|---|---|---|---|---|---|---|---|---|---|---|---|---|---|---|---|---|---|---|---|---|---|---|---|---|---|---|---|---|---|---|---|---|---|---|---|---|---|---|---|---|---|---|---|---|---|---|---|---|---|---|---|---|---|---|---|---|---|---|---|---|---|---|---|---|---|---|---|---|---|---|---|---|---|---|---|---|---|---|---|---|---|---|---|---|---|---|---|---|---|---|---|---|---|---|---|---|---|---|---|---|---|---|---|---|---|---|---|---|---|---|---|---|---|---|---|---|---|---|---|---|---|---|---|---|---|---|---|---|---|---|---|---|---|---|---|---|---|---|---|---|---|---|---|---|---|---|---|---|---|---|---|---|---|---|---|---|---|---|---|---|---|---|---|---|---|---|---|---|---|---|---|---|---|---|---|---|---|---|---|---|---|---|---|---|---|---|---|---|---|---|---|---|---|---|---|---|---|---|---|---|---|---|---|---|---|---|---|---|---|---|---|---|---|---|---|---|---|---|---|---|---|---|---|---|---|---|---|---|---|---|---|---|---|---|---|---|---|---|---|---|---|---|---|---|---|---|---|---|---|---|---|---|---|---|---|---|---|---|---|---|---|---|---|---|---|---|---|---|---|---|---|---|---|---|---|---|---|---|---|---|---|---|---|---|---|---|---|---|---|---|---|---|---|---|---|---|---|---|---|---|---|---|---|---|---|---|---|---|---|---|---|---|---|---|---|---|---|---|---|---|---|---|---|---|---|---|---|---|---|---|---|---|---|---|---|---|---|---|---|---|---|---|---|---|---|---|---|---|---|---|---|---|---|---|---|---|---|---|---|---|---|---|---|---|---|---|---|---|---|---|---|---|---|---|---|---|---|---|---|---|---|---|---|---|---|---|---|---|---|---|---|---|---|---|---|---|---|---|---|---|---|---|---|---|---|---|---|---|---|---|---|---|---|---|---|---|---|---|---|---|---|---|---|---|---|---|---|---|---|---|---|---|---|---|---|---|---|---|---|---|---|---|---|---|---|---|---|---|---|---|---|---|---|---|---|---|---|---|---|---|---|---|---|---|---|---|---|---|---|---|---|---|---|---|---|---|---|---|---|---|---|---|---|---|---|---|---|---|---|---|---|---|---|---|---|---|---|---|---|---|---|---|---|---|---|---|---|---|---|---|---|---|---|---|---|---|---|---|---|---|---|---|---|---|---|---|---|---|---|---|---|---|---|---|---|---|---|---|---|---|---|---|---|---|---|---|---|---|---|---|---|---|---|---|---|---|---|---|---|---|---|---|---|---|---|---|---|---|---|---|---|---|---|---|---|---|---|---|---|---|---|---|---|---|---|---|---|---|---|---|---|---|---|---|---|---|---|---|---|---|---|---|---|---|---|---|---|---|---|---|---|---|---|---|---|---|---|---|---|---|---|---|---|---|---|---|---|---|---|---|---|---|---|---|
|
后妃
- 孝定景皇后(1868年-1913年):葉赫那拉氏,乳名喜格,慈禧太后姪女,光緒帝的表姊,父為桂祥,母愛新覺羅氏。後稱為宣統帝的兼祧母后,尊為隆裕皇太后。
- 溫靖皇貴妃(1874年-1924年):瑾妃,他他拉氏,長敘之女。宣統即位後稱為皇考瑾貴妃,清遜國後被尊為端康皇貴妃,為四大太妃之一。諡溫靖皇貴妃。
- 恪順皇貴妃(1876年-1900年):珍妃,他他拉氏,長敘之女,瑾妃之妹。因其家人多支持維新,在八國聯軍進京時被慈禧太后逼迫投井而死,清遜國後將其祔葬光緒帝的崇陵,追贈為恪順皇貴妃。
嗣子
評價
此章節可能包含原創研究。 (2020年3月28日) |
- 多數主流史學者(梁啟超、楊天石等)認為,光緒帝是清朝歷代皇帝之中較能接受新式制度的開明君主。甲午戰爭時主戰,不欲割讓台澎,展現其想保疆衛土的決心。但無奈其一生從未掌握實權,可謂心有餘而力不足。而戊戌變法的失敗被歸咎於在改革上操之過急,如王照稱光緒帝為瑣事一日罷去六堂官,致懷塔布之妻入宮向慈禧太后哭訴。在重大改革中,一百天內制定如此多的諭令,就算慈禧太后沒有最終加以阻撓,以當時清廷內外交困的情實,也難以逆睹預料成敗。唯帝師翁同龢稱光緒幼承孝貞庭訓,近臣惲毓鼎稱某大員入蜀,慈禧唯絮問,而光緒帝不發一語,臨陛見,忽然曰:「西藏事,其要在蜀,勞費心。」及至,果然,而入民國,告同僚:「帝有先見之明」。惲毓鼎對宣統而作《崇陵傳信錄》。
- 光緒帝自親政以來一直都沒法建立自己的班底,除了師傅翁同龢是自己的親信外,其餘皆是過去慈禧培養的官員,再加上官員任命權與國家大政,皆需要請示慈禧才能定奪,因此光緒帝親政後並沒有太大權力,導致光緒帝在戊戌變法時積極想要培養自己的親信作為班底,但遭致朝內的反對,再加上用人不當、操之過急,導致最後失敗。
- 重用翁同龢、文廷式等人被視為光緒帝親政最大的失誤[23]。翁同龢雖是光緒帝師傅,但性格過於守舊,得罪不少洋務派,並對慈安、慈禧兩宮太后推動的洋務運動嗤之以鼻。由於光緒帝親政後並沒有自己的班底,只有信任翁同龢。同時在甲午戰爭的期間亦因光緒帝指揮不當,導致甲午戰爭節節失敗,後期又與慈禧發生指揮上的衝突,等到慈禧接手指揮權時,只剩下與大日本帝國求和一途。
- 光緒帝在戊戌變法時過度聽信康有為的主張,導致原與慈禧存在默契演變成產生摩擦。康有為在翁同龢被罷官後取代其位置,成為光緒帝最親近的大臣,然而變法太急損害當時權貴階級,引起各種既得利益者反彈,反而讓光緒帝苦吞戊戌變法的敗果。
- 光緒帝親自接見由親近大臣張蔭桓推薦的大日本帝國總理大臣伊藤博文,並接受其提供的改革方針。
- 光緒帝為了擺脫慈禧的控制,急於自己有班底,在戊戌變法中,並沒有看清時局的演變,再加上康有為的激進作法,導致一向默許光緒帝主導戊戌變法的慈禧太后終於忍無可忍,發動政變並囚禁光緒帝[23]。
大事記
- 元年(1875年)──丁戊奇荒,一場罕見的特大旱災饑荒,波及山西、直隸、陝西、河南、山東等省,受災人口1.08億,造成900萬至2000萬人餓死[24]。
- 二年(1876年)──清廷在英政府外交壓力下簽訂煙臺條約,內容包括清政府對馬嘉理事件及以前中英之間的案件各賠償15萬兩白銀;洋貨在中國內陸免收厘金;增加開放宜昌﹑蕪湖﹑溫州﹑北海等為通商口岸;以及正式遣使道歉。
- 三年(1877年)──左宗棠率領清軍成功收復西域。
- 五年(1879年)──甘肅武都地震,大約22000人死亡[25]。
- 七年(1881年)三月──清朝咸豐帝的皇后—孝貞顯皇后暴崩。
- 九年(1883年)──中法戰爭
- 十一年(1885年)──與法國簽定中法新約,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
- 十三年(1887年)──河南鄭州下汛十堡(今惠濟區花園口鎮石橋村)發生黃河決口[26],致使200多萬(一說93萬;一說最保守估計150萬;一說700萬)人罹難。
- 十三年(1887年)──與葡萄牙帝國簽訂中葡和好通商條約,同意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門。
- 十四年(1888年)──光緒帝大婚。北洋水師成立。光緒帝親政。
- 二十年(1894年)──為朝鮮王朝主權中日爆發甲午戰爭。
- 二十年(1894年)──日軍攻陷旅順,執行旅順大屠殺,對城內進行4天3夜的搶劫、屠殺和強姦,造成旅順2萬名平民遇難[27][28]。
- 二十一年(1895年)四月──與大日本帝國簽定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臺灣、澎湖群島並支付賠款2億兩白銀(約3億日圓)。
- 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德意志帝國因曹州教案強迫清政府在北京簽訂膠澳租借條約,租借膠澳(即膠州灣)及其周邊地區(今屬青島市)99年,山東省成為德國的勢力範圍。
- 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與俄羅斯帝國簽訂旅大租地條約,把旅順和大連灣沿海租給俄國25年作為軍港使用。
- 二十四年(1898年)九月──戊戌政變發生,六君子被殺。
- 二十五年(1899年)──義和團運動興起,屠殺洋人、姦淫婦女、搶奪店鋪、破壞各國使館、燒毀與西洋有關的東西。
- 二十六年(1900年)──太原教案,義和團針對基督徒和傳教士的屠殺事件。中國內地會的刊物記載說,在山西省北部共有15,000到20,000名本地信徒被殺害[29]。
- 二十六年(1900年)──慈禧太后不理會各國抗議,更向十一國宣戰,引發八國聯軍之役。
- 二十六年(1900年)──俄軍於黑龍江海蘭泡越境,悉數屠殺清民六千多人,史稱海蘭泡慘案[30]。
- 二十七年(1901年)──與十一國簽定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皇權喪失最嚴重的條約。
- 二十七年(1901年)──李鴻章病逝。
- 三十年(1904年)──日俄兩國因在東北地區的利益衝突爆發日俄戰爭。
- 三十一年(1905年)──平綏鐵路興工。
- 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立憲改革。
- 三十三年(1907年)──因1906年暴雨,導致安徽、湖南和江蘇三省的農作物歉收。持續的降雨淹沒了40,000平方英里(100,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導致三省陷入嚴重饑荒,饑荒死亡人數高達2500萬人,是人類歷史記錄以來死亡人數第二多的饑荒。
- 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光緒帝駕崩。
事蹟
敘述光緒事蹟的書籍,《清史稿·德宗本紀》及清宮檔案自是第一信史,此外有清末民初惲毓鼎的《崇陵傳信錄》和清室遠支德齡的《瀛台泣血記》等。關於戊戌變法的資料則有梁啟超的《戊戌政變記》和袁世凱的《戊戌日記》。近年來有《走向共和》《戊戌風雲》等影視,亦頗有影響。
定語
- 惲毓鼎(1862-1917)《崇陵傳信錄》
- 「緬維先帝御宇,不為不久。幼而提攜,長而禁制,終於損其天年。無母子之親,無夫婦、昆季之愛,無臣下侍從宴遊暇豫之樂。平世齊民之福,且有勝於一人之尊者。毓鼎侍左右,近且久,天顏戚戚,常若不愉,未嘗一日展容舒氣也。」
影視形象
演員 | 影視作品 | 播出(拍攝)年份 | 備註 |
電視劇 | |||
張之珏 | 清宮殘夢 | 1975年 | |
陳立華 | 末代兒女情 | 1990年 | |
湯鎮業 | 滿清十三皇朝之危城爭霸 | 1990年 | |
秦 風 | 賽金花 | 1991年 | |
楊慶煌 | 戲說慈禧 | 1993年 | |
楚 童 | 慈禧西行 | 1995年 | |
馮遠征 | 戊戌風雲 | 1998年 | 又名《帝妃愛情》 |
邱心志 | 日落紫禁城 | 1997年 | |
武洪武 | 神醫喜來樂 | 2003年 | |
長纓在手 | |||
孫 義 | 十三格格 | 2013年 | |
保劍鋒 | 繡娘蘭馨 | 2007年 | 客串 |
黃海冰 | 甲午陸戰 | ||
歡喜遊龍 | |||
歡喜婆婆俏媳婦 | |||
蒲茗藍 | 匯通天下 | 2006年 | |
花 昆 | 大武生 | 2011年 | |
郝愛民 | 大清藥王 | 2001年 | |
張 粟 | 十三格格新傳 | 2001年 | |
王仁君 | 毛澤東 | ||
胡亞捷 | 北洋水師 | ||
孫一理 | 十三格格 | 2003年 | |
李光潔 | 走向共和 | 2003年 | |
謝震偉 | 廚子當官 | 2005年 | |
張 默 | 龍非龍鳳非鳳 | 2005年 | |
黃 河 | 德齡公主 | 2006年 | |
金 博 | 一生為奴 | 2006年 | 又名《恭親王傳奇》 |
張頌文 | 亂世豪門 | 2007年 | |
劉宇橋 | 台灣1895 | 2008年 | |
王 坤 | 庚子風雲 | 2008年 | |
張 博 | 蒼穹之昴 | 2010年 | |
許 凝 | 槍炮侯 | 2011年 | |
大 剛 | 神醫喜來樂傳奇 | 2013年 | |
鄭國霖 | 末代皇帝傳奇 | 2014年 | |
敖嘉年 | 末代御醫 | 2016年 | |
周 瑞 | 那年花開月正圓 | 2017年 | |
李浩軒 | 東方有大海 | 2017年 | |
電影 | |||
舒 適 | 清宮秘史 | 1948年(拍攝) | |
梁無相 | 光緒皇夜祭珍妃 | 1952年 | |
雷 震 | 西太后與珍妃 | 1964年 | |
狄 龍 | 傾國傾城 | 1975年 | |
瀛台泣血 | 1976年 | ||
柳 青 | 光緒帝與珍妃 | 1981年 | |
耿守春 | 清宮怨 | 1982年 | |
王志華 | 譚嗣同 | 1984年 | |
李 棟 | 兩宮皇太后 | 1987年 | |
楊立新 | 夜盜珍妃墓 | 1989年 | |
末代皇帝 | |||
田少軍 | 大太監李蓮英 | 1991年 | |
郭家銘 |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 |
注釋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編輯]
參考文獻
- ^ 《清史稿‧本紀二十三‧德宗本紀一》:「戊午,上御太和殿,即皇帝位,頒赦詔,開恩科。」
- ^ 許巧娜. 囚徒天子光绪皇帝(3). 台海網,來源:新華網. 2011-11-19 [2021-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7) (簡體中文).
- ^ 《清實錄·光緒實錄·卷之二百五十六》光緒十四年。戊子。六月……○己亥。欽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皇太后懿旨。前因皇帝甫經親政。決疑定策。不能不遇事提撕。勉允臣工之請。訓政數年。兩年以來。皇帝幾余典學。益臻精進。於軍國大小事務。均能隨時剖決。措置合宜。深宮甚為欣慰。明年正月大婚禮成。應即親裁大政。以慰天下臣民之望。著欽天監於明年二月內、敬謹選擇歸政吉期具奏。現月○諭內閣、朕自沖齡踐阼。仰蒙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皇太后垂簾聽政。豐功偉烈。震古鑠今。宵旰勤劬。數十年如一日。迨十二年六月。今朕親裁大政。猶復曲垂慈愛。特允訓政之請。勞心庶務。又及兩年。茲奉懿旨。於明年二月歸政。朕仰體慈躬敬慎謙抑之本懷。並敬念三十年來。我聖母為天下憂勞況瘁。幾無晷刻可以稍資休息。撫衷循省。感悚交深。茲復特沛溫綸。重申前命。朕敢不祗遵慈訓。於一切幾務、兢兢業業。盡心經理。以冀仰酬我聖母撫育教誨。有加無已之深恩。惟念現在時事孔艱。嗣後仔肩益重。爾中外大小臣工。尤當體朕夙夜祗懼之誠。各矢公忠。共襄治理。朕實有厚望焉。所有歸政屆期。一切應行典禮事宜。著各該衙門敬謹酌議具奏。現月……○壬寅。欽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皇太后懿旨。欽天監奏、遵旨選擇吉期。恭候欽定一摺。著於明年二月初三日歸政。現月……
- ^ 《清實錄·光緒帝實錄·卷之二百六十六》
- ^ 《明定國是詔》:「數年以來,中外臣工講求時務,多主變法自強。邇者詔書數下,如開特科,汰冗兵,改武科制度,立大小學堂,皆經再三審定,籌之至熟,甫議施行。惟是風氣尚未大開,論說莫衷一是,或托於老成愛國,以為舊章必應墨守,新法必當擯除,眾喙嘵嘵,空言無補。試問今日時局如此,國勢如此,若仍以不練之兵,有限之餉,士無實學,工無良師,強弱相形,貧富懸絕,豈真能制挺以撻堅甲利兵乎?朕維國是不定則號令不行,極其流弊,必至門戶紛爭,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積習,於是政毫無補益,即以中國大經大法而論,五帝三王不相沿襲,譽之冬裘夏葛,勢不兩存。用特明白宣示,嗣後中外太小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發憤為雄,以聖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又須傅采西學之切於時務者,實力講求,以救空疏迂謬之弊。專心致志,精益求粹,毋徒襲其皮毛,毋競騰其口說,總期化無用為有用,以成通經濟變之才,京師大學堂為各行省之倡,尤應首先舉辦,著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王大臣會同妥速議奏,所有翰林院編檢,各部員司員,大內待衛,候補候選道府州縣以下及大員子第,八旗世職,各省武職後裔,其願入學堂者,均准入學肄業,以期人材輩出,共濟時艱,不得敷衍因循,徇私援引,致負朝廷諄諄告誡之至意。」
- ^ 清史稿‧德宗本紀二,頁351-352
- ^ 鍾里滿; 耿左車; 李軍. 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专项课题成果: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 清史研究. 2008, (4): 1–12 [2018-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3).
- ^ 清室紀事一束. 新聞報 (上海). 1913-04-16.
清德宗係前清宣統元年三月十五日奉移於梁格莊暫安殿,此殿即係清高宗行宮,清德宗因無陵寢,故暫安於此已四年矣
- ^ 命令 (PDF). 政府公報. 1913-11-22, (558號).
本年十二月十三日,爲大清德宗景皇帝、孝定景皇后奉安之期……
- ^ 光緒皇帝系中毒致死? 港刊指百年疑案有望解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新社2007年12月4日
- ^ 百年疑案破解:光緒死於砒霜中毒. 上海: 新民晚報. 2008年11月1日 [2008年11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7月9日).
- ^ 現代技術確證清光緒帝砒霜中毒而亡 兇手待查. 中國新聞網. 2008年11月2日 [2008年11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11月6日).
- ^ “戏说”慈禧坐轿车. 新民晚報. 2011年12月27日 [2013年3月1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4月26日).
光緒帝在慈禧駕崩的前一日先死去了。一百年來,儘管清宮御醫檔案證明他是自然病亡,但他被毒死的傳說不脛而走。2008年11月,由四個國家級部門專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公布了長達五年的研究成果,確認光緒帝死於砒霜中毒。除了慈禧,誰有膽量毒死皇上呢?
- ^ 高拜石 正中書局版 <新編古春風樓瑣記>(七) P176起
- ^ 中新網:專家追查害死光緒元兇 皇室後裔現場聽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新華網,2008-11-15
- ^ 《末代皇帝溥仪》二、两宫驾崩(5). [2013-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8).
- ^ 大韩帝国 皇城新闻 1908年11月15日 (PDF). [2013年7月13日].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年3月6日).
- ^ Liste des Membres de l'Ordre de Léopold, Almanach Royale Belgique, Bruxelles: 72, 1899 –透過hathitrust.org (法語)
- ^ Schwarzer Adler-orden, Königlich Preussische Ordensliste, Berlin: 5, 1895 [2021-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8) –透過hathitrust.org (德語)
- ^ 刑部芳則. 明治時代の勲章外交儀礼 (PDF). 明治聖徳記念學會紀要. 2017: 149 [2021-09-1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28) (日語).
- ^ Os portugueses eo Oriente (1840-1940). Lisbon: Biblioteca Nacional. 2004: 81–90. ISBN 978-972-565-392-0 (葡萄牙語).
- ^ 《清史稿·本紀二十五·宣統皇帝本紀》:三十四年冬十月壬申,德宗疾大漸,太皇太后命教養宮內。癸酉,德宗崩,奉太皇太后懿旨,入承大統,為嗣皇帝,嗣穆宗,兼承大行皇帝之祧,時年三歲。
- ^ 23.0 23.1 EP-034 萧瀚:中国古代的女改革家(文字版). 不明白播客. 2023-01-27 [2023-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9) (美國英語).
- ^ 近代西方人对 “丁戊奇荒”的认识及其背景——《纽约时报》传达的信息 (PDF). core.ac.uk. 2014-03-13 [2020-06-2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6-17).
- ^ Hou, K.; Lei Z.; Wan F.; Li L. & Xiong Z. Research on the 1879 South Wudu M8.0 Earthquake and Its Co-Seismic Fracture.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6, 20 (1) [30 Novem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2).
- ^ 1887年9月30日 黄河决口. 人民日報. 2011-09-30 [2020-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9).
- ^ 英冒险家记录甲午旅顺大屠杀:女人被斩成几段. 環球網. 2014-04-01 [2020-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25).
- ^ 纪念“旅顺大屠杀”事件125周年:大连旅顺举行公祭仪式_手机搜狐网. m.sohu.com. [2020-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5).
- ^ 山西“太原教案”纪念日 重温传教士殉道足迹 - 基督时报—基督教资讯平台. www.christiantimes.cn. [2020-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7).
- ^ 海兰泡惨案:数千中国人被杀_资讯_凤凰网. news.ifeng.com. [2020-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5).
光緒帝 出生於:1871年8月14日逝世於:1908年11月14日
| ||
---|---|---|
統治者頭銜 | ||
前任: 清穆宗載淳 (堂兄) 年號:同治 |
中國皇帝 清朝皇帝 1875年2月25日-1908年11月14日 光緒元年正月二十-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廿一 |
繼任: 溥儀 (侄) 年號:宣統 |
台灣最高統治者 1875年2月25日-1895年6月1日 |
繼任: 明治天皇 日本天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