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傾斜式機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傾斜式機砲(日文:斜銃、德文:Schräge Musik/斜奏樂/爵士樂),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德國戰鬥機所面對同盟國轟炸機所開發的的武器,著重點在轟炸機的盲區和自衛火力最弱處發動攻擊。

最早在一戰中,各國均在偵察機和轟炸機的駕駛員後方安排了一名射擊手,有一個可360度旋轉的機槍座,並可向上方射擊,實際為一個射擊面覆蓋飛機上方的露天全向炮塔。後亦被二戰轟炸機採用,在重型轟炸機上方設置1至2座封閉的360度全向炮塔。

一戰中,英國為了對付最高可飛至1萬米高空的齊柏林飛船,而當時的螺旋槳飛機難以達到這個高度,曾將戰鬥機前方由駕駛員操作的的機槍設在一個可上下擺動的轉軸上,可兼顧向上射擊。

二戰中,德國很快發現,盟軍四引擎重型轟炸機的代表,英國的蘭開斯特轟炸機哈利法克斯轟炸機,因無機腹炮塔,對後下方的防禦形同虛設。而美國的空中堡壘B-17轟炸機,有10名機組其中6名機槍射手,最多裝載13支0.5寸白朗寧M2重機槍,對後下方的防禦只有機腹後部球形炮塔的雙聯M2可用。且機腹機槍射手在球形炮塔的旋轉中有時會頭向下倒掛致腦部充血,加之B17的炮塔非加壓在高空的低溫低壓缺氧環境下操作條件惡劣,被戲稱只有愛斯基摩射手才適於擔當此任,因此僅在接近戰區時,射手才離開加壓駕駛艙進入炮位。

德國重戰機遂優先選擇於此發動攻擊,為此專門在由轟炸機發展而來,體量較大的夜間戰鬥機或重戰機的機背安裝2至4門固定的20毫米至30毫米機炮,成為「斜奏樂」。德國在實戰確認後將名為「爵士樂」的傾斜式機砲裝備於夜戰的Bf 110戰鬥機上。

地球另一端的日本,時任中校小園安名上校考慮到視線問題而進設計了最早裝備於月光夜間戰鬥機上的傾斜式機炮,機炮固定,有向上和向下兩種版本。由於向下傾斜時不易於夜間對敵軍攻擊而夜間基地攻擊時又不可能使用向上的傾斜式機砲,於是初期分別裝備兩挺的傾斜式機砲。隨著戰況惡化,迎擊敵機比攻擊基地變得更重要,於是後期的機體主要採用向上傾斜式機砲。

德方的傾斜式機砲傾斜角度為70度,日方則為30度。德軍的戰術為從蘭開斯特轟炸機B-17轟炸機的死角進行近程攻擊,日軍則以之從遠距離攻擊。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