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鹿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使鹿部滿語ᠪᡠᡥᡡ
ᡨ᠋ᠠᡴᡡᡵᠠᡵᠠ
ᠠᡳ᠌ᠮᠠᠨ
穆麟德轉寫buhū takūrara aiman)又稱使鹿鄂溫克使鹿鄂溫克人,今歸於鄂溫克族三大部落之一,意思是「驅使馴鹿的部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唯一飼養馴鹿的族群,該國境內的使鹿部人口有200餘人。[1]

歷史

清朝初年,居住在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東至庫頁島的費雅喀、奇勒爾、鄂倫春人及其他飼養訓鹿部族均被稱為使鹿部。這些族群因用馴鹿作為載運工具,所以得名使鹿部。各部從事漁獵活動[2]。清朝崇德七年(1642年),使鹿部開始向皇太極朝貢。當時使鹿部除一部分就地安置、留守邊塞之外,其餘大部遷至遼東地區,被編入牛錄以及滿洲八旗[3][4]

使鹿鄂溫克人以馴養馴鹿和狩獵業為生,早期生活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勒拿河流域。清朝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約300人攜帶600多隻馴鹿遷徙到大清境內的大興安嶺呼倫貝爾草原等地居住[5]。1965年,使鹿鄂溫克人開始定居。由於當局要保護大興安嶺森林資源以及1989年《野生動物保護法》的頒布,2001年,內蒙古根河市政府決定讓使鹿鄂溫克人搬遷。2003年8月,首批使鹿鄂溫克人和他們的馴鹿從大興安嶺搬遷到位於根河市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2004年,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開始規劃1個旅遊接待區、1個民俗風情區以及5個馴鹿放牧區。2007年,當地政府又規劃建成了使鹿部落景區。[6]

參考資料

  1. ^ 在中国北疆的鄂温克使鹿部:古老文化的今天. 中國新聞網. [2022-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6). 
  2. ^ 夏征農,陳至立主編,大辭海 民族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12,第222頁
  3. ^ 鐵木爾·達瓦買提主編,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大辭典 東北、內蒙古地區卷,民族出版社,1997.06,第359頁
  4. ^ 黑龍江農業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編,黑龍江農業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10,第8頁
  5. ^ 鄂温克族使鹿部“伊堪”考察行记. 《舞蹈》2019年05期. [2022-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0). 
  6. ^ 使鹿鄂温克人:中国最后的驯鹿部落. 今日中國. [2022-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