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余力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余力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923年
 中華民國揚州
籍貫江蘇揚州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余力(1923年),曾名張公緯江蘇揚州人。中國特殊鑿井學科與煤炭地下氣化英語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學科專家。

生平

民國時期

早年就讀於南京中央大學,期間參加南京地區反對毒品泛濫的清毒運動,期間由南京清毒總會派出前往上海推廣[1]。抗日戰爭結束後,1945年後,他與江澤民等一批中央大學學生轉到上海交通大學讀書。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張公緯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土木系。當年因為內戰加劇,國民政府下令取消交大的航海、輪機二科,從而招致交大學生的全校抗議,1947年4月,千餘名學生聯名要求開展護校運動,並成立護校委員會,成員有周盼吾周壽昌、張公緯等人。1947年,他與周盼吾、兩科代表、校長吳保豐到南京教育部情願,但招到教育部長朱家驊的否定[2]。同年5月9日,交大學生決定集體向南京請願,他擔任晉京請願團隊總指揮[3],並在5月12日指揮編隊演習;5月13日,他與副總指揮胡國定等人率領交大師生分批沖至上海北站[2]。儘管當時火車站取消全部向南京方向的火車,但交大學生仍然自行組建機車和車皮、重新鋪設鐵軌,並自駕至麥根路,直至被蔣經國率領的青年軍202師包圍。直至14日凌晨,朱家驊與交大代表達成協議,史稱「護校運動[2]。5月20日,國民政府淞滬司令部開具逮捕交大進步學生黑名單,其中張公緯也在被捕名單中。之後他在江澤民的掩護下,由中共地下黨引導轉移至晉冀魯豫邊區工作,改名余力[4]

人民共和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成為首批批派蘇留學生之一。1956年春天,當時江澤民在蘇聯莫斯科史達林汽車廠實習結束,準備召回加入長春汽車廠時,恰逢應邀出席歡迎朱德元帥的招待會,會上余力與江澤民再次相逢[5]。同年,余力獲蘇聯莫斯科礦業學院工學副博士學位[6]

回國後,余力擔任開灤基建局副總工程師,中國礦業大學教授、建築系副主任、系主任[7]。1975年創泥漿淹水沉井103米深度中國紀錄,1981年在曲阜單家村煤礦首創泥漿淹水沉井沉深192.75米的世界記錄[8]。1987年,煤炭地下氣化推廣遇到阻力,余力以上海同濟大學名義向時任上海市市長的江澤民提交《上海及蘇南煤炭地下氣化可行性研究》的立項報告,得到後者的同意支持。1994年3月23日,由其主持的中國八五計劃攻關項目「煤炭地下氣化半工業性實驗」在徐州新河礦點火成功[9]。此外他還參與負責唐山劉莊、新汶孫村、肥城曹莊、昔陽等地下氣化站的設計與運作[10][11]

此外他還擔任江蘇省煤炭學會第三屆副理事長,第一、二、三、四屆中國煤炭學會理事。著有《特殊鑿井》、《沉井法鑿井》等[6][12]

相關

參考

  1. ^ 中共江蘇省委黨史工辦,中共南京市委黨史工辦,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編. 不屈的抗争 南京人民反抗日军暴行纪实.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6.12: 107. ISBN 7-5073-2236-X. 
  2. ^ 2.0 2.1 2.2 盛懿,孫萍,歐七斤編著. 三个世纪的跨越 从南洋公学到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6.03: 214–217. ISBN 7-313-04223-X. 
  3. ^ 上海交通大學校史編纂委員會編. 上海交通大学纪事 1896-2005 上.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6.03: 377. ISBN 7-313-04364-3. 
  4. ^ 中共南京市委黨史工作辦公室編. 革命青年 满腔热血 青年江泽民与南京.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3.12: 109–110. ISBN 978-7-5073-3994-9. 
  5. ^ (美)庫恩(Kuhn,R.L.)著;談崢,於海江譯. 他改变了中国 江泽民传:大字本.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5.01: 79. ISBN 7-5327-3653-9. 
  6. ^ 6.0 6.1 中外名人研究中心編. 中国当代名人录.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05: 385. ISBN 7-208-01198-2. 
  7. ^ 周家珍編著. 20世纪中华人物名字号辞典.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06: 1047. ISBN 7-5036-2832-4. 
  8. ^ 中國科技報研究會編著. 科教兴国.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6.10: 586. ISBN 7-5046-1819-5. 
  9. ^ 中共徐州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徐州市教育委員會編. 徐州教育50年.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1.06: 441. ISBN 7-5343-4207-4. 
  10. ^ 劉過兵主編. 采矿新技术. 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 2002.11: 108. ISBN 7-5020-2219-8. 
  11. ^ 網易. 余力:传统采煤法造成损失超1.7万亿_网易财经. 網易. [2018-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1). 
  12. ^ 王繼祥主編. 中国学术著作总目提要 1978-1987 工业技术卷. 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6.08: 43. ISBN 7-5383-305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