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倻語
伽倻語 | |
---|---|
Kara | |
母語國家和地區 | 伽倻 |
區域 | 朝鮮半島南部 |
年代 | 5–7世紀 |
語系 | |
語言代碼 | |
ISO 639-3 | zra |
語言學家列表 | zra |
Glottolog | 無 |
伽倻語是朝鮮半島三國時期伽倻使用的語言,在伽倻被新羅滅國後消亡。
伽倻是當時半島南部的一個城邦聯盟。伽倻語只能通過流傳至今的十三個地名詞彙而證實它的存在,但伽倻語與早先的語言存在的關聯性卻是無法確定的。
名稱
「伽倻」還有「加耶」(Kaya)或「伽落」(Karak)的變體,最老的是「加羅」(中古漢語kæla)。[2]:40 8世紀日本史書《日本書紀》稱其為Kara和Mimana。[3]:46
白桂思為假設的日本語系造出術語「前伽倻語」,它分布在朝鮮半島南部,在彌生時代(公元前4世紀)一些移民前往九州島,後來發展為上古日語。[2]:28
弁韓
朝鮮半島南部最早的記錄是在中國史書中。 《三國志·烏丸鮮卑東夷傳》(3世紀晚期)和《後漢書·東夷列傳》(5世紀)給出了幾個三韓(馬韓、弁韓和辰韓)的平行例子,其後被百濟、伽倻和新羅取代。[4]:97–98[3]:34 據稱馬韓和辰韓的語言不同。《三國志》認為弁韓語和辰韓語相似,但《後漢書》則認為它們不同。[3]:35–36
《三國志》列出12個弁韓地名,以下以漢代音系的擬音寫出:[4]:110, 112[5]
- *mieliɑi-mietoŋ (彌離彌凍)
- *tsiapdɑ (接塗)
- *kɑtsi-mietoŋ (古資彌凍)
- *kɑtśuindźe (古淳是)
- *pɑnlɑ (半路)
- *lɑknɑ (樂奴)
- *mieʔɑ-jama (彌烏邪馬)
- *kɑmlɑ (甘路)
- *koja (狗邪)
- *tsodzouma (走漕馬)
- *ʔɑnja (安邪)
- *dokliɑ (瀆盧)
3個長名字包含後綴。 薩繆爾·馬丁指出,後綴*-mietoŋ(另見於辰韓人名)與晚期中世韓語mith和原始日語*mətə,均意為「底」。 後綴*-jama和原始日語*jama「山」。[6]:153
伽倻國
至4世紀,弁韓已被伽倻取代。[3]:36 伽倻後來又與新羅融合。[3]:46
目前大部分對伽倻的知識來自朝鮮三國時代文言文史書《三國史記》(1145),是從新羅、高句麗和百濟的史書中編輯整理而成。[3]:37 《三國史記》雜誌第三到第五分別介紹新羅、百濟、高句麗地理。其範圍涵蓋新羅668年統一後的地域,以前的地名以8世紀景德王時期標準化的2字漢字語記錄。[3]:37–38這其中《雜誌第三》介紹了一些伽倻故地的地名,但對它們的解釋尚有爭議。[7]:14–15, 40[8]:192–193
唯一一個直接解釋伽倻詞彙的例子在同一章的註解中:
旃檀梁,城門名。加羅語謂門爲梁雲。
「梁」用來寫新羅語「山脊」,這個詞在中古韓語中是twol 돌「山梁」,這說明伽倻語「門」可能也接近於「twol」。它看上去很像上古日語to1(現代日語「戸」to)「門」。[7]:40[3]:46–47
分類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 ^ 存档副本. [2017-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8).
- ^ 2.0 2.1 Beckwith (2004),n. 27.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Lee & Ramsey (2011).
- ^ 4.0 4.1 Byington & Barnes (2014).
- ^ Schuessler (2007).
- ^ Whitman (2011).
- ^ 7.0 7.1 Beckwith (2004).
- ^ Toh (1986).
引用
- Beckwith, Christopher I., Koguryo, the Language of Japan's Continental Relatives, Brill, 2004, ISBN 978-90-04-13949-7.
- Byington, Mark E.; Barnes, Gina, Comparison of Texts between the Accounts of Han 韓 in the Sanguo zhi 三國志, in the Fragments of the Weilüe 魏略, and in the Hou-Han shu 後漢書 (PDF), Crossroads, 2014, 9: 97–112 [2023-11-2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0-06-06).
- Lee, Ki-Moon; Ramsey, S. Robert, A History of the Korean Langua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 ISBN 978-1-139-49448-9.
- Schuessler, Axel, ABC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of Old Chinese,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7, ISBN 978-0-8248-2975-9.
- Toh, Soo-He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arly Paekche language and the Kara language in Korea, Studies in the Linguistic Sciences, 1986, 16 (2): 185–201.
- Whitman, John, Northeast Asian Linguistic Ecology and the Advent of Rice Agriculture in Korea and Japan, Rice, 2011, 4 (3–4): 149–158, doi:10.1007/s12284-011-90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