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瑪麗皇后大學
51°31′23″N 0°02′25″W / 51.52306°N 0.04028°W
倫敦瑪麗皇后大學 | ||||||||||||
---|---|---|---|---|---|---|---|---|---|---|---|---|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 ||||||||||||
校訓 | Coniunctis Viribus | |||||||||||
校訓中譯 | 用聯合的力量 | |||||||||||
創辦時間 | 1885年 | |||||||||||
URN編碼 | 133813 | |||||||||||
學校類型 | 公立 | |||||||||||
捐贈基金 | ▲4,340萬英鎊 (2022年) | |||||||||||
校監 | 安妮公主殿下(倫敦大學) | |||||||||||
校長 | Colin Bailey | |||||||||||
職工人數 | 4,620 (2019/20) | |||||||||||
學生人數 | ▲21,665 (2019/20) | |||||||||||
大學部人數 | ▲14,825 (2019/20) | |||||||||||
研究生人數 | ▲6,840 (2019/20) | |||||||||||
校址 | 英國英格蘭倫敦 | |||||||||||
校區 | 市區 | |||||||||||
代表色 | ||||||||||||
隸屬 | 羅素大學集團 大英國協大學協會 倫敦大學 | |||||||||||
網站 | http://www.qmul.ac.uk/ | |||||||||||
|
倫敦瑪麗皇后大學[2](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是英國倫敦大學系統的下屬學院,得名於喬治五世的王后特克的瑪麗。它由最早附屬於人民宮的東倫敦技術學院發展起來,1915年加入倫敦大學系統,於1989年與西菲爾德學院合併,1995年合併了兩所醫學院。主校區位於倫敦東區麥爾安德。
倫敦瑪麗皇后大學為羅素大學集團的成員之一,該校設有200多個學位的課程,在全英大學評比中,多數部門的研究評估分為5或5*,其在法律、財金、多媒體、電腦方面表現尤為突出。
倫敦瑪麗皇后大學的教職工中不乏英國皇家學會、英國科學院、英國皇家醫學科學院和皇家工程院院士。在倫敦瑪麗皇后大學在校師生和過去的校友中,有9位諾貝爾獎得主 。
歷史
倫敦瑪麗皇后大學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785年開始授課的倫敦醫院與醫學學院(London Hospital Medical College)。
名稱
倫敦瑪麗皇后大學的校名出自於英國君主喬治五世的王后,特克的瑪麗(全名為:維多利亞·瑪麗·奧古斯塔·路易斯·奧爾加·保琳·克勞丁·阿格尼斯)。瑪麗王后的雍容典雅、幽默脫俗,以及她世界性的眼光為世人所稱頌,因此除了倫敦瑪麗王后大學以外,香港瑪麗醫院、崔斯坦達庫尼亞瑪麗王后峰等等也以她的名字命名。
2000年時,該校在使用瑪麗王后學院(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的同時保留瑪麗王后和西田學院(Queen Mary and Westfield College)的名稱。2013年,該校已將法定名改為倫敦瑪麗皇后大學(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來源請求]
校區
主校區位於麥爾安得路,校區內包括人文和社會學系、科學和工程學系、王后大樓(Queens' Building)、人民宮(People's Palace)、主圖書館、學生會、一些研究中心及幾家餐館以及宿舍。[3][4]
白教堂校區包含巴特和倫敦醫學及牙科學校、白教堂醫學圖書館、Blizard Institute of Cell and Molecular Scienc和皇家倫敦醫院。
西史密斯菲爾德校區則也包含一部份的巴特和倫敦醫學及牙科學校、西史密斯菲爾德醫學圖書館、沃爾福森預防醫學研究所、約翰范恩科學中心、心臟中心。聖巴塞洛繆醫院則位於史密斯菲爾德。[5]
組織構架
倫敦瑪麗皇后大學和西菲爾德學院都是在1989年接受皇家憲章的,隨後又在1995年因合併巴特和倫敦醫科及牙科學校、2008年因樞密院授予其頒發學位許可以及2010年7月的政府報告三度更改。[6]
倫敦瑪麗皇后大學也是1993年慈善法令下的「豁免慈善」機構。自2010年6月起,英格蘭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成為其主管機構。[6]
院系及學校
院系[7] | 員工數 | 本科生數 | 研究生數 | 年收入 |
人文與社會科系 | 400 | 4,000 | 2,300 | £4300萬 |
科學與工程系 | 600 | 3,000 | 800 | £5300萬 |
巴特和倫敦醫學及牙科學校 | 1,000 | 2,300 | 1,000 | £1.10億 |
這三個系又可分為:[8]
|
|
|
財政
2011年7月31日結束的財年中,倫敦瑪麗皇后大學總收入(包括合資企業)為2.971億英鎊(前一財年為2.8982億英鎊),總支出為2.9535億英鎊(前一財年為2.9156億英鎊)[6] 。主要收入來源是1.0002億英鎊的資助機構撥款(前一年為1.0397億英鎊)、8280萬英鎊的學費(前一年為7622萬英鎊)、7366萬英鎊的研究補助及合同)以及117萬英鎊的捐贈和投資收益(前一年為148萬英鎊)。[6] 2010/11財年資本支出為4253萬英鎊(前一年為4561萬英鎊)。[6]
同年淨資產3.0079億英鎊(前一年為2.9138億英鎊)。[6]
諾貝爾獎得主
截至目前,在倫敦瑪麗皇后大學的校友和現在及過去的成員中,有9位諾貝爾獎得主。
- 羅納德·羅斯,190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埃德加·阿德里安,193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亨利·哈利特·戴爾,193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約翰·范恩,198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約瑟夫·羅特布拉特,1995年諾貝爾和平獎
- 彼得·曼斯菲爾,200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高錕,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摩瑞奧·巴爾加斯·略薩,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
- 彼得·拉特克利夫,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學術排名
全球名次 | |
---|---|
ARWU主排名[9] | 201-300 |
QS主排名[10] | 145 |
泰晤士主排名[11] | 124 |
國內名次 | |
完全指南[12] | 53 |
衛報 [13] | 54 |
星期日泰晤士報[14] | 36 |
2016-2020年世界排名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
---|---|---|---|---|---|
QS世界大學排名[15] | 126 | 119 | 127 | 123 | 109 |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16] | 110 | 98 | 121 | 113 | 98 |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17] | 201-300 | 151-200 | 151-200 | 151-200 | 151-200 |
2016-2020年國內排名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
---|---|---|---|---|---|
衛報大學排名[18] | 83 | 83 | 44 | 34 | 38 |
完全大學指南[19] | 41 | 38 | 34 | 31 | 33 |
國際交流合作
倫敦瑪麗皇后大學於2004年與北京郵電大學合作開辦了電信工程及管理專業與電子商務及法律專業,2011年增設物聯網工程專業。(由北京郵電大學國際學院負責培養)
倫敦瑪麗皇后大學於2017年與西北工業大學合作開辦了西北工業大學倫敦瑪麗皇后大學工程學院,於2013年始與南昌大學合作開辦了南昌大學瑪麗女王學院(中英聯合培養臨床醫學類專業)。
參考資料
- ^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Notable Alumni and Staff. [23 September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7).
- ^ 英国_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 [2022-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9).
- ^ Mile End,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12 September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0).
- ^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Student Guide 2011–12 (PDF). [12 September 20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04-02).
- ^ 5.0 5.1 About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12 September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7).
- ^ 6.0 6.1 6.2 6.3 6.4 6.5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finstat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QM Overview, Queen Mary Publications. [12 September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02).
- ^ Schools and departments,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12 September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7月25日).
- ^ 2023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Shanghai Ranking Consultancy. 2023 [2023-09-11].
-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5.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2024 [2024-06-27].
-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4. Times Higher Education. 2024 [2024-06-27].
- ^ Complete University Guide 2024. The Complete University Guide. 2023-06-07.
- ^ Guardian University Guide 2024. The Guardian. 2023-09-09.
- ^ Good University Guide 2023. The Times. 2022-09-17.
- ^ 存档副本. [2014-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5).
- ^ 存档副本. [2020-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9-28).
- ^ 存档副本. [2014-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10).
- ^ 存档副本. [2014-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2).
- ^ 存档副本. [2014-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