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香山香山寺(遺址)山門前古井
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舟山市的四眼井
加蓋井
印度的大井

,是一種用來從地表下取的裝置,中國傳說伯益發明了井。[1]

遠古時代即有水井,《易經》記「改邑不改井」。孔穎達疏:「古者穿地取水,以瓶引汲,謂之為井。」在西元前721年,伊朗坎兒井文震亨的《長物志·鑿井》介紹了當時鑿井、用水以及供井神的情況:「泉井水味濁,不可供烹煮;然澆花洗竹,滌硯拭幾,俱不可缺。鑿井須於竹樹下,深見泉脈,上置軲轆引汲,不則蓋一小亭覆之。石欄古號『銀床』,取舊制最大而有古樸者置其上。井有神,井旁可置頑石,鑿一小龕,遇歲時奠以清泉一杯,亦自有致」。[2]

吳地信仰井神,稱「井泉童子」。

井字形,或稱井形,是平面設計圖形街道佈局也有井形的街道。

澳門,由於淡水缺乏,昔日有規定有井的家庭排上有「井」和「P」 (葡萄牙語井的首字母)的木牌讓消防隊救火時知悉。

注釋

  1. ^ 《經典釋文》卷二井卦因《世本》云:「化益作井。」《淮南子》:「伯益作井而龍登玄雲,神棲崑崙」;《呂氏春秋·勿躬篇》:「伯益作井。」《太平御覽·居處部十七-井》:「伯益作井而黃龍登。」
  2. ^ 文震亨長物志·鑿井》

參見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坤輿典·井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