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五支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五支拳南拳的一脈,為民間拳術,發源於清朝,主要在中國東南沿海一帶流傳。現時為非物質文化遺產[1][2]

各地五支拳

鰲江五支拳

鰲江五支拳康熙年間由泉州傳入平陽鰲江鎮,可追溯的譜系已有六代。鰲江五支拳採用公雞打鬥動作,是一套技擊和健身相結合、剛柔相濟的拳術。其精華是提斗身勢馬進排肩,稱之為三股半力藏身,講究身姿的協調能力,馬進的精確踩踏,排肩準確的勁力及豐富的攻防意識,對肢體有豐富剖析、透徹理解和充分的悟性。作為強身健體武術項目,常年練習可健身、防身。2014年列入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

玉環五支拳

玉環五支拳,又稱黃氏五支拳法,流傳於浙江省玉環市大麥嶼街道上青塘村一帶。該村大多居住著黃姓村民。當地黃氏的祖宗於清雍正三年(1725年)自平陽遷居玉環三合潭,後遷徙至上青塘。為使子孫後代有文化,於同年在村內創建平山書院,嘉慶十一年(1806年)改名為豐山書院,俗稱上青塘書院,是玉環港南本島上最早的一座書院。[3]黃氏先人武舉人黃宗海於清乾隆年間在書院創立玉環「五支拳」拳法。後人不斷傳承改進,到1985年第七代傳人黃德智為使其不失傳,打破了不外傳的家規家訓,在玉環多地傳授拳法,並帶領其學徒參加各級各類的武術比賽和表演,先後獲得100多枚金牌。[2]

該拳法由徒手拳和武械兩大部分組成,共20多種套路練法。練功時,講究集氣、意、力為一體,喉肋突起、沉肩卸胛、吊襠斂臂、吞吐自然。該拳法短小精悍、動作緊湊樸實、手法靈活多變。至今已發展到第七代,僅玉環拳法種類就達10多種,弟子分布在大麥嶼街道上青塘村、下青塘村,楚門鎮田岙村等地。在閩、溫、台武術界聞名遐邇。[2][4]

2018年11月,經台州市武術協會南拳協會申報、玉環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批准,黃氏五支拳法列入第六批玉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5]。2019年10月25日,黃德智被玉環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認定為第四批玉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6]。2020年6月8日,玉環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玉環市教育局認定玉環市陳嶼中心小學為第二批玉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學基地[7]。2020年5月,被台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台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8]

參考來源

  1. ^ 1.0 1.1 五支拳(市级非遗名录). 鰲江文化網. 2015-10-14 [2020-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2). 
  2. ^ 2.0 2.1 2.2 2.3 喜讯丨玉环新增4项台州市非遗代表性项目. 無限玉環APP (玉環市傳媒中心). 2020-05-19 [2020-08-09]. 
  3. ^ 吳世淵. 玉环·上青塘. 台州日報. 2016-08-16 [2020-08-09]. 
  4. ^ 王敬 劉斌輝. 台州市南拳文化传承基地落户大麦屿街道丰山书院. 今日玉環. 2018-04-16 [2020-08-09]. [失效連結]
  5. ^ 关于第六批玉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示. 今日玉環. 2018-11-13 [2020-08-09]. [失效連結]
  6. ^ 玉環市文廣旅體局. 玉环市文广旅体局关于公布第四批玉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玉環市人民政府網站. 2019-10-25 [2020-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3). 
  7. ^ 玉環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玉環市教育局. 关于公布第二批玉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的通知. 玉環市人民政府網站. 2020-06-08 [2020-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9). 
  8. ^ 王倩雯. 我市新增4项台州市非遗代表性项目. 今日玉環. 2020-05-15 [2020-08-09]. [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