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群山
九龍群山或稱九龍群峰,古稱官富山,泛指香港九龍半島以北,由多座山組成的山嶺及高地。這處的山嶺成為了維多利亞港以北的天然屏障,亦為九龍和新界的天然分界。
歷史
九龍群山古稱「官富山」,名稱源自宋朝時期九龍沿海開設的官富場(即是昔日九龍灣一帶的鹽場)。
根據明末清初時期屈大均的《廣東新語》提及,官富山西境為急水門(今汲水門),東境為佛堂門,前有大奚山(今大嶼山)[1],因此當時官富山的範圍也包括新界大陸西南部的山峰。不過現今九龍群山普遍指是由長沙灣以北一路延伸至鯉魚門的山峰,作新九龍和新界之間的分野。
1930年代,由於新界及九龍之間連綿的丘陵地帶被認爲是防衛九龍的天然屏障,可減緩敵軍經新界入侵九龍的攻勢,因此駐港英軍在九龍群山建造由葵涌醉酒灣至西貢牛尾海,全長約18公里的醉酒灣防線[2]。至今九龍群山上仍然留有機槍堡、偵察堡及戰壕等戰時遺跡[3]。
群山山脊線
地理
現時所指的九龍群山,一般包括西起琵琶山、尖山、鴉巢山、筆架山、獅子山、雞胸山、慈雲山、觀音山、大老山、鑽石山、斧山、象山、東山、飛鵝山、大上托(過背山)、五桂山、照鏡環山、魔鬼山等。
參見
參考來源
- ^ 《廣東新語》──屈大均
- ^ 鄺智文; 蔡耀倫. 孤獨前哨──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 香港: 天地圖書. 2013-09: 45-47. ISBN 9789888254347.
- ^ Special issue to commemorate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Battle of Hong Kong, 8 December to 25 December 1941 (PDF). www.hkis.org.hk.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Surveyors. 2021-11-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