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動運輸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鈉鉀幫浦,初級主動運輸的一例

主動運輸(active transport),又稱主動轉運主動吸收,是一種物質電化學梯度的跨細胞膜的運動。在細胞中,這一過程通常伴隨著高濃度的分子積累,如金屬、葡萄糖胺基酸。相對於被動運輸,主動運輸的進行需消耗能量。

歷史

1848年,德國生理學家埃米爾·杜布瓦-雷蒙提出了跨膜的主動運輸的可能性。[1] 羅森伯格基於能量的考慮,提出了主動運輸的概念[2],但後來被重新定義。

1997年,丹麥醫師延斯·克里斯蒂安·斯科因其對鈉鉀幫浦的研究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3]

糖尿病治療研究中尤為突出的一類共轉運蛋白[4]是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科學家發現的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這些科學家注意到,大鼠腎小管中不同位置的葡萄糖的吸收存在差異。羅伯特·克雷恩在這一領域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過程

磷脂雙分子層上,特定的跨膜蛋白可以識別物質並允許其通過[5]

初級主動運輸

初級主動運輸,又稱一級主動運輸,直接將能量用於物質的跨膜運輸[6]。大多數執行這種運輸類型的酶是ATP酶。其中一種在細胞生物中通用的ATP酶是鈉鉀幫浦。此外,初級主動運輸的能量來源還可以是氧化還原反應光能

次級主動運輸

次級主動運輸,又稱二級主動運輸。次級主動運輸並不直接消耗能量,而是通過由初級主動運輸產生的化學梯度(包括電位差和濃度差)來達到轉移物質的目的。

參見

參考文獻

  1. ^ Du Bois-Reymond, E. (1848–84). Untersuchungen über thierische Elektricität Berlin: Reimer. (Vol. 1, Part 1, 1848; Vol. 1, Part 2, 1849; Vol. 2, Part 1, 1860; Vol. 2, Part 2, 1884).
  2. ^ Rosenberg, T. On accumulation and active transport in biological systems. I. Thermodynamic considerations. Acta Chem. Scand. 1948, 2: 14–33. doi:10.3891/acta.chem.scand.02-0014. 
  3. ^ "Jens C. Skou - Biographical". Nobelprize.org. Nobel Media AB 2014. Web. 11 Nov 2017
  4. ^ Inzucchi, Silvio E et al. 「SGLT-2 Inhibitors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Proposed Pathways and Review of Ongoing Outcome Trials.」 Diabetes & Vascular Disease Research 12.2 (2015): 90–100. PMC. Web. 11 Nov. 2017
  5. ^ Active Transport Proces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uzzle.com (2010-05-14). Retrieved on 2011-12-05.
  6. ^ MCG生理學 7/7ch05/7ch05p11


外部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