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東南湖圍墾滅螺與水利綜合治理工程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東南湖圍墾滅螺與水利綜合治理工程,簡稱東南湖圍墾滅螺工程,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貴池縣(今池州市貴池區)縣城城郊的圍湖造田工程。該工程旨在解決貴池縣城(今池州市主城區)城郊的東南湖(又稱白沙湖,今平天湖國家濕地公園)夏季洪水泛濫帶來的耕地淹沒以及日本血吸蟲的寄主釘螺的孳生問題。該工程動工於1965年11月,完工於1975年10月。完工後,東南湖面積大幅縮小,池州城南從此不再湖圩相連,沿湖四鄉一鎮[註 1]十餘萬人民不再受血吸蟲病威脅[1]

背景

家住湖邊小村寨,
女人肚子男人帶。[註 2]
要想死里來逃生,
只有外出當乞丐。
貴池縣東南湖民謠,1950年[2]
光緒九年(1883年)池州府治地圖,可以看出此時池州城東南方湖圩相連
1909年池州府治及周邊地區,可以看到池州城幾乎四面都被水域包圍
圍墾前的東南湖,約1960年

貴池位於安徽省西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境內大小湖泊縱橫,丘陵起伏,山間溪水終年不斷,溪岸曲折,年平均氣溫16℃,有利於血吸蟲宿主釘螺的生長。早在明朝嘉靖年間,池州府「夏秋炎涼失和,多成痢」[3]、「江南卑濕、多女少男」[3][4],均與血吸蟲病的症狀相似[5]。當地人稱之為「臌脹病」「大肚子病」[5][2][6],是當地流行範圍最廣、危害程度最嚴重的地方病[5][6]。經中華民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衛生部門歷次普查[5][7],池州是安徽省血吸蟲病嚴重流行的地區之一,其中貴池縣和東至縣的病人總數占全省病人總數的四分之一[5][8]。1950年,貴池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列為全國十大血吸蟲重點流行縣之一[1][9]。1957年4月20日,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簽發《國務院關於消滅血吸蟲病的指示》,指出安徽省貴池縣血吸蟲病疫情嚴重[6][8]

東南湖位於池州城南,北連長江,東南西三面環山[10][11],在1956年至1966年之間,雨季時平均湖面面積38.8平方公里[11][9]。 湖內地勢平坦,土質肥沃[1]。由於無防洪堤壩設施,每年汛期內有白洋河山洪侵入、外有江水倒灌,形成一片汪洋[8][11][9]。 加上泥沙流入,河道淤塞,致使湖床逐漸抬高,雜草叢生、釘螺密布,東南湖及周邊地區成為血吸蟲滋生的病源區[2][8]。1950至1970年代,每年汛期,池州市區和周邊農村受到洪水侵襲,城市道路嚴重水浸[12],嚴重阻礙城市建設[5][8];當時貴池對外的唯一通道——貴池至蕪湖公路中斷[8][10][12];血吸蟲及其寄主大量滋生,1951-1965年幾乎每年都發生急性感染[5][2][9][13],嚴重危害當地居民生產生活[12]

隨著經濟的發展,周邊農民因生產、生活接觸含有釘螺的湖水,大批感染血吸蟲病;城鎮居民和幹部感染也日益增多,急性患病死亡率不斷升高[9][13]。血吸蟲病的嚴重流行,不僅致當地人畜大量死亡、耕地荒蕪[9],也使周邊鄉村耕地無法耕種[8][7][9]。為改善生活環境、擴大生產,1960年,中共貴池縣委曾組織民工圍墾東南湖,但因經費不足不久停工[8][11][12]

1959年,貴池縣血吸蟲病防治站血防站(今池州市貴池區血吸蟲病防治站)收治的病人

施工過程

施工預備

根據貴池市血吸蟲病防治站副主任醫師鍾讀敏的回憶,中共貴池縣委和貴池縣人民政府並沒有放棄對東南湖進行圍墾的努力。[8][12]據他回憶,1962年,安徽省水利廳派出勘察設計人員與貴池縣水電局技術人員一起對圍墾工程進行測量規劃。[10]當時提出了三套方案:[11]

  • 方案一:將白洋河改道,即從上清溪至十里崗開挖新的河道,與秋浦河在縣城西門匯合,最終流入長江;
  • 方案二:沿著里山和齊山山麓開挖一條運河,與白沙河匯合,然後通過下清溪流入長江;
  • 方案三:在原來的河道兩邊修築堤壩,以防止汛期河水流入城市和湖灘地區。


當時工程師們為三種方案爭論許久[10]。時任貴池縣水電局工程股長的錢正基提出一個新方案,即實行方案一,但改從地勢較低的杏花村開挖河道,這樣不僅減少了工程量,而且降低了施工難度[8][10]。最終,這一方案經過上級審議通過[8][11]

1964年10月,中共貴池縣委再次報告中共安徽省委,提出繼續圍墾東南湖[10][12]。11月,中共安徽省委批示:由安徽省水電廳、安慶專區水電局、貴池縣水電局、交通局、血防站組織第二次勘探,提出規劃意見,由安慶專署上報安徽省人民委員會[註 4]。12月23日,安慶專署以辦字〔585〕號文件轉發安徽省人民委員會辦字〔1360〕號文件《關於興建東南湖圍墾滅螺工程的通知》,表示基本同意規劃意見。[14][15]1965年3月,安徽省人民委員會批准《設計任務書》[8][12],7月批准了《擴大初步設計的報告》[11]。11月,成立「貴池縣東南湖圍墾滅螺工程指揮部」[16],時任中共貴池縣委副書記郭景孝任指揮(後改為時任縣長何自清[10]),縣委書記張成鈞任政治委員[8][1][10]

正式建設

1967年12月,貴池縣城及周邊地區衛星圖,可以看出縣城南方開始修築堤壩,西邊開始新挖河道,東北側正在修建白沙湖堤壩。

1965年11月,東南湖圍墾滅螺工程正式開始動工。該工程分為11個主要工程,28個配套工程[12],一共分三期建設[2][11]。原計劃三年建成主要工程、五年完成配套工程,但由於當年中國大陸即將爆發文化大革命,導致工程時斷時續[5][2][10]

第一期工程始於1965年11月,終於1967年2月[8][10][11]。總共動用民工20,225人[8][12]。共執行下列七項關鍵工程[8][12]

  1. 杏花村切崗。是東南湖圍墾關鍵工程,即將杏花村的山崗切開,使清溪河(白洋河)下游改道,不再從東南面繞城而過。新挖的白洋河從雲子畈(時屬清溪公社,今屬清溪街道清溪社區)[11]經過東南湖區西側,從切口處(池州鎮新橋大隊趙家圩[15],今屬於杏花村街道[11])流入秋浦河,而後從池口入江[17]。工程全長約8,340米,新開河底寬70米,因中上層土質粘性很大,下層為砂礫,開挖困難。為加快工程進度,採用炸藥爆破和人力車等措施[11][18]
  2. 修築池口至下清溪的江堤。1965年12月,中共貴池縣委組織3,740名民工修築2,950米的江堤,其目的是將東南湖西側截斷,形成一個東南湖圩田[17]
  3. 修建雲子畈至規劃中杏花村大橋的白洋河堤,堤長2,750米[18]
  4. 修築杏花村大橋(俗稱西門大橋[11]),橫跨新建的白洋河河道。該橋1965年底動工,1966年底建成,長161.9米,全寬10米(其中路面寬7米)。1997年修建右半幅橋面以改善交通,現已成為池州城區內主幹道杏花村大道的一部分[11]
  5. 興建白沙湖堤,從里山公社齊山大隊官窯生產隊(今屬秋浦街道齊山社區)自江口公社流坡大隊向陽生產隊下清溪(今屬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流坡社區),堤長4,030米、頂寬3米,外坡坡度1:3,內坡1:2.5[18]
  6. 退建民生圩。由於白洋河改道,經秋浦河入江,為不影響秋浦河洩洪,須將秋浦河河口處的民生圩堤後撤,修建1,500米長的新圩[18]
  7. 建立下清溪閘站,為5孔拱涵,每孔淨寬3米、高3米,其中3孔排白沙湖水、2孔排東南湖水[15]

1967年2月19日,工程指揮部被造反派奪權。施工隊伍內部分歧越來越大,以至發生武鬥[10],至3月份初工程進度暫時停滯[8][10]。直到年底,東南湖圍墾滅螺工程指揮部革命委員會成立後才復工[10]

圍墾中的東南湖,1968年

第二期工程共執行下列兩項關鍵工程[8][11][12]

  1. 下清溪排灌站:1967年開工,1968年春竣工,裝機容量420千瓦[11]
  2. 齊山圩埂(古青雲堤)加高:在完成杏花村切崗和大橋工程後,為使東湖片先發揮效益,當局將齊山圩埂(青雲堤)加高2米,修埂長2,100米。南段因基礎軟弱,曾拋石、打樁固腳。該工程1968年冬開工,1969年春竣工。當時,齊山圩埂為貴池經青陽到蕪湖公路的一部分[14]

與此同時,當地政府在縣城南門原修建於1947年的貝雷式橋英語Bailey bridge通濟橋炸毀,將白洋河故道截斷[11][19]。並新墾旱地1300多公頃,增加保收面積2,267公頃,對不能墾植的特殊環境,採取藥物滅螺[19]

第三期工程為總工程的配套工程,始於1969年冬,終於1975年10月。共執行下列兩項關鍵工程[8][11][12]

  1. 白洋河大堤:因1969年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洪災,導致貴池縣城大面積淹沒[20],中共貴池縣委決定從老河口至杏花村大橋沿白洋河興建全長9,000米白洋河堤。1969年冬,當地政府組織5萬民工參與,僅60天全部完成[11]
  2. 興建杏村電力閘站:杏村閘站總裝機容量5×155千瓦,與白洋河堤同時在1969年冬開工,1970年春基本建成[11]。1984年原杏村閘站擴建為杏花村電力排灌站.新增兩台5×155千瓦機組,1987年全部裝齊[11]。如今,該排灌站依然承擔池州市區汛期排澇工作的主要任務[11][20]
1973年貴池縣城衛星圖,在地圖右下角,原通濟橋河段已被填塞

影響

社會影響

東南湖圍墾滅螺工程期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共投資503.40萬元,群眾自籌243.5萬元,共動員10萬民工,完成土石方544.06萬立方米,保護3.5萬畝耕地免受血吸蟲病的威脅[5][12][21]。至1980年,該工程一共消滅29,000,000平方米土地上的血吸蟲及其寄主釘螺,占有螺面積的99%[11][12][15]。1976年,當局組織30餘人進行全面調查,發現釘螺面積比原來減少98%以上[10][17]。;曾是釘螺孳生地的翠微村[註 5]在1984年建成了如今池州歷史上第一座公園——煙柳園公園[2][19]。儘管之後,貴池的血吸蟲病發病率時有上升趨勢[9],但隨著池州城市建設的不斷深入,原來釘螺賴以生存的環境遭到破壞,血吸蟲病發病率逐年下降,2008年12月16日,經安徽省人民政府血防工作領導小組批覆,池州市貴池區達到了血吸蟲病傳播控制標準[22]

經濟影響

地方國營池州市東南湖農場
機構概況
業務上級機構安徽生產建設兵團(1967年-1975年)
安徽省農墾廳(1975年-1983年)
安徽省農業廳(1983年-1985年)
貴池縣/貴池市/池州市貴池區人民政府農業廳(1985年-)
組織上級機構安徽省皖河農場(1967年-1970年)
安徽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1970年-1971年4月)
池州專區革命委員會(1971年4月-1973年6月)
貴池縣革命委員會(1973年6月-1981年3月)
貴池縣/貴池市/池州市貴池區人民政府(1981年3月-2005年9月)
池州市人民政府(2005年9月-)
機構類型國營農場
行政級別正鄉科級
在職人數124(2005)
退休人數115(2005)
總資產5,052萬元(2005)
總負債314萬元(2005)
聯絡方式
總部
實際地址今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秋浦街道
成立時間1967年
1967年-1968年安徽省皖河農場貴池分場
1968年-1971年4月安徽省地方國營貴池縣東南湖農場
1971年4月-1973年6月安徽省生產建設兵團紅旗農場
1973年6月-1984年4月安徽省地方國營貴池縣紅旗農場
1984年4月-2007年3月貴池縣/貴池市/池州市貴池區/池州市東南湖農場
撤銷時間2007年3月31日
接替者池州市城市投資公司(土地)

1967年後,東南湖圩內陸續建起了農場、漁場、蔬菜隊[19][24],為貴池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19]。這些農場、漁場、蔬菜隊均隸屬於地方國營池州市東南湖農場[24]。該農場始建於1967年,時屬於安徽省農墾廳(今安徽省農墾事業管理局),為副縣級編制[11]。最早職員來源於安徽省農墾學校(今安徽省長淮高級中學)約300名中專畢業生,從事生產糧食、油料、棉花等。1971年後,主要種植小麥、棉花、玉米、山芋、油菜等,並且為鞏固滅螺成果不再種植水稻。1973年後,東南湖農場隸屬於貴池縣,降格為正鄉科級編制。[15]開始設立蔬菜隊、菸草隊、漁場、桑蠶隊[24]。1971年到1984年,該場因缺乏收益,平均每年虧損20萬元以上。[11]1985年後,管理權移交給貴池縣農業局,實施制度改革,退田還湖,以養殖魚類,同時將剩餘土地交與職工承包[19]

後續

雖然東南湖圍墾滅螺工程成功抵擋了數次嚴重洪澇災害[5][2][11][20],使得池州市主城區及周邊地區居民免受血吸蟲病的威脅[5][8][11],但因設計不周,將清溪河故道截斷,不能貫通,污泥淤積;再加上改革開放後城市化進程加速,城市污水排入河道,遂形成黑臭水體,嚴重影響當地城市環境[25][26][27],直到1990年代末期都未能解決[11][25]。2002年3月,池州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一號議案批准疏浚清溪河故道,兩岸建成開放式公園,即清溪河景觀公園[28];城區的污水不再向故道排放,改為修建管道,直通故道下游新建的污水處理廠,經處理後排入長江[29]。該工程自2003年12月12日正式動工,至2006年12月結束[26][28],共投資3.3億元,極大改善了池州的人居環境與城市形象[26][28]。2015年12月,為加快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池州市人民政府成立池州市平天湖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專門負責原東南湖墾區的開發與建設[30]

相關條目

注釋

  1. ^ 1.0 1.1 池州鎮江口鄉雙橋鄉里山鄉清溪鄉。池州鎮,原貴池縣人民政府所在地,今屬於貴池區池陽街道秋浦街道清風街道杏花村街道的全部轄區以及清溪街道辦事處轄區北半部。江口鄉,今江口街道辦事處。雙橋鄉,今涓橋鎮。里山鄉,今里山街道辦事處。清溪鄉,今清溪街道辦事處南半部。
  2. ^ 指男人得了血吸蟲病以後,腹部因腹水膨脹得就像孕婦一般。
  3. ^ 今屬於杏花村街道杏花村居委會轄區。
  4. ^ 安徽省人民政府
  5. ^ 今為秋浦街道翠微社區。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池州地區衛生志編纂委員會編. 第二节 血吸虫病防治 第一章 疫情概述. 池州地區衛生志 (合肥: 黃山書社). 1997-09: 195. ISBN 7-80630-182-8.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池州地區衛生志編纂委員會編. 第二节 血吸虫病防治 第五章 疫区新貌. 池州地區衛生志 (合肥: 黃山書社). 1997-09: 243–244. ISBN 7-80630-182-8. 
  3. ^ 3.0 3.1 (明)王崇. 嘉靖池州府志. 合肥: 黃山書社. 2017-11. ISBN 978-7-5461-6945-3. 
  4. ^ 清光緒九年《貴池縣誌·風土篇》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池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第二十二篇 教育、科技、卫生、体育 第三章 卫生 第五节 血防. 《池州市志·第五冊》. 李劍軍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16-12: 2644-2658. ISBN 978-7-5144-1933-7. 
  6. ^ 6.0 6.1 6.2 战天斗地送“瘟神” 鱼米之乡换新颜. 安徽日報 (安徽日報報業集團). 2021-06-21 [2022-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4). 安徽省貴池縣棠溪鄉碾子下村,百餘年前有120戶,現在只有曹雨金一戶4口人,其中有3人仍患血吸蟲病。 
  7. ^ 7.0 7.1 7.2 季昌清主修;池州地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第十六卷 教科文卫 第六章 卫生 第四节 血吸虫病防治. 池州地區志 (北京: 方志出版社). 1996-12: 719–720. ISBN 7-80122-121-4. 
  8.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8.17 8.18 8.19 中共池州市委辦公室. 第二编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第十一章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第三节 兴建围垦灭螺的水利综合治理工程. 中國共產黨池州歷史 第二卷 1949-1978 (合肥: 黃山書社). 2017-12: 156–158 [2021-09-02]. ISBN 978-7-212-09946-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2). 
  9. ^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俞凌欣.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池州地区血吸虫病流行述略. 中國知網. 安慶: 安慶師範大學學報社. 2018-06-15 [2022-07-09]. doi:10.13757/j.cnki.cn34-1329/c.2019.0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9). 
  10.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10.12 10.13 鍾讀敏. 东南湖围垦灭螺工程回忆. 池州日報 (池州日報社). 2011-09-23 [2022-07-04]. (原始內容 (B3版)存檔於2022-06-30). 
  11. ^ 11.00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11.11 11.12 11.13 11.14 11.15 11.16 11.17 11.18 11.19 11.20 11.21 11.22 11.23 11.24 11.25 11.26 11.27 李劍軍. 第五篇 水利 第一章 水利设施 第二节 圩区设施. 《池州市志·第二冊》. 池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16-12: 515–517. ISBN 978-7-5144-1933-7. 
  12. ^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12.06 12.07 12.08 12.09 12.10 12.11 12.12 12.13 貴池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第二章 河道治理 第一节 白洋河治理——东南湖围垦灭螺工程. 貴池縣誌 (合肥: 黃山書社). 1994-08: 415–417. ISBN 7-80535-821-4. 沿湖的池州、雙橋、里山、清溪、江口等鄉,有9600畝耕地常遭淹沒;貴池至青陽交通受阻;城內街市行舟;加上湖內釘螺密布,疫疾流行,給生產造成極大困難。 
  13. ^ 13.0 13.1 CHIANG TSE-HSIAO, LI SHAO-CHENG, TS'AI SHIH-CH'UN, et al.  INFECTIVITY OF WATER IN RELATION TO THE DISTANCE OFF THE COAST IN THE MARSHLAND OF LAKE TUNGNAN, KWEICHIH HSIEN, ANHUEI PROVINC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Chinese Medical Journal,1958,77(06): 571-571.
  14. ^ 14.0 14.1 貴池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第二章 河道治理 第一节 白洋河治理——东南湖围垦灭螺工程. 貴池縣誌 (合肥: 黃山書社). 1994-08: 415–417. ISBN 7-80535-821-4. 
  15. ^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季昌清主修;池州地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第九卷 水利 第三章 灌溉 第二节 河流湖泊治理. 池州地區志 (北京: 方志出版社). 1996-12: 348. ISBN 7-80122-121-4. 
  16. ^ 池州市人民政府. 池州70年大事记——1965年-池州市人民政府. 池州市人民政府. 2021-07-23 [2022-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6). 
  17. ^ 17.0 17.1 17.2 古池州,原来是座水中城!. 微信公眾平台. [2023-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25). 
  18. ^ 18.0 18.1 18.2 18.3 季昌清主修;池州地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池州地区志 第九卷 水利 第三章 灌溉 第二节 河流、湖泊治理. 方志出版社. 1996-12 [2023-07-29]. ISBN 7-80122-121-4. [失效連結]
  19. ^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安徽省衛生志編撰委員會. 安徽省志 卷六十一 卫生志. 合肥: 黃山書社. 1993-03 [2023-07-29]. ISBN 7-80535-350-6. [失效連結]
  20. ^ 20.0 20.1 20.2 池州市城市防洪管理處. 池州市(主城区)城市防洪应急预案-池州市水利局. 池州市水利局. 2022-06-21 [2022-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8). 
  21. ^ 池州市人民政府. 池州70年大事记——1975年-池州市人民政府. 池州市人民政府. 2021-07-23 [2022-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8). 
  22. ^ 安徽省衛生廳. 省政府血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池州市贵池区等19个县(区)达到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的批复》. 安徽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 2008-12-25 [2022-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8). 
  23. ^ 區農業局(區林業局). 杭州市萧山区围垦指挥部(萧山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蕭山區政府. 2017-11-09 (中文(簡體)). [失效連結]
  24. ^ 24.0 24.1 24.2 安徽省安慶地區貴池縣地名委員會. 东南湖农场概况. 安徽省貴池縣地名錄 (貴池). 1985-07: 150 (中文(簡體)). 
  25. ^ 25.0 25.1 記者:余永平. 画出最大同心圆 谱写更美新篇章——访池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朱永能. 池州日報 (池州日報社). 2018-06-14 [2022-06-14]. (原始內容 (第A1版:頭版)存檔於2022-07-16). 
  26. ^ 26.0 26.1 26.2 清溪清我心——安徽省池州市清溪河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侧记. 中國建設報 (中國建設報社). 2007-12-29 [2022-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5). 
  27. ^ 蔡敏. 安徽池州投巨资整治古河道. 新華網. 2003-12-31 [2022-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6). 
  28. ^ 28.0 28.1 28.2 記者:劉玉琴. 昔日“臭水沟”今成“景观河”——访市长江河道管理局局长姚根水. 池州日報 (池州日報社). 2018-07-11 [2022-07-04]. (原始內容 (A1:頭版)存檔於2022-07-06). 
  29. ^ 記者:劉純友. 池州斥资2.6亿整治清溪河. 安徽日報 (安徽日報報業集團). 2003-11-13 [2022-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6). 
  30. ^ 池州市人民政府. 池州70年大事记——2015年-池州市人民政府. 池州市人民政府. [2022-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5). 12月16日 平天湖風景區黨工委、平天湖風景區管委會掛牌成立。新設立的平天湖風景區由原池州市站前區和齊山平天湖風景名勝區整合設立。全區規劃面積101平方公里,總人口約8萬人,轄區1個街道、10個社區和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