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風暴
天氣條目系列之一 |
天氣 |
---|
氣象主題 |
東北風暴(nor'easter)或稱東海岸低壓,是北大西洋西部的天氣尺度溫帶氣旋。這個名字來源於從東北吹來的風向。該術語被用於描述影響美國上北大西洋沿岸和加拿大大西洋省份的風暴。
通常,此類風暴起源於在距離北卡羅來納州和麻薩諸塞州之間的海岸100英里以內的海面上。這種風暴帶來的降水模式與其他溫帶風暴相似。東北風暴通常伴隨著大雨或大雪,並可能導致嚴重的風暴潮、海岸侵蝕、颶風或暴風雪天氣。東北風暴通常在新英格蘭和加拿大東海岸的冬季最為強烈。它發展自輻合強烈的氣團——寒冷的極地氣團和水面上的暖濕氣團。在冬季,這些氣團之間的溫差更大,東北風暴就會更加嚴重。 [1] [2] [3]
東北風暴往往在 11 月和 3 月之間多發,偶爾也會在一年中的其他時間發展。易受影響的地區(主要是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東海岸)通常每年冬天都會受到幾次東北風暴的影響。 [4] [5] [6]
詞源和用法
nor'easter這個詞是通過英式英語進入美式英語的。根據《牛津英語詞典》的記載,早期記錄的「nor 」(表示北)在組合中的使用,例如nor'-east和nor-nor-west ,可追溯到 16 世紀後期。 [7]該拼寫還出現在 1607 年出版的羅盤卡上。根據牛津英語詞典,「nor'easter」一詞的首次記錄使用出現在 1836 年的阿里斯托芬譯本中。 「nor'easter」(東北風暴)一詞自然地從羅盤點的歷史拼寫和發音以及風向或航行方向發展而來。[來源請求]
儘管科米和其他人竭力批評這個「不像話」的詞語,但媒體仍在持續使用該術語。據《波士頓環球報》作家揚·弗里曼(Jan Freeman)稱,「從 1975 年到 1980 年,記者在提到此類風暴的五次中只有一次使用了 nor'easter 拼寫;而在過去的一年(2003 年),超過 80% 的風暴被拼寫為 nor'easter」 。 [8]
19 世紀的下東水手將羅盤點「北東北」發音為「no'nuth-east」,依此類推。[來源請求]幾十年來,緬因州布倫瑞克的埃德加·科米(Edgar Comee)堅決反對媒體使用「nor'easter」一詞,他認為這種用法是「自命不凡且完全可悲的矯揉造作」和「可憎的,甚至令人厭惡的陸棲動物的做法,他們會被視為像海一樣咸」。他為了廢棄這個詞,直到他 88 歲去世前,一共郵寄了數百張明信片,《紐約客》上對此事進行了介紹。 [9]
賓夕法尼亞大學語言學教授馬克·利伯曼指出,雖然《牛津英語詞典》引用了可追溯到 1837 年的例子,但這些例子代表了少數非新英格蘭詩人和作家的貢獻。利伯曼假設「nor'easter」最初可能是一種文學上的矯揉造作,類似於「e'en」表示「even」,「th'only」表示「the only」,這表明拼寫中有兩個音節節拍詩中只有一個位置,對實際發音沒有影響。 [10]
然而,儘管有這些斷言,這個詞仍然可以在新英格蘭人的著作中找到,並且在 19 世紀被媒體頻繁使用。
- 《哈特福德時報》報道了 1839 年 12 月襲擊紐約的風暴,並觀察到,「我們揚基隊也有過同樣的『東北風暴』,但與 15 小時內的那一場相比,它相當溫和。」 [11]
- 托馬斯·貝利·奧爾德里奇(Thomas Bailey Aldrich)在他的半自傳作品《壞男孩的故事》 (1870 年)中寫道:「我們之前曾經歷過幾次輕微的冰雹和雪,但這是一個常規的『東北風暴』」。 [12]
- 伊莉莎白·斯圖爾特·菲爾普斯·沃德( Elizabeth Stuart Phelps Ward )在她的故事「在灰色的哥特」(In the Gray Goth)(1869 年)中寫道:「……現在天空下起了雪,準備迎來一個正常的『東北風暴』」。 [13]
- John H. Tice 在《為學校和私人學生設計的新氣象系統》(1878 年)中寫道:「在這場戰鬥中,可怕的、令人不快的和具有破壞性的東北風肆虐新英格蘭、中部各州和南部。除非有一個高氣壓計駛向新斯科舍省和下加拿大,否則不會發生『東北風暴』。」 [14]
到 20 世紀,這個用詞以下列形式出現:
- 當前事件描述,正如紐約慈善組織協會出版委員會在《慈善與公地:慈善與社會進步周刊》第 19 卷(1908 年)中所寫:多年來訪問新英格蘭海岸最糟糕的一次,大廳里很擁擠。」 [15]
- 瑪麗·羅傑斯·邦斯 (Mary Rogers Bangs) 在科德角 ( Old Cape Cod ) 中使用的歷史參考資料 (1917):「1778 年 12 月,聯邦准將阿諾德將軍、馬吉船長和船員中的 12 名巴恩斯特布爾人在暴怒的『東北風暴』期間在普利茅斯公寓上岸。多年來,水手們將其用作「馬吉風暴」的日期。」 [16]
- 拉爾夫 E 胡士克的 《氣象學術語》(1959) 中列出的「northeaster」的常見縮寫。 [17]
太平洋西北部也受到類似級別的強大溫帶氣旋的影響,稱為太平洋西北風暴。雖然東海岸的風暴被命名為「東北風暴」,但太平洋西北地區的風暴不被稱為「西北風暴」,因為該地區氣旋的主風可以從任何方向吹來,而東北風暴的主風通常只是從東北吹來。 [18]
地理和形成特徵
形成過程
東北風暴的發展是為了應對來自熱帶大西洋的溫暖的墨西哥灣流洋流與來自加拿大的冷氣團的強烈對比。非常寒冷和乾燥的空氣向南衝來,與溫暖的墨西哥灣流匯合,這個暖流即便在隆冬時節也常常能達到70 °F(21 °C),因此常常導致低壓區發展和加強。
在高層大氣中,急流的強風從大西洋移除和取代上升的空氣比大西洋空氣在低層被取代的速度更快;這和科里奧利力有助於形成強大的風暴。風暴沿著東海岸向東北移動,通常從北卡羅來納州到長島,然後向科德角以東地區移動。低壓系統周圍的逆時針風將潮濕的空氣吹過陸地。相對溫暖、潮濕的空氣與從加拿大向南吹來的冷空氣相遇。低壓增加了周圍的壓力差,這導致非常不同的氣團以更快的速度碰撞。當氣團的溫差越大時,風暴的不穩定性、湍流和嚴重程度也會越大。 [1] [19]
沿著東海岸軌跡的東北風暴通常表明新斯科舍省附近存在高壓區。 [20]有時,東北風暴會稍微向內陸移動,給沿海平原的城市(紐約市、費城、巴爾的摩等)帶來降雨,給新英格蘭(波士頓向北)帶來降雪。有時,東北風暴可以將冷空氣向南拉到維吉尼亞或北卡羅來納州,在這些地區短暫地將濕雪帶到內陸。 [21]這樣的風暴將迅速增強,向北移動並跟隨東海岸的地形,有時會在其整個存在期間繼續增強。東北風通常在加拿大海岸附近達到其強度峰值,隨後靠近北極地區,其強度可以達到相當於弱颶風的強度。然後它還會蜿蜒穿過北大西洋,甚至可持續數周。 [21]
氣象學家使用米勒分類法來確定東北風的軌跡和嚴重程度。該技術以 J E 米勒命名,他於 1946 年創建了該系統。[22]米勒分類將東北風暴分為兩類:A 型和 B 型。
A 型風暴形成於墨西哥灣或喬治亞州或南卡羅來納州沿岸,主要在大西洋中部、新英格蘭和加拿大東海岸的部分地區造成大雪天氣。B 型風暴由俄亥俄河谷上空的母低壓系統形成,然後經過中心重整移入墨西哥灣流。這種類型的風暴可以為從大平原和俄亥俄河谷到美國東南部和新英格蘭的大片地區帶來冬季降水。 [22] [23]
特徵
東北風暴通常由與上層擾動相關的正渦度區域形成,或者由鋒面中的扭結形成,該扭結導致地表低壓區域發展。這種風暴通常是由幾個較弱的風暴、「母風暴」和極地急流與熱帶急流混合而成的。
由於通常來自東北方向的風中存在較冷的空氣,溫度通常會顯著下降。在一次風暴過程中,降水的強度範圍從傾盆大雨到細霧皆有可能。所有降水類型在東北風暴途徑過程中都可能發生。可以達到颶風強度的強陣風也與東北風暴有關。在非常罕見的情況下,例如在1978年的東北暴風雪、2006年的北美暴風雪、2013 年2月上旬的北美暴風雪和2018 年 1 月的北美暴風雪中,風暴中心會呈現出更典型的圓形颶風並且在中心附近有一個小的「干槽」,雖然它不是風眼,但可能會被誤認為是一個風眼。
與熱帶氣旋的區別
人們常常將東北風暴誤認為是熱帶氣旋,並且不區分這兩種天氣系統。東北風暴與熱帶氣旋的不同之處在於,東北風暴是冷芯低壓系統,這意味著它們在加拿大空氣和溫暖的大西洋水域溫度的劇烈變化中茁壯成長。熱帶氣旋是暖芯低壓系統,這意味著它們在純溫暖的溫度下茁壯成長。然而,在極少數情況下,例如1991年完美風暴,如果海面溫度足夠溫暖,一個小型熱帶氣旋會在強烈的東北風暴的溫暖隱蔽處發展。東北風暴偶爾也會變成熱帶或亞熱帶氣旋,例如 2021 年的熱帶風暴旺達。
與其他溫帶風暴的區別
東北風暴是一個強烈的溫帶氣旋,經常經歷爆炸性的增強。雖然這種形成發生在世界各地的許多地方,但東北風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們結合了東北風和漩渦雲的水分含量。類似的情況有時會出現在太平洋東北部(日本北部和北部)的冬季,不過這裡的風來自北西北方向。在歐洲,幾乎不可能出現如此嚴重的類似天氣系統;雲的水分含量通常不足以導致洪水或大雪,儘管東北風可能很強。
地理
美國東部,從北卡羅來納州到緬因州,以及加拿大東部可以經歷東北風暴,儘管它們最常影響新英格蘭北部地區。東北風暴的影響有時會在南卡羅來納州沿海地區帶來高浪和強風。東北風暴在這些地區造成大量海灘侵蝕,以及相關低洼地區的洪水。
科德角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生物學家已經確定,東北風暴是大西洋沿岸赤潮的一個環境因素。
著名的東北風暴事件
以下是歷史上較為有名的東北風暴事件的簡短描述列表。
Event | Date | Description |
---|---|---|
1888年大暴風雪 | 1888年3月11-14日 | 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暴風雪之一,降雪達到1~1.3米,400人死亡,多數在紐約 |
1950年11月阿巴拉契亞大暴雪 | 1950年11月24-30日 | 這次異常強大的暴風雪給美國東北許多大城市帶來了30英寸的降雪和破紀錄的低溫,以及達到颶風強度的暴風。風暴導致353人喪生。 |
「聖灰星期三」風暴 | 1962年3月5-9日 | 導致40人喪生。 |
1971年3月加拿大東部暴風雪 | 1971年3月3-5日 | 至少30人喪生 |
1976年土撥鼠日暴風 | 1976年2月1-5日 | 新英格蘭和加拿大東海岸地區出現最深1.4米的降雪 |
1978年東北暴風雪 | 1978年2月5-7日 | 導致至少100人喪生 |
1991年完美風暴 (「東北風暴」和颶風的結合體) | 1991年10月28日到11月2日 | 罕見的熱帶與溫帶系統的合體, 帶來了致命的風暴潮(主要是麻薩諸塞州沿海),導致13人喪生。 |
1992年12月東北風暴 | 1992年12月10-12日 | |
1993年世紀風暴 | 1993年3月12-15日 | 一個墨西哥灣生成的超級風暴給佛羅里達沿海帶來了巨大的風暴潮,此後發展並影響了整個美國東部,以及加拿大東部和古巴,以區域降雪指數計算為五級冬季風暴。導致66.5億美元損失和310人喪生。 |
1994聖誕風暴 | 1994年12月22-26日 | |
1996年北美暴風雪 | 1996年1月6-10日 | |
2003年北美暴風雪 | 2003年2月14-22日 | 造成27人死亡。 |
2004年「白色胡安」 | 2004年2月17-23日 | |
2005年北美暴風雪 | 2005年1月20-23日 | |
2006年北美暴風雪 | 2006年2月11-13日 | |
2007年4月東北風暴 | 2007年4月13-17日 | 導致18人死亡 |
2009年11月東北風暴 | 2009年11月11-17日 | 造成3億美元損失和6人死亡。 |
2009年12月北美暴風雪 | 2009年12月16-20日 | |
2010年3月東北風暴 | 2010年3月12-16日 | 一個移動緩慢的東北風暴,影響了美國東北部地區,風力達到70英里每小時,導致至少百萬用戶斷電。風暴給新英格蘭地區帶來10英寸(25公分)降水,使得城市和低洼地帶陷入內澇。風暴還導致巨浪和海岸線侵襲。 |
2011年1月兩次冬季風暴 | 2011年1月8-13日;1月25-27日 | |
2011年萬聖節風暴 | 2011年10月28日-11月1日 | 罕見的強大風暴,打破了多地10月降雪紀錄,尤其是新英格蘭地區,造成39人死亡。 |
2012年11月風暴 | 2012年11月7-10日 | 颶風桑迪之後形成的東北風暴 |
2012年12月複合風暴 | 2012年12月17-31日 | 產生了龍捲風 |
2013年2月風暴 | 2013年2月7-18日 | 降雪、風力導致18人死亡。 |
2013年3月東北風暴 | 2013年3月1-21日 | |
2015年1月北美暴風雪 | 2015年1月23-31日 | |
2015年10月複合風暴 | 2015年9月29日-10月2日 | |
2016年1月美國風暴 | 2016年1月19-29日 | 影響了美國東部12州 |
冬季風暴「奈克」 | 2017年2月6-11日 | |
2017年2月中旬風暴 | 2017年2月12-15日 | |
2017年3月風暴 | 2017年3月12-15日 | |
2017十月複合風暴 | 2017年10月28-31日 | 一個溫帶氣旋吸收了熱帶氣旋菲利佩的殘餘環流,發展為東北風暴,風力達到93 mph(150 km/h) 導致140萬用戶斷電,是緬因州最大的停電之一。風暴還導致東安大略和魁北克地區的強降雨。 |
2018年一月風暴 | 2018年1月2-6日 | 歷史性的「炸彈氣旋」,在媒體上獲得了一系列諢名。最低氣壓達到948百帕。 |
冬季風暴「萊利」 | 2018年3月1-5日 | 導致數百萬人大停電 |
冬季風暴「奎恩」 | 2018年3月2-9日 | |
冬季風暴「斯卡拉」 | 2018年3月11-14日 | 快速爆發的冬季風暴,氣壓24小時從1001百帕下降到974百帕 |
冬季風暴「托比」 | 2018年3月20-22日 | |
2020年12月上旬風暴 | 2020年12月4-6日 | |
2020年12月中旬風暴 | 2020年12月14-19日 | 給美國東北部帶來暴風雪,導致7人死亡。 |
2021年土撥鼠日東北風暴 | 2021年1月31日-2月3日 | 此次風暴過程導致紐約地區出現 46-61 厘米積雪 |
2021年復活節風暴 | 2021年4月15-17日 | |
2021年10月風暴 | 2021年10月25-28日 | 一個強大的偏早的東北風暴,嚴重影響了美國東北地區,導致麻省60萬戶停電,帶來大暴雨。這個系統後來移入大西洋後成為熱帶風暴旺達。 |
2022四月風暴 | 2022年4月18-20日 | 發源於美國東南部,給美國東北部內陸地區帶來大量降雪。 |
另見
參考資料
- ^ 1.0 1.1 Multi-Community Environmental Storm Observatory. Nor'easters. Multi-community Environmental Storm Observatory. 2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October 9, 2007).
- ^ Know the dangers of nor'easter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原始內容存檔於February 14, 2016).
- ^ How stuff works. What are nor'easters?. 2006 [January 22,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28).
- ^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February 29,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1).
- ^ AccuWeather.com. [2022-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4).
- ^ L. Dove, Laurie. What's a nor'easter?. December 15, 2012 [2022-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8).
- ^ "nor'-east, n., adj., and adv." OED Onl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January 2018. Web. March 13, 2018.
- ^ Freeman, Jan. Guys and dolls. Boston Globe: The Word.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December 21, 2003 [June 3,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0).
- ^ McGrath, Ben. Nor'Easter. The New Yorker: Tsk-Tsk Dept. Condé Nast. September 5, 2005 [June 3,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6).
- ^ Liberman, Mark. Nor'Easter Considered Fake. Language Log. January 25, 2004 [June 3,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4).
- ^ "Snow Storm", The Hartford Times, Hartford, December 28, 1836
- ^ Thomas Bailey Aldrich. The Story of a Bad Boy. Houghton, Mifflin. 1911 [May 19, 2013].
- ^ Charles Dudley Warner. Library of the World's Best Literature. 1896.
- ^ John H. Tice. A new system of meteorology, designed for schools and private students: Descriptive and explanatory of all the facts, and demonstrative of all the causes and laws of atmospheric phenomena. Tice & Lillingston. 1878 [May 19, 2013].
- ^ Charities and the Commons: A Weekly Journal of Philanthropy and Social Advance. Publication Committee of the New York Charity Organization Society. 1908: unknown [May 19, 2013].
- ^ Mary Rogers Bangs. Old Cape Cod: The Land, the Men, the Sea. Houghton Mifflin. 1920: 182– [May 19, 2013].
- ^ Ralph E. Huschke. Glossary of Meteorology.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 1959 [May 19, 2013]. ISBN 9780933876354.
- ^ Nic Loyd; Linda Weiford. Weathercatch: The Northeast had a Nor'easter, why wasn't our storm a Nor'wester?. The Spokesman-Review. November 4, 2021 [November 4,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8).
- ^ Storm-E. Nor'easters. 2007 [January 22,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June 26, 2007).
- ^ The Weather Channel. Nor'easters. The Weather Channel. 2007 [January 24,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April 8, 2016).
- ^ 21.0 21.1 Multi-Community Environmental Storm Observatory. Nor'easters. 2006 [January 22,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October 9, 2007).
- ^ 22.0 22.1 Priante, Mike. The Miller Classification. WeatherWorks Inc. December 4, 2020 [December 11,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3).
- ^ Types of Storms that Typically Produce Heavy Snow in PA (報告).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State College, Pennsylvania. [December 11,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