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
原名東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日語)
Earthquake Research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Tokyo(英文)
簡稱東大地震研ERI
成立時間1925年11月13日[1]
類型研究機構
地址
坐標35°43′07″N 139°45′35″E / 35.71869°N 139.75967°E / 35.71869; 139.75967
服務地區主要為 日本
會員
教員80人
職員50人
研究員30人
大學院生70人[2]
官方語言
日語英語
所長
小原一成(2015年至今)[3][4]
上級組織
東京大學[5][6]
預算
45億日元(2005年)[7]
標語透過與地球的對話來減輕地震、火山災害[8]
目標地震學火山學[9]
網站www.eri.u-tokyo.ac.jp
設立之初的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攝於1934年)。由時任東京大學工學部教授內田祥三設計,採用了抗強烈地震的結構設計[10]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日語:東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羅馬化Tokyo Daigaku Jishin Kenkyu-jo,英語:Earthquake Research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Tokyo,簡稱ERI)是一所由文部省於1925年創立的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為地震學火山學,附屬於東京大學[1][6][11][12]。現所址為東京大學彌生校區日語東京大学本郷地区キャンパス,下屬4個研究部門、7個附屬科研設施(中心)和2個行政部門,另設有諮詢委員會和教授會[13][14]。現有教職員160人、大學院生70人,現任所長為小原一成[2][3]

歷史沿革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的前身為1892年設立的文部省震災預防調查會[15]。1925年11月13日,即在1923年關東大地震之後,文部省宣布重組原調查會,在東京大學設立研究所[12]。1994年,為開展新項目研究,決定將該研究所辦成附屬於東京大學的全國開放型研究所,將原有的18個部門、2個中心和16個觀測設施改組合併為4個部門、4個中心和2個觀測台站,成為現今的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15][16]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建立初期的研究樓竣工於1928年6月。但由於研究規模的增加,原來的研究樓空間不足,對研究造成了影響。因此,1970年3月,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遷入東京大學農學部2號館內,後更名為地震研究所2號館[1][17]。2012年春季,為了解決東日本大地震重要課題,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成立了巨大地震海嘯災害預測研究中心,旨在透過最大限度地利用高速計算機的性能,對地震海嘯災害預測進行研究[18]

現況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現所址為東京大學彌生校區日語東京大学本郷地区キャンパス地震研究所2號館(即東京都文京區彌生1-1-1),下屬4個研究部門、7個附屬科研設施(中心)和2個行政部門,另設有諮詢委員會和教授會[13][14][17]。現有教職員160人、大學院生70人,現任所長為小原一成[2][3]。目前,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以「透過與地球的對話來減輕地震、火山災害」(地球との対話を通じて地震・火山災害の軽減につなげる)為目標,不僅透過觀測地震火山現象,還需要全面理解其成因。為實現這個目的,針對固體地球科學領域的各種問題,推進了野外觀測、室內實驗、理論研究的綜合性和尖端的研究。在地震和火山噴發的預測等方面,以減輕災害為目標的全國共同研究中,與相關研究者進行合作,進行相關研究的企劃和立案[8]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附屬圖書館設立於地震研究所2號館的3層,目前共有藏書約6萬冊、刊物約2500本[19][20]。自1996年起,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每年定期發布一期以地震研究所研究活動為焦點的技術研究報告[21]。另自2001年起,每年定期發布一期以地震研究所活動概要為焦點的年報[22]

下屬部門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共下屬4個研究部門、8個附屬科研設施(中心)和2個行政部門,另設有諮詢委員會和教授會[13]

研究項目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研究項目[23]
項目名稱 研究年份 項目簡介
地震火山史料聯合研究機構[24] 2017年-2024年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與歷史資料館的合作項目。由歷史學家地震學家透過合作收集歷史資料,整理並分析日本地震活動和火山活動,最終達到建立一個古地震科學資料庫的目標。
慢地震學[25] 2016年-2020年 透過傳統的地震學,融合材料科學非平衡統計物理學的方法,對慢地震進行研究,分析出慢地震的發生形式和發生原理等。
日本海地震、海嘯調查項目[26] 2013年-2020年 2011年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為契機,針對日本海側強烈地震(如1983年日本海中部地震1993年北海道西南近海地震)引起的海嘯進行調查。
移動式重力儀系統的改進以及實際海域的驗證試驗[27]糸魚川靜岡構造線 不明 為響應日本相關海洋政策,針對2007年7月實施的基本海事法中提及到的基本海洋計劃,研究的開發,在未來十年左右將海底開發商業化。
減輕城市脆弱性造成的災難性災害項目[28] 2012年-2016年 2011年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中吸取教訓,以減輕城市災害為目的,在五年時間內對其相關領域進行研究。
立川斷層重點調查觀測項目[29] 2012年-2014年 文部科學省委託的觀測項目。旨在預測立川斷層可能發生的地震的規模以及對強烈地震發生可能性的長期評估。
普通的海洋地函[30] 2010年-2014年 透過運用項目特別研究小組自主研發的海底地震電磁觀測技術,並運用潛艇觀測,對岩石圈軟流圈邊界物理學進行研究。
青年研究人員自主研究環境促進推廣計劃[31] 2007年-2011年 透過該項目,旨在建立一個支持特別優秀青年研究人員的平台,邀請國際上獲得項目資格的年輕研究人員,在一定時期內提供啟動資金和研究場地等。
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海嘯的調查觀測[32] 2011年-2013年 本項目啟動於2011年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之後。受到該強烈地震影響,未來發生較大的餘震和海嘯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啟動該項目,對相關震區進行調查觀測和研究,分析出該震區地震和海嘯的發生機制,並收集有助於防災和減災的信息。
應力集中區重點觀察研究項目[33] 2007年-2012年 本項目以2004年新潟地震為契機,旨在重點研究相似的應力集中區,對其發震原因等進行詳細研究。
首都直下型地震防災·減災特別項目[34] 2007年-2011年 在地震調查委員會發布對南關東地區及其他地區的地震長期預測報告的背景下,為減少強烈地震對都市造成的破壞,特別啟動了本項目。
印度尼西亞地震火山綜合防災措施[35] 2008年-2012年 由於印度尼西亞與日本都是地震多發國家,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根據兩國的實際情況,運用日本的長期經驗,與印度尼西亞合作開展本項目,旨在為兩國的減災工作做出貢獻。
絲魚川-靜岡構造線斷裂帶重點調查觀測項目[36] 2005年-2009年 糸魚川靜岡構造線進行調查觀測的項目。
南海、東南海地震的相關研究項目[37] 2003年-2007年 項目旨在對南海海槽特大地震潛在的震源域進行研究。
Stagnant Slab:地函動力學的關鍵詞[38] 2004年-2008年 地球板塊俯衝進入地函的過程中,往往會經歷一段停滯在過渡地區的過程,然後才落入下地函。該項目啟動的目的即分析出板塊短期停滯的原因[39]
海半球(海半球網絡計劃)[40] 1997年-2001年 針對在固體地球科學領域的新發現,旨在建立和研究海半球的觀測網絡。
2007年能登半島地震綜合研究[41] 2007年 針對2007年能登半島地震開展的綜合研究,對震源斷層和震區構造進行研究。
大都市圈地殼構造調查[42] 2002年-2006年 透過對日本大都市圈的地殼構造進行調查,打下建立防震措施的科學技術基礎。
注釋:綠色背景為正在進行的項目,藍色背景為已經完成的項目。

參見

參考來源

  1. ^ 1.0 1.1 1.2 所長挨拶・沿革.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 [2018-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06) (日語). 
  2. ^ 2.0 2.1 2.2 ABOUT ERI.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 [2018-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27) (英語). 
  3. ^ 3.0 3.1 3.2 研究所の人々.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 [2018-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5) (日語). 
  4. ^ 小原一成 (Kazushige Obara) - プロフィール.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小原研究室. [2018-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1) (日語). 
  5. ^ 研究所和大学研究中心. 東京大學. [2018-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22) (中文(簡體)). 
  6. ^ 6.0 6.1 東京大学 大学院理学系研究科 地球惑星科学専攻 パンフレット - 2018 (PDF). 東京大學大學院理學系研究科地球行星科學專攻. 2018 [2018-06-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6-08) (日語). 
  7. ^ 地震研究所のアウトリーチ活動 (PDF).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 2007-12-21 [2018-06-0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01-21) (日語). 
  8. ^ 8.0 8.1 東京大学 2018年版 大学案内 (PDF). 東京大學. [2018-06-0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8-06-09) (日語). 
  9. ^ ミッション・ステートメント.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 [2018-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1) (日語). 
  10. ^ 末廣恭二日語末広恭二. 末廣恭二論文集. 末廣恭二博士紀念事業會. 1934. NCID BA16675418 (日語). 
  11. ^ 国外主要的防灾减灾机构简介. 中國氣象局. 2012-05-09 [2018-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21) (中文(簡體)). 
  12. ^ 12.0 12.1 地震研究所設置. 朝日年鑑. 大正15年(1926)(日語).
  13. ^ 13.0 13.1 13.2 地震研究所 組織図 (PDF).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 [2018-06-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7-20) (日語). 
  14. ^ 14.0 14.1 研究所概要 - 研究所の構成.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 [2018-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20) (日語). 
  15. ^ 15.0 15.1 羅嵐. 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的研究近况. 國際地震動態. 1999, 12: 41 [2018-06-08]. doi:10.3969/j.issn.0253-4975.1999.1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08) (中文(簡體)). 
  16. ^ 深尾良夫. 由許晏平翻譯. 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改组方案概要. 國際地震動態. 1993, 11: 41 [2018-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08) (中文(簡體)). 
  17. ^ 17.0 17.1 本郷キャンパス 地震研究所2号館. 東京大學. [2018-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14) (日語). 
  18. ^ 18.0 18.1 センター概要.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巨大地震海嘯災害預測研究中心. [2018-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1) (日語). 
  19. ^ 地震研究所図書室. 東京大學附屬圖書館. [2018-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3) (日語). 
  20. ^ 平成29年附属図書館統計表 (PDF). 東京大學附屬圖書館. [2018-06-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6-09) (日語). 
  21. ^ 「技術研究報告」.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 [2018-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23) (日語). 
  22. ^ 東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年報.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 [2018-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5) (日語). 
  23. ^ プロジェクト.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 [2018-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8) (日語). 
  24. ^ 東京大学地震火山史料連携研究機構.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 [2018-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08) (日語). 
  25. ^ スロー地震学.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 [2018-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31) (日語). 
  26. ^ 日本海地震・津波調査プロジェクト.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 [2018-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5) (日語). 
  27. ^ 移動体搭載型重力計システムの高度化と実海域における実証試験.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 [2018-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0) (日語). 
  28. ^ 都市の脆弱性が引き起こす激甚災害の軽減化プロジェクト.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 [2018-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0) (日語). 
  29. ^ 立川断層の重点的調査観測.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 [2018-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0) (日語). 
  30. ^ Normal Oceanic Mantle Project.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 [2018-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0) (英語). 
  31. ^ 若手研究者の自立的研究環境整備促進プログラム.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 [2018-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8) (日語). 
  32. ^ 東北地方太平洋沖で発生する地震・津波の調査観測.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 [2018-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31) (日語). 
  33. ^ ひずみ集中帯地殻構造調査プロジェクト.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 [2018-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0) (日語). 
  34. ^ 首都直下地震防災・減災特別プロジェクト.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 [2018-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20) (日語). 
  35. ^ インドネシアにおける地震火山の総合防災策.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 [2018-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6) (日語). 
  36. ^ 糸魚川-静岡構造線断層帯における重点的な調査観測.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 [2018-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1) (日語). 
  37. ^ 東南海・南海地震等に関する調査研究.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 [2018-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0) (日語). 
  38. ^ スタナグナントスラブ:マントルダイナミクスの新展開.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 [2018-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18) (日語). 
  39. ^ Overview of the project.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 [2018-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08) (英語). 
  40. ^ OCEAN HEMISPHERE NETWORK PROJECT - 海半球ネットワーク計画.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 [2018-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09) (日語). 
  41. ^ 平成19年能登半島地震に関する総合的研究.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 [2018-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0) (日語). 
  42. ^ 大都市圏地殻構造調査研究計画.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 [2018-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13) (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