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上海郵政總局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座標31°14′47″N 121°28′51″E / 31.24639°N 121.48083°E / 31.24639; 121.48083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31°14′47″N 121°28′51″E / 31.24639°N 121.48083°E / 31.24639; 121.48083

上海郵政總局大樓
上海郵政總局大樓
概要
類型多樓層市區建築物[*]
建築風格折衷主義
所屬國家/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
行政區上海
座標31°15′N 121°29′E / 31.25°N 121.48°E / 31.25; 121.48
起造1922年12月
竣工日1924年11月
造價白銀320萬兩
承建商余洪記營造廠
擁有者上海市郵政管理局
四川路橋郵政支局
設計與建造
建築師思九生洋行
保護情況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上海郵政總局
地址上海市虹口區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近代
編號4—226
認定時間1996年
地圖
地圖

上海郵政總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北蘇州路276號。大樓始建於1924年,造價為320萬銀元。由當時滬上英商思九生洋行負責設計,上海余洪記營造廠負責營建。大樓擁有號稱「遠東第一大廳」的郵政營業廳,現在為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上海市分公司[1]和四川路橋郵政支局所在地[2]

歷史

早期的上海郵政

近代郵政創辦前,上海存在各種通信傳送的機構,官辦的「郵驛」「鋪遞」與民辦的「信局」主宰了所有的郵政業務[3]

1843年依據《中英南京條約》上海宣布開埠,由於上海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政治上的特殊性。沿海各省的一些民營信局紛紛將業務擴展到上海,甚至設立總號。一時間,上海地區的信局多達90多家,成為全國通信中心[4]。當時民營信局主營業務為傳遞信件包裹、匯款、票據業務等等,與今日的郵局業務已十分近似。而且當時有些信局還有普通郵費和郵件保險費之分,類似於今日的平信和掛號信[5]

近代的郵政服務也隨著這一時期進入上海。1861年,英國首先於上海英租界設立郵政局,時稱「英國驛務署」或「大英書信館」[6],主要辦理英國在滬僑民的郵政業務,兼辦租界內華人的國際郵件。此後,駐滬各國領事館都設立了直屬於本國駐滬總領館或相關的租界當局。這種局面延續了將近10多年,直至1878年政府性質的郵政創辦[7]

近代的上海郵政

1878年,時任海關總稅務司赫德提議設立官方的近代郵政局。當年,時任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決定於上海北京天津煙臺牛莊(今營口)五處試辦郵政業務,並且委託赫德的總稅務司進行管理。翌年,五處郵政辦事處以「海關撥駟達[註 1]書信館」的名稱開始營業,上海的郵政辦事名為「江海關撥駟達書信館」(Shanghai Customs Postal Departments),兩年後更名為「江海關撥駟達局」(Shanghai Customs Post Office),辦公地址位於江海關大樓後院[8]

在交由海關部門試辦郵政業務十四年以後。1896年3月20日,光緒帝下旨正式開辦國家郵政,設立總郵政司,同時委派海關總稅務司赫德兼領。1897年,江海關撥駟達局正式更名為「上海大清郵政局」,辦公地點仍為原址。同時在吳淞海關處開始下屬的第一個郵政分局,此後城市鄉村各處陸續增設郵局和代辦所,建立起上海地區一整套完整的郵政網點。1899年,「上海大清郵政局」改名為「上海郵政總局」,8年後郵政總局的辦公地點由原址遷入北京路9號的「新廈」[8]

1911年5月,清政府設立郵傳部郵政總局從而取代總郵政司署。從此,正式成為一個獨立經營的部門,而海關亦結束了長達30多年的郵政代管業務。同時上海郵政總局改名為上海郵政局。1913年再度更名為上海郵務管理局[8]

1911年底,上海郵政局向英國訂購了100輛藍苓腳踏車英語Raleigh Bicycle Company[9],每輛腳踏車60銀元,自此上海郵政開始進入車輛投送郵件的時代[8]

建造郵政總局大樓

郵政總局正門入口

1912年後,郵政業務進入中華郵政時期。1914年,中華郵政成為萬國郵政聯盟的成員,上海郵政總局被指定為國際郵件互換局[註 2],成為國內最大的國際郵件進出口中心。隨著郵政業務的快速擴展。位於北京路的原址已經不敷使用,於是當時的中國政府決定興建一座新的大樓,同時為了逐步削弱外國人對於中國郵政業務的干涉[10]

由於各有各的算盤,中國政府與兩任上海郵務管理局郵務長英國人里奇(W. W. Ritchie)和史密斯(F. L. Smith)就新總局大樓選址問題產生分歧。中國政府希望籍此機會將大廈建造在毗鄰上海北站附近的華界之內,而里奇和史密斯則反對中國政府的這一提議,因而新廈的建造被迫擱置。1920年,英國人希樂思(C. H. Shields)接替史密斯成為上海郵務管理局的郵務長,同時兼領新廈建造的總負責人之職。他執意將新廈建造於公共租界內,並提出兩點理由,一是「公共租界」地價相對便宜,二是所選新址離郵政總局租用的碼頭和北站都相對較近,最終中國政府讓步,郵政總局新廈決定在新改建完工的四川路橋北堍[5]

1922年2月,上海郵務管理局購得規劃內的四川路橋北堍9.727畝土地,同時拆除購得土地內的舊屋集美里。同年12月大樓正式開工建設,兩年後的11月,郵政總局新廈竣工。12月1日,上海郵務管理局正式由北京路遷入北蘇州路辦公,同時對外營業[10]

現狀

從蘇州河南岸眺望郵政總局

上海郵政總局新廈自投入使用後,鞏固了上海作為全國郵政重要樞紐中心的地位,同時也促進國內和國際郵政業務的發展。而大樓自身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成為與外灘建築群遙相呼應的一座建築。1989年9月,它被上海市政府列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2005年上海市郵政局根據《文物管理法》的相關規定,對郵政總局大樓的相關損壞部分進行一次性恢復性大修和加固,同時利用郵政局大樓中庭、天台和部分樓面改建成上海郵政博物館。目前,上海郵政總局大樓內共有一個營業廳即四川路橋郵政支局和一個博物館即上海郵政博物館[12]

四川路橋郵政支局

四川路橋郵政支局是設立在郵政總局大樓的直屬上海市郵政局的營業網點。共開設有多達70多個營業窗口,擁有上海本埠最完整的郵政服務。1924年12月起,至1957年1月,是上海郵政管理局的直屬營業室,原稱市局營業廳。1957年二月成立上海郵電管理局,市局營業廳改稱為四川路橋郵電支局,1961年11月改稱上海市市中區郵電局。1978年3月撤銷市中區局,恢復四川路橋郵電支局。90年代以後,因為國有郵電分營,更名為四川路橋郵政支局[13]

1924年12月1日,隨著郵政總局入駐辦公,市局直屬營業廳亦同時開門營業,成為遠東最大的郵政營業廳。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因為地處公共租界北區毗鄰閘北戰場,市局營業廳一度關閉停止營業。戰事停止以後,市局營業廳再度開門營業。到1947年,由於市局營業廳的業務快速增長,市局營業廳遂延長營業時間,開設塑料材質的透明特種信箱,接受公眾投寄的掛號和快信。而同時,營業廳開始以掛號和快信手續處理,從而避免公眾排隊寄信,簡化了服務流程。從1983年起,局所隸屬關係不再隨市、縣行政區劃變動調整,四川路橋郵電支局的管轄範圍基本固定,所轄郵政編號固定為「200085」[14]

至1993年,四川路橋郵政支局下轄儲蓄點1個,集郵門市部1個,郵筒20個,19個投遞段1個速遞點[13]

上海郵政博物館

首條航空郵路滬寧線中使用的郵政飛機模型
郵政總局中庭

2005年,經過大修後的上海郵政總局大樓內的一些部分組成上海郵政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原大樓一樓中庭天井和靠天潼路一側二樓的原辦公用房改建成上海市第一座郵政博物館[15]

二層陳列

主要陳列上海郵政的發展歷史,同時也有自清朝以來的信箱模型和原件,以及相關交通工具的模型。其中有大清郵政時期鐵質綠色郵筒、中華郵政時期白色來往滬京(南京)之間特別郵筒,以及各國郵筒。此外還有1924年郵政大樓等比例縮小模型。其中通過多媒體展示了中國郵政的發展歷程。前後通過四個部分,向遊客展現了自古代郵驛以來到現代郵政制度的變化歷程,同時內部裝有一個可操作的郵件分揀裝置,使得遊客可以參與郵件的分揀過程[16]

中庭陳設

中庭天井主要用來進行小規模儀式的舉行以及一些郵政交通工具等比例模型的放置。其中主要有大清郵政、中華郵政兩個時期的交通工具[17]。在中庭北側放置的是1946年11月,上海郵政總局在滬京鐵路上設置的火車行動郵局的這節火車車廂的模型。車體通身為傳統的郵政綠,內部陳設完全按照當時模樣進行放置。位於居中的是1909年,上海郵政總局用來運輸郵件租用的馬車模型。而在最南側的則是1917年春,上海郵務管理局購置的兩輛用於運輸郵件的法國克萊門特·貝亞特汽車的其中一個的等比例模型,車身為綠色,箱體上有中華郵政字樣[18]

而在中庭西側天花板上懸掛有一家飛機模型,而這家飛機是1929年7月8日,上海首條定期航空郵路——滬蓉航空線滬寧段開航的那架飛機模型[19]

大樓布局和建築風格

郵政總局大樓建築總面積為25294平方米,建築高度為51.16米(不含旗杆高度),整體建築為「U」字型,共有地面建築為4層,地下室為1層,大小房間187間。[20][21]

大樓整體風格為19世紀上半葉到20世紀初流行於歐美國家的折衷主義建築風格,主體參照英國古典建築風格,融合了羅馬式的大型科林斯立柱巴洛克式鐘樓。其中大樓主立面即南面和東面以及東北轉角處共設有19根高數十米的羅馬科林斯柱。而主立面上,牆面使用了細粒水刷石粉面,而北牆則是經典的機制紅磚牆,整體具有很濃郁的英國風情。[22]

天潼路一側機制紅磚牆

郵政總局最為標誌性的一點,便是聳立於東南角正門處的鐘樓和塔樓。其中鐘樓高13米,正面鑲嵌有直徑達3米的大鐘,鐘樓基座兩邊各有一座水刷石粉面的火炬台雕塑。而塔樓則建於鐘樓之上,高達17米,頂端另設置高8.2米的旗杆,塔樓兩旁則各有一對希臘人物雕塑群像[23]

大樓除了外部雄偉壯觀,同時內部裝潢設計也顯得極為莊重和典雅。尤其是由正門處經由門廳拾階而上後進入的二樓營業大廳[24]。曾經享有「遠東第一大廳」的美名。大樓底層和二層為營業廳負責收發國內和國際信件包裹,而三層為郵政總局的相關辦公部門,頂層則為高級職員宿舍。另外地下室是包裹分揀封發部門,中庭天井為裝卸往來郵件包裹的場地。1987年,分揀中心遷出大樓[13]

相關事件

命名

大樓在建成之時,英文名為「Shanghai District Headpost Office」,漢語即為上海郵政總局,該英文名由工部局確認和批准。但是官方的漢語名稱,則反覆過多次,儘管上海郵政總局只使用了12年,卻為大眾所接受,同時也確定了漢語中post對應詞彙為郵政而非郵務。因而當1913年上海郵政局更名為上海郵務管理局之時,普羅大眾基本沒有採納官方的名稱,而是仍舊沿用舊稱即「上海郵政總局」。1928年國民政府交通部召開的全國交通會議上,與會者對郵務一詞提出異議。所以在1931年,上海郵務管理局重新更名為上海郵政管理局。時至今日,儘管正式名稱為上海市郵政局大樓,但是公眾、媒體仍舊稱之為上海郵政總局大樓,由此可見這個名稱深入民眾。[25]

鐘樓雕像

人物雕塑一組,分別手執火車頭、飛機和通信電纜,原件毀於1966年,現件為1999年依原件石膏模子複製而成

塔樓兩旁有兩組不同的雕像,這兩組青銅雕像是郵政總局的標誌之一。東方的一組雕像,為分別手持火車頭、飛機和通信電纜的人物,分別象徵交通通信事業。而南方的一組雕像則為希臘神話人物,中央的是被稱為通信之神或者商神的赫爾墨斯,左右則為愛神厄洛斯阿佛洛狄忒,代表郵政事業是連接人類感情的紐帶[26]。不過塑像的原件毀於文化大革命期間,所幸被毀之前,由一位美術學校的學生用石膏偷翻了模子,當文革結束以後,在郵政總局大樓翻修過程中,根據這對石膏模子,重新鑄造成和原件一樣的複製品,也就是今天依舊設立在塔樓兩側的銅像。[23]

參見

注釋

  1. ^ 「撥駟達」為英文「Post」的漢語音譯。
  2. ^ 國際郵政互換局即全世界的郵政都有一個制度,就是國際郵件互換局,互相往來,不受政治干擾,不強調國家屬性,而只強調地區的概念,即「上海郵局」而非「中國上海郵局」。

參考文獻

引用

  1.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上海市分公司概况. 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上海市分公司. [2015-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08). 
  2. ^ 上海市邮政普遍服务营业场所名录. 上海市郵政管理局. [2015-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08). 
  3. ^ 宝山区志>>邮电>>邮政网点.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5-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27). 
  4. ^ 上海近代文献馆>百年市政>市政典故>上海邮政总局. 上海市楊浦區圖書館. 2009-03-28 [2011-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9) (中文). 
  5. ^ 5.0 5.1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都会遗踪. 上海書畫出版社. 2009: 132. ISBN 9787807254706. 
  6. ^ 上海历史>>申城变迁>>淞沪百业>>上海近代邮政(1843-1897). 上海檔案信息網. [2015-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11). 
  7. ^ 中国邮政历史. 中國郵政·上海市郵政公司. 2009-03-28 [2011-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20) (中文). 
  8. ^ 8.0 8.1 8.2 8.3 上海邮电志·大事记.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09-03-28 [2011-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21) (中文). 
  9. ^ 上海邮政总局----上海邮政的昨天(附图)-上海市档案信息网. [2010-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01). 
  10. ^ 10.0 10.1 上海邮电志>>第一篇机构>>第二章近代邮政机构>>第五节上海邮务(政)管理局.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5-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7) (中文). 
  11.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15-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8) (中文). 
  12. ^ 上海邮政博物馆. 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上海市分公司. [2015-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08) (中文). 
  13. ^ 13.0 13.1 13.2 虹口区志>>第十二编交通·邮电>>第五章邮电>>第一节邮政.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6-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6) (中文). 
  14. ^ 上海通志>>第三十卷邮电>>第二章邮政>>第一节 邮政枢纽、营业局所.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5-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7) (中文). 
  15. ^ 现代与历史接轨(一)——感悟邮政博物馆. 上海致公. [2015-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08) (中文). 
  16. ^ 上海邮政博物馆. 上海郵政官網. 2009-03-28 [2011-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10) (中文). 
  17. ^ 展百年邮政发展史 全国首个邮政博物馆在沪开馆. 人民網. [2015-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08). 
  18. ^ 集邮节邮展:5匹马开始了沪上现代邮政. 新華網上海頻道. [2015-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08) (中文). 
  19. ^ 上海邮政大楼. 車時代報道中文網. 2007-10-31 [2012-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0). 
  20. ^ 上海邮政总局(邮政大厦). [2005-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12-31). 
  21. ^ 肖力. 上海邮政总局----上海邮政的昨天(附图). 上海檔案信息網. 2008-04-01 [2009-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01). 
  22. ^ 上海市邮政局(原上海市邮政总局). 中國歷史建築保護網. 2008-12-29 [2015-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04). 
  23. ^ 23.0 23.1 上海名建筑志>>欧美风情的沪滨广厦>>中国近代邮政的象征:邮政总局大楼.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5-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6) (中文). 
  24. ^ 观赏上海邮政博物馆大厅的欧式古典内建筑. [2012-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31). 
  25. ^ 石方城. 近代邮政时期的“上海邮政总局”大楼. 新浪博客. 2016-06-25 [2016-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8). 
  26. ^ 四川路桥 桥边的邮政大楼,叙述着从前的上海. 青年報. [2015-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08) (中文). 

來源

書籍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