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馬丹副縣
三馬丹副縣 | |
---|---|
Sematan Sub-District | |
坐標:1°48′N 109°32′E / 1.8°N 109.53°E | |
州屬 | 砂拉越 |
省 | 古晉省 |
縣 | 倫樂縣 |
副縣城 | 三馬丹 |
面積 | |
• 總計 | 442.5 平方公里(170.9 平方英里) |
人口(2008) | |
• 總計 | 9,126人 |
• 密度 | 20.6人/平方公里(53.4人/平方英里) |
三馬丹副縣(Sematan Sub-District)是砂拉越古晉省倫樂縣下轄的副縣,總面積442.5平方公里,人口約9,000人(2008人口普查)[1]。在地理位置上,三馬丹副縣位於砂拉越的西北角,它的南面便是和印尼西加里曼丹為界,北面瀕臨南中國海。砂拉越最西端的地區丹絨達督(Tanjung Datu)就位於三馬丹副縣。
歷史
約在19世紀初,已有一批人來自海南與雷州到丹絨達督山中砍伐鹽木,後把鹽木運回中國。後來,他們遷移到三馬丹鎮附近的西露甘榜(Kampung Siru)與貝爾甘榜(Kampung Pueh)定居下來。
19世紀50年代,荷蘭軍在印尼三發(Sambas)地區殲滅了華人礦務公司-大港公司。這使到了客屬華工大規模的逃往到砂拉越。他們分別投靠了在石隆門的十二分公司,一些到倫樂縣的丹絨布郎墾荒。其中有十個人卻越過山脈來到了達督海岬附近的三門山(Samunsam)森林內。三門山離三馬丹鎮約45分鐘水路航程。[2]
當時,三門山還是個沒被命名荒野。由於大多在三發的華工是三點會私會黨的成員,而這十人也不列外。可能是因為是三點會的成員,而如同其前輩般,喜歡加三點會的「三」字頭,所以就把那森林命名為三門山,附近有條小溪也正名為三門河。此外,三馬丹這個地名也普遍相信是這群客屬華工所取的。隨後,這群華工便在三門河的河口附近蓋了間長屋式的大屋,也與當地土著通婚。他們耕種稻米及收購土產為生。當剩最後居住在此屋內者(傅亞財)逝世後,在上世紀70年代政府便收回土地,繼而把三門山劃為野生物保護區(Samunsam Wildlife Sanctuary)。[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