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三次藩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三次藩
日語漢字三次藩
平假名みよしはん
羅馬拼音Miyoshi-han
所在地備後國三次郡三次
藩廳三次陣屋日語三次陣屋
大名家淺野家
伺候席柳間
石高50,000石
藩邸日語武家屋敷
  • 永田馬場向屋敷(上屋敷)
  • 芝高繩(下屋敷)
  • 江戶堀五丁目(藏屋敷

三次藩(日語:三次藩みよしはん Miyoshi-han */?)是日本備後國三次郡三次的[註 1],為安藝廣島藩支藩日語支藩寬永9年11月2日(1632年12月13日)創藩,享保4年4月23日(1719年6月10日)廢藩,同年10月25日(12月6日)再次創藩,享保5年5月21日(1720年6月26日)廢藩,石高是50,000石,藩廳三次陣屋日語三次陣屋武家屋敷日語武家屋敷方面,江戶藩邸日語江戸藩邸上屋敷位於永田馬場向屋敷,下屋敷位於芝高繩,藏屋敷則位於江戶堀五丁目[2][3][4][註 2]

歷史

寬永9年11月2日(1632年12月13日)[4]安藝廣島藩藩主淺野光晟日語浅野光晟江戶幕府的意向下,分知日語分知備後國三次郡三次50,000石予其庶兄淺野長治日語浅野長治,根據同日的領知朱印狀日語領知朱印状記載,領地涵蓋三次郡全域、惠蘇郡全域、御調郡世羅郡,總共69村約47,150石,以及安藝國佐西郡豐田郡高田郡約2,840石,總共50,000石。元祿年間(1688年至1704年)時,50,000石領地中35,750石是藏入地,剩餘的14,250石則是知行地日語地方知行[3][1]

長治在入主三次後,他定居於三次町中心一帶,設置稱為御館的陣屋三次陣屋日語三次陣屋),並且著手興建城下町,在陣屋周圍興建武家屋敷日語侍屋敷,又在東部和南部興建房屋供町人居住,並且創建鳳源寺日語鳳源寺等佛寺。另外,由於領地大部分位於山區,既寒冷且偏僻,因此日語的水平較低,年貢日語年貢收入並不穩定,也需要負擔來自江戶幕府的各種課役[3]

雖然長治在三次城下實施鸕鶿捕魚,又分別從美濃國以及山城國取得香魚鯉魚的魚卵,並且放流至附近的河流,從而刺激漁業,也通過領地豐田郡忠海以及佐西郡草津的港口往外運送年貢米以及當地物產[註 3],不過在寬文年間(1661年至1673年)以後,從京都大坂的借款與日俱增,財政狀況也逐漸惡化[3]

延寶3年正月19日(1675年2月13日)[8],長治死去,由光晟三子作為其養子而繼位,即淺野長照日語浅野長照。然而,長照以容易患病為由,幾乎沒有前往過三次。元祿4年12月2日(1692年1月19日),長照致仕,由廣島藩藩主淺野綱晟日語浅野綱晟次子作為其養子繼位,即淺野長澄日語浅野長澄。三次藩的財政狀況在長澄時期變得更為嚴峻,家臣團日語家臣団從當初約50人增加至306人,給知日語給地達22,424石。對此,長澄在元祿12年(1699年)邀來松波良利日語松波良利進行藩政改革日語藩政改革。松波將家中俸祿改為藩札日語藩札,又免去運上日語運上銀以及未進日語未進米銀等來換取增加年貢率,並且設立鐵座和紙座來實施專賣,將年貢米、鐵和紙類運往大坂來還債。然而,松波過於急進的改革引起家中日語家中不滿,農民也有所動搖,最終松波在元祿15年(1702年)被罷免[3]

享保3年正月27日(1718年2月26日),惠蘇郡山之內組的1,400名農民集結於上村山王社,並且巡迴各村呼籲參加強訴以及對地方官員的住處進行打毀日語打ちこわし。正月29日(2月28日)傍晚,領內6,000人集結於三次郡五日市町三次藩館對岸的畠敷村和十日市町一帶[註 4],同年2月3日(3月4日)提出撤回郡制改革、廢除紙鐵專賣、減免貢租以及借取救恤米銀,並且幾乎獲全面接納而各自歸村。同年12月8日(1719年1月27日),七名發起人被告發而落網,翌日處以獄門日語獄門。三次藩的一揆也成為廣島藩在同年3月12日(1718年4月12日)爆發的一揆的導火線[9]

享保3年8月4日(1718年8月29日),長澄死去[10],由其嗣子淺野長經日語浅野長経繼位,不過在翌年4月23日(1719年6月10日)便死去,年僅11歲[11]。雖然長經有一弟主鈴,不過由於年僅6歲而,因此三次藩的領地重新劃入至廣島藩。同年10月25日(12月6日),主鈴在廣島藩藩主淺野吉長日語浅野吉長向江戶幕府請求下,獲准以內證分日語内分分知50,000石再次創藩,主鈴也改名為淺野長寔日語浅野長寔。然而,長寔在享保5年5月21日(1720年6月26日)死去,三次藩再次廢藩,領地歸由廣島藩管治[12][3][13]

歷任藩主

三次藩歷任藩主[3]
家名日語家名 家格 名稱 石高
淺野家 外樣
陣屋日語城主大名
淺野長治日語浅野長治 50,000石
淺野長照日語浅野長照
淺野長澄日語浅野長澄
淺野長經日語浅野長経
淺野長寔日語浅野長寔

領地

三次藩在《寬文印知日語寛文印知》中的領地[14]
令制國 領地
備後國 三次郡 原村、青河村、上布野村、下布野村、戶河內村、茂田村、泉吉田村、田村、橫谷村、門田村、大山村、香淀村、上作木村、光盛村、西野村、大津村、森山西村、下作木村、大畑村、伊加和志村、東村、穴笠村、森山中村、畠敷村、南畠敷村、後山村、東河內村、西河內村、小文村、日下村、三原村、入君村、藤兼村、石原村、川立村、志和地村哽板木村、福田村、羽出庭村、西酒屋村、東酒屋村、大力谷村(42村)
惠蘇郡 木戶村、下村、上村、下原村、戶鄉村、田原村、本鄉村、市村、門田村、河北村、木屋原村、三河內村、比和村、森脇村、湯川村、高山村、古比村、宮內村、竹地谷村、大月村、向泉村、湯木村、濁川村、高茂村(24村)
御調郡 吉和村、二野村(2村)
世羅郡 加茂村
安藝國 佐伯郡 草津村、後田村(2村)
豐田郡 忠海村
高田郡 上甲立村

註解

  1. ^ 三次現為廣島縣三次市三次町日語三次町、十日市町中和十日市町西[1]
  2. ^ 現行對應地名如下:
  3. ^ 現行對應地名如下[1]
  4. ^ 現行對應地名如下[1]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竹內理三日語竹内理三北原進日語北原進杉山博日語杉山博竹內誠日語竹内誠 (歴史学者)所理喜夫日語所理喜夫西垣晴次日語西垣晴次、渡邊則文、甲斐英男、坂本賞三日語坂本賞三、土井作治 (編). 三次藩・三次・忠海・草津・畠敷・十日市・上〈庄原市〉. 角川日本地名大辞典 広島県. 角川日本地名大辭典 34 日本文学Web図書館. 角川書店. 1987-03-08. ISBN 4-040-01340-9 (日語). 
  2. ^ 浅野長寔. kotobank (日語).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後藤陽一日語後藤陽一. 三次藩. 木村礎日語木村礎藤野保日語藤野保村上直日語村上直 (歴史学者) (編). 藩史大事典 中国・四国編 6 POD版. 雄山閣日語雄山閣. 2002-04-15: 292–294. ISBN 4-639-10034-5 (日語). 
  4. ^ 4.0 4.1 廣島縣 (編). 雙三郡. 廣島縣史 3. 帝國地方行政學會日語ぎょうせい. 1924-12-10: 613. 國立國會圖書館書誌ID000000580760 (日語). 
  5. ^ 竹內理三、北原進、杉山博、竹內誠、所理喜夫、西垣晴次 (編). 永田町. 角川日本地名大辞典 東京都. 角川日本地名大辭典 13 日本文学Web図書館. 角川書店. 1978-10-27. ISBN 4-040-01130-9 (日語). 
  6. ^ 俵元昭日語俵元昭、榎本紀子、平田秀勝、左右田昌幸. 高輪. 兒玉幸多日語児玉幸多、石塚裕道、小川信日語小川信北原進日語北原進坂誥秀一日語坂誥秀一段木一行日語段木一行森田悌日語森田悌吉原健一郎日語吉原健一郎 (編). 東京都の地名. 日本歷史地名大系 13 JapanKnowledge. 平凡社. 2002-07-01. ISBN 4-582-49013-1 (日語). 
  7. ^ 脇田修、內田九州男日語内田九州男、相蘇一弘、今井修平、本城正德、渡邊忠司日語渡邊忠司藪田貫日語藪田貫村田路人日語村田路人、山口之夫、中尾芳治、服部昌之. 江戸堀五丁目. 直木孝次郎日語直木孝次郎、森杉夫、大月明、河音能平日語河音能平、田代克己、戶田芳實日語戸田芳実、服部昌之、福島雅藏、三浦圭一日語三浦圭一、山口之夫、吉田晶日語吉田晶脇田修日語脇田修 (編). 大阪府の地名. 日本歷史地名大系 28 JapanKnowledge. 平凡社. 1986-02-07. ISBN 4-582-49028-X (日語). 
  8. ^ 浅野長治. kotobank (日語). 
  9. ^ 土井作治. 備後国広島藩・三次藩領享保三年一揆. 國史大辭典編輯委員會 (編). 国史大辞典. 國史大辭典 11 JapanKnowledge (吉川弘文館). 1990-09-30. ISBN 978-4-642-00511-1 (日語). 
  10. ^ 浅野長澄. kotobank (日語). 
  11. ^ 浅野長経. kotobank (日語). 
  12. ^ 浅野長寔. kotobank (日語). 
  13. ^ 村上正名日語村上正名. 三次藩. 藩主人名事典編纂委員會 (編). 三百藩藩主人名事典 4. 新人物往來社日語新人物往来社. 1986-06-10: 137–139. 國立國會圖書館書誌ID000001800715 (日語). 
  14. ^ 國立史料館日語国文学研究資料館 (編). 八三 浅野長治宛領知朱印状・目録(備後三次). 寛文朱印留 上. 史料館叢書 1. 國立史料館. 1980-03-28: 159–160. 國立國會圖書館書誌ID000001455273 (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