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佛乘
佛教 |
---|
佛教大綱 佛教主題 佛教專題 |
一佛乘(梵語:Eka-yāna),也叫一乘,大乘佛教術語,佛陀在早、中期所說聲聞乘、緣覺乘(二乘)和大乘,晚期則開三顯一或稱會三歸一,表示三乘皆為方便說,沒有二乘與大乘,只有一乘,即一佛乘,眾生終將導歸入成佛。
出處
概論
佛的真意並不再說三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知法,而是要說「一切眾生皆成佛道」之法的一乘(或一佛乘)妙法。《法華經·方便品》:「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佛乘。」「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於一佛乘,分別說三。」《金剛頂一字頂輪王儀軌經》:「十方剎土中,唯有一佛乘如來之頂法,等指諸佛體,是故名智拳。」
釋尊出世於印度,自三十歲在菩提樹下成道以來,經四十二年,說方便權教。將要說《法華經》時,在開經的《無量義經》說示:「四十餘年,未顯真實」,繼而又在〈方便品第二〉宣言:「釋尊法久後,要當說真實」、「正值捨方便,但說無上道」,表明將說出四十餘年未曾聽聞的大法。於是,在〈方便品〉說示十如真相,闡明一念三千;又指出,目前為止的諸經,是作為《法華經》的方便而說,方便諸經所說的三乘並非眾生所應追求的目標,一佛乘才是真正的目標。此稱開三顯一。
「廣開三顯一」與「略開三顯一」
「開三顯一」又有廣略兩義:
- 略開三顯一,是謂從《法華經》〈方便品第二〉的開頭,至「是等聞此法,則生大歡喜」為止的半品,主要是指十如實相的教義,大略說明一念三千。《開目抄》云:「法華經方便品之略開三顯一時,佛略宣一念三千,心中之本懷」。
- 廣開三顯一,是謂從〈方便品〉長行的「爾前釋尊,告舍利弗」,至〈人記品〉為止的七品半。亦即在〈方便品〉長行,以開示悟入,說佛出世的一大事因緣;其次由〈譬喻品〉第三的三車火宅譬、第四〈信解品〉的長者窮子譬、第五〈藥草喻品〉的三草二木譬,來闡釋開三顯一;經第六的〈授記品〉,在第七的〈化城喻品〉引用化城寶處譬,重述開三顯一;在第八的〈五百弟子授記品〉,為在不在法會上的一切聲聞授記,得到授記的五百弟子即舉繫珠譬,敘述佛恩的深重;繼而在第九的〈人記品〉又明示,為下根者授記。換言之,從方便品〉長行至〈人記品〉為止是廣開三乘以明示一乘,故謂廣開三顯一。[1]
《妙法蓮華經》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佛陀在經中明示,小乘、中乘、大乘,皆為方便之說,真正要傳的是一乘法;一乘即指佛乘。無論小、中、大三乘,目的皆為引導眾生進入佛乘之門。因而 佛陀明示「會三歸一」,三乘終歸於一佛乘,此即「佛乘」之由來。
注釋
- ^ 聖嚴法師.《法華經講要》. [2018-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