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讨论:页面分类/存档2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人物分类协调小组

moved from 互助客栈

人物是百科全书的重头戏之一,对于人物的分类更是目前的软肋。所以非常希望各位管理员可以讨论成立一个人物分类协调小组,统一人物分类的基本原则,解决以下数个问题:

  • 分类按照“国籍+职业”(例如:拿破仑-法国政治家)?还是“国籍”与“职业”并列(例如:法国人,政治家)?---这是目前最大的一个问题
  • 人物列表与人物分类以哪个为主?例如“欧洲演员列表”和“category:欧洲演员”?
  • 人名表中西文名字与中文名字的排列方式应该不同。西文名字应该按照西文名字首字母排序(例如:格里高利·派克-〉应放在P中,而不是G中),中文名字就按照姓氏的拼音首字母排序。

如果有一个协调小组,统一规则后,大家做事也会更有效率。--Hamham 03:44 2005年2月27日 (UTC)

大致回应一下,之所以没有法国政治家这个分类,是因为"法国人分类"下的条目还不够多,等到够多了,我想应该会有吧。现在没必要弄一大堆太细的分类出来。第二点,欧洲演员列表可以放很多还没写的演员,可是category:欧洲演员就不行放还没写的条目。第三点,排列方式要从名还是从姓,我还没想过,我认为最简单的就是从中文的第一个字吧!换句话说,哈姆哈姆举的例子我认为应该放在G之中。--虎儿 06:14 2005年2月27日 (UTC)
我倒认为外国人名应该按姓氏排列,因为音译时多采姓氏,例如知道赖斯的人肯定比知道康多莉扎·赖斯的人多,如果将她放在K而非L下面,查阅起来会很不方便。--Formulax 10:30 2005年2月27日 (UTC)
是的,我也同意formulax的意见。我手上的日文版《外国人名事典》,后有两个附录,分别是西文任命列表和汉字名字列表,前者就是按照姓氏排列的(即赖斯or派克),这应该是国际惯例吧。如果根据(如格里高利)排列,这样会因为外国人名的翻译方法不同而导致排序的混乱。
关于人物列表和人物分类,上次和大象管理员也沟通过。他比较倾向后者。现在的问题不在于两者的优劣,而是两者成了平行线,任何一者都不完整。
所以,在研究个案具体问题前,希望管理员考虑是否可以成立一个专题小组,或者通过投票方式来决定某些重要分歧。--Hamham 00:59 2005年2月28日 (UTC)
很尴尬的是,无论是赖斯或是康多莉扎·赖斯,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点感觉也没有的陌生名字,因为对于大部分的台湾用户来说,美国国务卿是叫莱斯才对,再加上,对于不使用汉语拼音的用户而言,将莱斯放在L或K的分类底下,是一样无意义的,因为对于我们来说Rice应该放在R底下,或至少根据名字的部分是放在C底下。听懂我的意思了吗?我的意思是说,当大家在讨论人物该如何分类或从姓还是从名为主时,却都忽略了更急需注意与解决的问题,那就是繁简体转换在Category功能底下没有作用!在Category功能底下,用简体编写的条目名称跟用繁体编写的被视为是两种不同的名字,更不用说如果对名词的翻译有差异时所造成的混淆,我认为如果这种关键的基础没有先解决的话,上面那些讨论都是不具实际意义的。还有,我支持虎儿的观点,我认为目前中文版上的分类有时有弄得太细的感觉,有些分类点进去后根本只有一、两个条目在底下,如果法国人的分类底下凑不到个三、四十个人物的话,在这里考究他们是法国政治家还是法国脱口秀主持人,基本上是毫无意义的。至于列表比较好还是分类比较好的问题,之前已经浪费了很多口水不想再多谈,我只能说,只要有人肯花心力,基本上我们是没有资格规定别人要把气力用在哪方面才叫‘有效率’,每个人自己心里的度量衡是不一样的!--泅水大象 17:07 2005年2月27日 (UTC)
我也同意大象关于赖斯那一段,对于西文的名字,是应该直接用西文的字母顺序排序的。另外,对于分类和列表,倒也问题不大。“法国人+政治家”OR“法国政治家”,也问题不大。那现在开始可否将人名表中的外国人重新排序?请管理员给个明示吧。其实我不想说别人无效率,而是害怕自己做的一些工作会被轻易地推翻(编辑战争)。--Hamham 00:59 2005年2月28日 (UTC)
我理解这个转换的问题,但是考虑到读者的话,未必都知道这些人名原来的字母拼法,特别是一些比较不那么知名的人,或者根本不是英语国家的人,如果都按原文排列的话排列会很不方便。我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将一个人名同时放在两个或多个字母下面?--Formulax 01:12 2005年2月28日 (UTC)
对您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理解的:不熟悉人物原来名字的读者,至少熟悉其职业或者国籍,那应该通过职业分类或者国籍分类去查询,而人名表本来就是根据名字来查询的(前提就是读者知道名字)。规则需要统一。如果部分人按照西文排,部分人按照译名排,更加混乱。加上两岸译法不同,更是混乱。所以,我建议人名表就应该根据最权威的原名来排列。至于非英语国家,也不是问题。日本的外国人名词典收录了16000多人物,所有西文名字都一视同仁。希望手头有其他外文人名词典的专家考证一下传统做法。我真的觉得,人物分类里面问题多多,急切盼望得到一个明确的答复。否则自己做起来心里没底。可否由几位管理员给出一个统一明确的意见?--Hamham 01:43 2005年2月28日 (UTC)

end of movement from 互助客栈

  1. 关于人物分类协调小组,现时维基的整理工作还没有那么详细,建议Hamham可先加入整理工作小组
  2. 至于人物分类的排序问题: 我建议先条列清楚工作项目--阿福 05:17 2005年2月28日 (UTC)

人物方面我目前的分类方法是这样子的:

页面分类:国籍(+比较大范围的职业类别)|比较细的职业类别|(其他身份)|(相关事件)|XXXX年出生|XXXX年逝世

打括弧的部分是optional,要视每个人的情况来决定。

比如说门德尔松是“德国音乐家 | 作曲家 | 犹太人 | 1809年出生 | 1847年逝世”:

  • 作曲家、钢琴家、歌手(比较细的职业类别)等等都是属于音乐家(比较大范围的职业类别),如果觉得不想分的这么细(比如说人数还不够多),那就直接分类成“德国人”+“作曲家”(或音乐家)就可以了。其他类似的情况有:小说家、诗人、剧作家等等(比较细的职业类别)都是属于作家(比较广泛的职业类别);足球员、篮球员(比较细的职业类别)等等都是属于运动员(比较广泛的职业类别)。
  • 一个人的职业可能有很多个。
  • “其他身份”就是不能归类到国籍和职业的身份,除了“犹太人”以外,其他身份还可能有“华人”、“罪犯”、“诺贝尔某某奖获奖者”等等。
  • 目前还不存在有“推理作家”这么细的类别,所以分类的时候就要分到“X国作家”、“小说家”、“推理小说”。
  • “相关事件”是比如像麦克阿瑟就会被分类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像“雪莱”就可能会被分类到“浪漫主义”。
  • 出生逝世年份如果内容中没有写或不确定的话,可以不用分类。

不过,中国人的分类和其他国家人的分类比较不同:

页面分类:国籍(+比较大范围的职业类别)|(比较细的职业类别)|(其他身份)|(朝代或时代)|(籍贯)|(相关事件)|XXXX年出生|XXXX年逝世

  • category:中国人中个职业类别都已经很细了(not me!),所以其实很少有所谓的大范围职业和细的职业的区别,大部分就直接分到一类,比如“中国电脑科学家”。
  • 一个人的职业可能有很多个。
  • 清朝以前的人物就分类到“某某朝人”。
  • 清朝以后的人物,分类到籍贯。
  • 1911年—1949年有影响力的中国人物,就分类到“民国时期人物”,或其子分类“民国政治人物”。
  • 1949年之后迁移到台湾,并且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也分类到“台湾人”。
  • 1949之后在中国有影响力的人物,不做时代分类。
  • 如果是跨越两个时代的人物的话,只分类到他具有影响力那一个时代,如果他在两个时代都有影响力,那就两个时代都分类。比如胡适分类到“中国学者”,也分类到“台湾学者”。
  • 中国人比较可能会被分类到的相关事件有“抗日战争”等。
  • 出生逝世年份如果内容中没有写或不确定的话,可以不用分类。

可能还是有一些更细节的部分无法完全涵盖到,但是差不多就是这样子了。

另外回应大象说的“目前中文版上的分类有时有弄得太细的感觉,有些分类点进去后根本只有一、两个条目在底下”:

我完全了解这种某个分类下只有寥寥数人的状况,但是从另外一个方向去看,如果所有人物只分类到“国籍”+“职业”的话(我很乐意只这样分类,那会让分类工作简单许多),那么该“职业”的人数就可能会达到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状况,尤其是像“政治家”这样的身份。虽然,没错,“法国政治家”这下面的人数不到十人,但是如果不做这种“国籍+政治家”的分类的话,那么“政治家”之下的人数同样会多到让人难以查询。而一旦分了“法国政治家”、“美国政治家”,那么其他国家的政治家即使只有一两个人,似乎也应该跟着做这样子的平行分类(中立原则),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个“各国政治家”的出现。当然,不是所有的职业都须要这样做,所以我才使用了上面所说的“国籍(+比较大范围的职业类别)|比较细的职业类别”这种分类方法,应该已经是满有弹性的变通方式了(随着每种身份人数的不同和增加,可以有“法国人+作曲家”、“法国音乐家+作曲家”、“法国作曲家”这样子的阶段性分类)。--可夫 (talky? click me!) 08:43 2005年2月28日 (UTC)

其实分成国籍+职业很好,有些虽然不多,但是以后可能会多起来的。我支持这种分类方法。另外,一些比较特殊的职业应该特别说明。只是应该在哪里说明呢?在相应的维基工程?我觉得可以做一个提纲挈领的说明,具体的说明是不是可以在分类页上说明如何分类。--百無一用是書生 () 08:55 2005年2月28日 (UTC)

另外,是否应该有一个category:职业?--百無一用是書生 () 08:59 2005年2月28日 (UTC)

我草拟了一个人物分类方法的框架,还请各位分类高手提出宝贵意见。--Hamham 03:57 2005年4月12日 (UTC)

希望能根据某个权威的学科分类法来编写

从Wikipedia talk:现行分类工程移来的讨论

觉得这里的分类比较混乱,起不到实际的作用呀。 我是一个新手,不知道贸然修改这里的分类合不合适? 希望能根据某个权威的学科分类法来编写。--Hamham 13:36 2005年1月30日 (UTC)

这里的分类是根据现有的维基百科分类来制作的,所以如果你有什么比较好的分类方法,可以在讨论页中,或者在Wikipedia:现行分类工程后面打上一个/变成“Wikipedia:现行分类工程/xxxx”来作为Wikipedia:现行分类工程的子页面,然后在子页面中提出你的构想。不过由于这里是网络,网络上面的超链接具有多对多的特性(也就是一个子分类可以同时连到好几个母分类,甚至连到同一个母分类下的好几个子分类。比如说“小说家”可以连到“人物”和“作家”,而“作家”又可以连到“人物”和“文学家”,“文学家”又可以连到“人物”和“文学”),因此,我想不须要绝对依赖那些纸本形式的学科分类法,要注意到网络独有的特性来做分类。--可夫 (talky? click me!) 00:13 2005年1月31日 (UTC)

结束移动

加上了[[Category:]]按钮

今天我请Zhengzhu在编辑用的符号表里, 加上了[[Category:]]按钮, 以后大家要做分类,就不用手打了
此外, 虽然分类可简繁自换, 但如果选用"不转换"时, 就不能用了, 所以我自己(在不转换模式下)是加了分类之后会先Alt + P预览, 这个时候系统会自动秀出该分类是繁是简, 我再用copy + paste正确的简繁体,然后才save, 用说的很麻烦似的, 但实际上做相当简单啰!

--阿福 17:47 2005年2月28日 (UTC)

目前我大约看到可以作的工作如下

分类问题

Category:科学Category:科技好像处于不同的位置,而其中的内容有相互混淆,不知各位有什么看法--用心阁 10:19 2005年3月3日 (UTC)

这两个东西总是容易混淆的……不过科技是“科学技术”的简称…… --翔风Kirua 21:21 2005年6月9日 (UTC)

== 有关生卒年份的分类 == 移动自Wikipedia:互助客栈

可否能够将香港人、日本人及韩国人的生卒年份分类以其粤语拼音(香港人)、日文拼音(日本人)及韩语拼音作为其分类,因目前这类人的生卒年份是以汉语拼音作为分类(好像将谢霆锋的分类由[X]转为[T];黄家驹的分类由[H]转为[W]),如以香港人去寻找香港人的资料可能有其困难,我已经修改了一部分香港人及日本人的分类,希望各位可以帮忙。--Shinjiman 11:55 2005年3月1日 (UTC)

这种分类愈来愈复杂,让人感觉恐怖,我们还是按照汉字分类吧,顶多外国人以名字的首字为分类。否则有些人可能习惯台湾的通用拼音,有些人习惯日本假名,分类太复杂了。--用心阁 12:41 2005年3月1日 (UTC)
我也赞成华人的分类用汉字姓氏分类!--KJ 13:50 2005年3月1日 (UTC)
这样做有没有考虑到使用普通话的13亿人呢?太那个了吧?--Hamham 15:13 2005年3月1日 (UTC)
汉字名称用汉字做分类,不就可以了吗?(回上,中国用普通话的人只有10亿吧??)--Hello World!15:19 2005年3月1日 (UTC)
上面的想法其实不大恰当,如果香港人要用粤语拼音,日本人要用日文拼音来做分类的话,我想请问法国人跟俄国人还有阿拉伯人的条目,是不是该用法文、俄文跟阿拉伯文字母来排序呢?等等,你说你连俄文跟阿拉伯文的字母都看不懂,所以这排法不合理,那话说回来我也不懂粤语发音跟拼音的顺序,为何我就要接受这种看不懂的分法?就好像我花了半年的时间才搞懂原来英文电台里在讲的‘William Hung’就是中文电台里提到的孔庆祥,因为对我来说‘孔’这个姓是怎样也扯不到Hung的拼音方法,弄出了一个只有少数懂粤语的人才看得懂的排序方式,等于完全没有这作用吗!难道香港人的介绍只是写给香港人看的,日本人的介绍是写给日本人看的吗?既然这些条目的锁定阅读对象不是这么狭隘,那么这样的发音排序方式,当然是不合理的。
所以这问题又回到原点,虽然目前版上已经依靠简繁体转换解决了画面上的用语差异问题,但是Category与条目名称结构部分,编码与用语的分歧还是存在的。目前用汉字笔画(其实是ASCII码的顺位吧?)的基本排序方式,似乎是比较公平的作法,但尴尬的是,这公平其实是建立在‘大家都一样看不懂这种排序方式’的基础上,意思是说,因为简体与繁体的笔画不同,所以用简体与用繁体为名的条目,纵使是同一个字首,也会被分为两部分,排序顺序形同虚设没人看得出其中的顺序意义。但如果强制使用某种发音顺序作为排序,恐怕用汉语拼音的简体用户、用注音拼音的繁体用户与粤语发音的香港用户,互相都无法理解对方的排序意义,问题更大。因此我建议在系统架构上还没有找出解法之前,请各位不要贸然在讨论出共识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修改这种基础架构上的问题,否则造成混乱后还要花功夫去一一找出来改正,那才是真正事倍工半呀!
最后还是有个不情之请,不知道我们劳苦功高的繁简字码转换大师以及懂数据库系统的高手们,是否有任何技术上的可能,可以将Category的排序方法弄成与字码转换一样,可以根据用户的预设值自动切换的?目前的转换机制虽然已经很令人激赏了,但如果能更进一步完善会更美好,很期待早日能见到这样的功能实现!--泅水大象 15:18 2005年3月1日 (UTC)
但我所提及重点的不是排序的问题,而是归类的问题。目前的生卒年份表是以A-Z表示。此如之前的谢霆锋,他的姓氏是粤语:Tse、汉语拼音:Xie。但因为他是香港人,所以归类为T;黄家驹的姓氏是粤语:Wong、汉语拼音:Huang。因为他亦是香港人,所以归类为W;又好像日本漫画家藤子.F.不二雄这样,他的姓氏是日语:ふじこ(发音为:Fujiko)、汉语拼音:Teng Ze。因为他是日本人,所以归类为F。--Shinjiman 16:01 2005年3月1日 (UTC)
现在条目按Unicode排,而Unicode汉字是先按康熙214部首再按笔划排--Hello World! 15:26 2005年3月1日 (UTC)
可以找到完全使用笔画排序的现成的php程序,但是Category里没有繁简转换,同一个字的简化字和正体字会被分的很远,还是需要有人把整个ISO10646的汉字分别按照简体和正体全部排一遍,工程太恐怖了。--蓝色理想 15:30 2005年3月1日 (UTC)
Unicode网站内已有资料把U+4E00至U+9FA5(CJK)及U+3400至U+4DB5(CJK Ext. A)的总笔画。不过有时同一字,在不同地区会变成不同划数,例如“草”字,在中国大陆是9划,在台湾及香港是10划--Hello World! 15:50 2005年3月1日 (UTC)
说得就是这个问题啊,需要用简化字和正体字的笔画给它们重新标一遍……--蓝色理想 15:57 2005年3月1日 (UTC)
Unicode有“除部首以外的笔划”索引。但整个字在中国大陆或台湾是怎样数笔划,就没有了。 这里列明了Unicode有什么索引--Hello World! 08:27 2005年3月2日 (UTC)

想到就头皮发麻。我还是早点去睡觉。--虎儿 16:23 2005年3月1日 (UTC)

希望wiki能早日实现单一条目的多种排列——就算字典也是分拼音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的么。实在存在技术上的难题的话,要不只有在条目上加后缀再重定向了。--zhouxiao 17:57 2005年3月1日 (UTC)

我看到年份的排列了,我完全希望它改变为原来用汉字自动排列就好,拼音有太多种可能的拼法,我完全不赞同下列这个混乱的逻辑【但我所提及重点的不是排序的问题,而是归类的问题。目前的生卒年份表是以A-Z表示。此如之前的谢霆锋,他的姓氏是粤语:Tse、汉语拼音:Xie。但因为他是香港人,所以归类为T;黄家驹的姓氏是粤语:Wong、汉语拼音:Huang。因为他亦是香港人,所以归类为W;又好像日本漫画家藤子.F.不二雄这样,他的姓氏是日语:ふじこ(发音为:Fujiko)、汉语拼音:Teng Ze。因为他是日本人,所以归类为F。--Shinjiman 理由相当简单, 这个逻辑光用读的就昏头转向了, 除了他国人发音, 汉语拼音, 还要考量到他是国籍何方并顾及前方择一,才归类, 那Mother Tesera德蕾莎修女怎么又分到了D下面,而不是T或M? 引起的不但是读者一头雾水, 也造成维护者头疼。Shinjiman的出发点原是服务香港人的美意,但是要知道“世界上并不是只有香港人才会要找香港人的资料”。我还有另一个理由是,以后系统可能再进化,系统端可能真的可以实现Unicode的简繁直换与排列, 甚至是按笔划编排, 到时在原预设逻辑之外的动作会引起很多麻烦的。有些事情是急不来,也不能就按自己逻辑做的,维基的生态一直都是这样。--阿福 18:47 2005年3月1日 (UTC)
先前的那篇德蕾莎修女因为以“德”的汉语拼音是De,因此才会分类为D。刚看过en:Mother Teresa,这篇是归类为T的,我想如果是要在生卒年份表上归类,应多参考其他语言条目的归类,然后再将其归类。--Shinjiman 00:49 2005年3月2日 (UTC)
先撇开普通话、粤语、韦氏拼音的分别。单是考虑到一个字有时有不只一个发音,在排序上已经是一个大问题--Hello World! 05:01 2005年3月2日 (UTC)
我的意思不是说用拼音排序,而是说几种排序方式共存
比如黄家驹,建立一个的粤语排列,放在W;再建立一个汉语拼音排列,放在H。就像FTP的目录映射一样。(问题就是wiki能不能做到这点)--zhouxiao 19:12 2005年3月1日 (UTC)

“世界上并不是只有香港人才会要找香港人的资料”“多种排序并存只会为以后系统进化带来困扰”--阿福 03:48 2005年3月2日 (UTC)

用汉字分类吧,至少我们只要应付两种字体,不像拼音的那样麻烦。另外我们已经有繁简或正简转换,在这基础上发展比较好。大家试想一下汉语的拼音已经有很多种,再加上非汉语的翻译问题,那简直是费时失事。ZZZ...很困 (对话、留言按这里) 06:20 2005年3月2日 (UTC)
“世界上并不是只有香港人才会要找香港人的资料”这句和我的意见不矛盾吧——如果只用一种特定的排序方式,那就意味着不懂这种排序方式的人无法查找了。而现在,也不存在每个人都能明确使用的排序方式。
“多种排序并存只会为以后系统进化带来困扰”——这点我倒是承认的,所以我才提及关于wiki是否有这功能的问题么
当然,如果不考虑查找,只是为了条目整理的话,那随便什么方法都无所谓的--zhouxiao 22:35 2005年3月2日 (UTC)
我个人觉得“多种排序并存只会为以后系统进化带来困扰”似乎太夸张了点,毕竟Wiki有用户选项,这也方便已经注册的来选择,倒是应该讨论默认设定才好。 --翔风Kirua 21:19 2005年6月9日 (UTC)

有关的姓氏名称可参阅 en:List of common Chinese surnames --Shinjiman 14:44 2005年4月5日 (UTC)

艺术与文化

从Wikipedia talk:现行分类工程移来的讨论

  • 艺术与文化如何划分,电影是否属于艺术,还有休闲与娱乐是如何区分的。--用心阁(对话页) 12:10 2005年3月22日 (UTC)

看看这个条目该分哪儿

今天一个同学提起了圣经密码,我一听觉得很有意思,就连夜编写出来了。但不知怎么分类才好噢玉米^ō^麦兜 19:26 2005年4月2日 (UTC)

帮你分好了,归类在“圣经”、“传说”、“密码学”,看看有没有问题吧。--可夫 (talky? click me!) 21:26 2005年4月2日 (UTC)

作家VS文学家

困扰了我好久的问题。可否有人给我一个思路?我在中国文学家中国作家的区分上,采用了作品发表年份在1900年前后的方法。因为一般来说,似乎只有古人才能成为文学家,而作家好像是现代的一种职业。当然,伟大的作家都可以被称为文学家,例如鲁迅,托尔斯泰等等。所以我很迷惑。谁能帮我?无论如何,我想在这两者中要有所取舍。否则,人物分类就不够科学。--Hamham 08:33 2005年4月4日 (UTC)

作家可以写任何文章,书,剧本,但是文学家就只能写文学作品,比如科普作家。 并没有近现代的区别,有时候也说当代文学家王蒙,贾平凹等。--用心阁(对话页) 09:07 2005年4月4日 (UTC)
请到category talk:中国作家讨论文学家与作家分类的合并问题。--Hamham 10:13 2005年4月12日 (UTC)

Template中使用Category的问题

我发现如果在Template中使用category,然后再在文章中使用template后,如果需要更改template中的category(或加入新的category),分类不会自动更新。例如现在有Category:公共领域图像Category:公有领域图像两个重复,逐将Template:PD中的分类[[Category:公有领域图像]]修改为其他template中都使用的[[category:公共领域图像]]。但修改后使用Template:PD的图像还是显示在Category:公有领域图像之下。这样一来也无法删除重复的分类。--Formulax 08:29 2005年3月22日 (UTC)

http://zh.wikipedia.org/w/wiki.phtml?title=............&action=purge强制刷新您的条目呢?--蓝色理想补充每日所需维生素 08:53 2005年3月22日 (UTC)

Category:数学小作品似乎也有同样的问题。--可夫 (talky? click me!) 09:16 2005年3月22日 (UTC)

系统会自动刷新的,但是可能比较滞后,需要1、2天?--百無一用是書生 () 09:26 2005年3月22日 (UTC)
应该不是自动刷新延迟的问题。数学小作品在我去把小作品进行主题分类之前就已经存在至少一个月以上了,但是现在去看那些条目仍然是category:数学小作品category:小作品并列,不知道是出了什么问题。--可夫 (talky? click me!) 09:37 2005年3月22日 (UTC)
Category:剑桥大学本来也是,后来我是一篇一篇重新保存一下,才可以的。可是category:公有领域图像里可是有数百张图片,不可能都重新保存。--Formulax 01:49 2005年3月23日 (UTC)

这是目前系统的缺陷。如果涉及问题的页面很多的话,可以请求在服务器端运行链接刷新程序。-Zhengzhu 05:39 2005年3月23日 (UTC)

模板中设定的category更改时,系统不会调整引用该模板的条目分类。只有当条目被直接改动时,该条目的分类才会重新刷新--冷玉 05:31 2005年3月24日 (UTC)

请刷新未分类条目列表

目前该列表中的800多个条目已经基本上分类完毕,请管理员刷新一下吧.--Hamham 08:44 2005年4月11日 (UTC)

呵呵,中文版除了zhengzhu可能有这个权限,其他人都无能为力--百無一用是書生 () 09:11 2005年4月11日 (UTC)
能否安排每日或每周定时刷新?--用心阁(对话页)Wikimania 2005! 04:03 2005年4月12日 (UTC)
我看每周更新一次就够了。新增的条目我们从一开始就把好关。--Hamham 04:08 2005年4月12日 (UTC)

如何清除完全无内容的分类

我经过整理,已经将一些分类完全清空,即无子分类,无条目,无母分类.但是这些分类的残骸应该还在某个地方.如何彻底删除?请教方家.--Hamham 08:51 2005年4月11日 (UTC)

加入{{deletebecause|原因}},参见可以快速删除的条目的标准--用心阁(对话页)Wikimania 2005! 01:39 2005年4月12日 (UTC)

创建只有一个条目的目录是否妥当

关于中国城市的分类

中国城市的相关条目非常的多,但目前的分类方式尚未有一明确的标准,因此提议作一讨论。希望能有一明确的方式之后,注明在分类页面上。一些想也许考虑不周,请大家多多指教

  • “中国城市”这个分类与“各省城市分类”的区分:首先,这个分类实在太过庞大,除了数十个子目录之外,有好几百个条目一共三页之多,查阅起来非常麻烦,而且与现各省都有城市的分类,彼此的重复性太高。(例如福建城市一定是中国城市且是它的子目录,所有的城市都并列的话,与help:页面分类2.1所说的原则不符)

可能的解决方式如下:

    • 把所有的城市画归各省城市,仅保留各省子目录,以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香港、澳门六个不属于各省的条目(这种作法可以参考英文版的中国城市或美国城市的分类方式,我个人觉得这样清楚明白,且可以使版面减到只有一页)
    • 把地级市以上的的市保留在中国城市里,其下的县、区、县级市,画归省级城市。这样一方面可以保留中国城市里的列表,另一方面可稍减少中国城市里的条目。
  • 关于“城市”的定义-乡、镇、街等的定位:

一般而言县、县级市、区这一级可定义为城市问题应该不比较不大(目前大多数条目都视之为城市)但再下一级的 乡、镇、街这一层级是否是城市就比较难说,虽然这类条目还不太多,但还是应该作个定义。可能的方式:

    • 乡、镇、街都视为城市,放入各省城市的分类底下。但如果该省城市过多,另开辟各地级市的城市分类来收录。
    • 乡、镇、街都不视为城市,放入地级市的一般分类(如“厦门”这个分类)。如该地级市相目条目较少,不适于成立分类,可暂时放入省的一般分类(如“福建”这个分类)万一将来乡、镇、街的条目过多,造成一般分类太过庞大,或可以在地级市分类之下设立,该地级市的基层行政区划的分类,个人支持这个方式。
    • 镇、街视为城市,放入各省城市的分类。乡不视为城市,放入地级市的一般分类。

--Ffaarr 05:13 2005年4月24日 (UTC)

大多数城市应该放入各乃至各地级市的分类中,这应该是正确的分类原则。
其实“城市”这个定义不如用“行政区划”来的好。“城市”是相对于农村而言的,不是一种行政区划,容易混淆。因此,乡镇村区街道等应该构成一个树状分类结构。--Hamham 06:46 2005年4月24日 (UTC)

我觉得hamham你的意见非常好,我刚去看了一下英文的美国城市相关分类,城市和行政区画的确是两个不同的系统,以费城为例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是指城市,放在宾州城市这个分类之下,而Philadelphia County, Pennsylvania虽然指涉范围同于城市,但另设了一个行政区画的条目,并放在 宾州的县,这个分类之下。这样的分条目方式在这个例子里虽然看似很多余,但因为有其他很多较小的但于县名同名城市,其范围只及于一个县的一小部分。(在台湾行政区画里有这种情形)分两个系统比较不会混淆。

回到中国城市的问题上来说,比如像“福州”这个名词一般可以指福州地级市行政区画,但同时它也可以指福州这个城市。其范围就比整个地级市要小多了,主要应该包括几个市辖区为主的地区。因此,要解决这个区别,可以把福州分成两条目,或者条目合在一起但在条目中加以区分说明,并同时用两种分类方式(福建城市、福建行政区划)来分类它。也就是说,可以把自治区、县、这几个目前放在城市一类但又不一定具城市性质的行政区画,放到行政区划的分类里,而地级、县级市则可以同时放到行政区划及城市的分类中。 一点小看法,希望大家能多指教 --Ffaarr 09:17 2005年4月24日 (UTC)

我把所有中国的行政区全部加上行政区划的类别,其中大多数不论是地级市、县、区、县级市,是放在省的行政区划(如 Category:山西行政区划),但这不是最终理想的状态,因为一个省的行政区可以有接近百个,假如有些地方有乡镇街的条目就更多了,因此,更进一步的 是把县级行政单位,放到市级行政区行政区划分类下(如:Category:长沙行政区划),登且按照区、县、县级市、镇 的区别分别排列,但目前大多数地级市之下的县级条目的数目尚不多,因此几乎都还没这样的分类出现。目前已这样作分类的,有福建全省八个地级市、湖南长沙、河北张家口、浙江温州、广东的广州、清远、韶关、深圳等。其他地区如果条目增多了之后,也希望能逐步建立。 此外,由于有了行政区划的条目之后,各省城市就比较能按实际来定义, 目前我的方式是把地级市、县级市视作城市,区及县则不算入城市,但如果县被列入文化古城的话,就算是城市。目前情形大概是这样。--Ffaarr 13:30 2005年5月3日 (UTC)

年代的分类问题

一样的年代分类当然也应该是一样的。1945年的分类是category:1940年代category:1945年,而1942年的分类是category:20世纪,很显然其中之一是错的。是否我们应该讨论一个统一的年代分类原则?要不然某人改成东,而某某人改成西,浪费资源、浪费时间。--尔玉 与我对话 06:47 2005年7月3日 (UTC)

同意应该要统一,我觉得直接放在20世纪的分类似乎造成20世纪的分类太乱。 前者似乎较为理想。但如果是上古的年代也许没那么细的分类,也许可以分开考量。--Ffaarr 08:55 2005年7月3日 (UTC)

关于晋朝人

这个页面太久没人用了,我算是重新启用一下,把一些整理分类的问题写在这讨论。 目前晋朝人的分类下,连五胡十六国的人都在里面,本来是觉得中国以前史书上本来就有这个惯例,最近才觉得,那些国家大多是晋朝的敌国,把这些人都算入晋朝人似乎有点汉族中心。如果没有人反对,我有空时就把它改过来,再成立一个五胡十六国人的分类。--Ffaarr 14:15 2005年8月23日 (UTC)

虽然从政治正确的角度说,五胡十六国的国民没有晋朝的“护照”,所以不能算“晋朝人”:) 但是晋朝在这里不是一个政治区域概念,而是时代的名称,我建议将分类名称改为“五胡十六国晋朝人物”,这样省力多了,否则同一时代的人物分到两个分类下,会造成混乱。这个问题,当时我好像也讨论过。还望指教。--Hamham 18:35 2005年8月23日 (UTC)

对对,我那时有跟你讨论过,那时候我还没想到这个问题是我的疏忽。 最近主要是看到那些十六国君主,同时是中国皇帝、晋朝人,但居然不是晋朝皇帝的奇怪情况,觉得不大对劲,而且以部分地区来盖括其他未统治地区也不大妥当。(打个比方,如果把现在的北朝鲜人分在韩国人的分类就不妥当)

其实把一半的人改在五胡十六国人物大概会省力一半,全改名的话连晋朝的人都要改(这时候就觉得要是有机器人能帮忙就好了)。工作量会更多。其实像金朝人、辽朝人也都是和宋朝人分开的。我觉得五胡十六国人物分开应该不会太奇怪啦。--Ffaarr 00:47 2005年8月24日 (UTC)

分类的跨语言链接

最近开始对某些领域的分类作整理和分类的跨语言链接(主要先连到英文) 发现不少分类不清的问题一旦对照英文版的分类常常就可以迎刃而解, 所以最近会比较集中在这方面。希望能让分类架构本身变得更清楚合理(至于条目的分类,实在太多了,只能做一些算一些,挂一漏万实在没办法)--Ffaarr 14:21 2005年8月23日 (UTC)

中国行政区划的分类

目前我这几个月以来(我在5月时建立了这个架构)维护的方式是这样

成立一个新的行政区条目时,如果该县级单位所属的地级市下尚条目不多的话,就只放到该省的行政区划(如河南行政区划),若该地级市条目较多,则该地级市可成立分类(如济南),则条目要同时放到category:山东行政区划,和category:济南里,如果该地级市下辖的县、市、区等数量够多或者预期会完整写出来的话,就可以成立如 category:洛阳行政区划 这样的分类(此分类作为洛阳及河南行政区划的子分类),则条目直接只要放在该分类里就好,然后按市、县、区作区分标示。(有少数的镇的条目出现也同样)其最终理想状态,可参见整个福建省的分类,例如category:福州行政区划

此外,如果该行政区是县级市的话,则同时放到城市的分类里。如category:河南城市。 --Ffaarr 02:01 2005年8月27日 (UTC)

== 旅游相关条目与分类 == 移动自Wikipedia:互助客栈

目前有一些旅游相关条目与分类,介绍各地的旅游景点。我不太赞成这种做法。尤其是X地旅游这样的分类以及列表条目。首先过于广泛,旅游所到之处是不是都可以算作这个分类里的内容?例如一个旅行团去过的所有地方。另外,我们不是旅游指南,而是百科全书,这些性质的列表和分类我觉得不适合百科全书的风格,更适合wikicitys这样的站点。大家以为如何?--百無一用是書生 () 08:54 2005年9月16日 (UTC)

我认为可以写本地旅游业,旅游政策什么的。但是如果把有旅游价值的地方都放进去,也的确是大了点,往文化啦,寺庙拉,古迹拉,自然景致什么的里面分好些吧。可夫前辈回来了,大家很多参与分类的wiki人可以在起多交流下吧--边缘o^-^o留言 09:05 2005年9月16日 (UTC)
我不会觉得说旅游的事不应该作为内容和分类,但同意Shizhao说的,这类的分类实在太过于广泛没个标准,也因此造成其意义变得不大,我目前作分类时持的态度是不支持也不反对,也就是我不会去把某个自然人文景覧条目加到这类分类里,但也不会刻意去删(category:风景区底下子分类的条目蛮多的,删起来也颇累人…)。之前我也想过是否要删除这种分类,后来持消极态度的原因,主要是看到日文版也有 ja:category:観光地这个而英文则有en:Category:Resorts(渡假地)的分类,所以想说既然有人要分就先保留下来。
我想这的确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如果大家倾向于要保留或删除,或有更好的标准来规范这种类分类,我都会支持并帮忙来作。--ffaarr (talk) 10:25 2005年9月16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