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嚎叫情绪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Screamo(为了与情感核区分而有译作嚎叫情绪)是一种硬核朋克Hardcore punk)的子类型,大多承袭于情感核这种音乐类型,与其他在1990年代的音乐。“Screamo”这个词源先是用在1991年发展于美国圣地亚哥一些比较激进的情感核乐团,他们利用曲长较短的创作,结合抽搐般的强度来刻意实验出不和谐与力度变化。[2]

说起Screamo就不得不提到情感核,虽然大多数Screamo乐队很反感外界对他们的身世探究,而且一直可以在音乐和感情上与情感核保持着相当的距离。但是,他们无法消除情感核在他们的音乐中烙下的“胎记”,以至于他们永远无法摆脱令他们深恶痛绝的卑贱血统和“私生子”身份。

1984年,华盛顿的地下摇滚乐圈浮现出了一支背离传统曲风的朋克/硬核乐队《春天的祭礼》(Rites of spring),乐队主唱ROS以极度情绪化的歌词,在歌曲中暴露著个人化的情感和十分危险的情绪,这种带有明显攻击性的音乐风格和令人肝肠寸断、撕心裂肺的情绪化表演方式,以及歌曲中传递出的痛苦甚至扭曲的脆弱敏感情绪,给听着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触动。可以说“春天的祭礼”是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情感核乐队。

Emo的音樂風格上很接近流行朋克,但是遠比流行朋克復雜;歌詞內容非常個人化,像意識流的抒情詩或者是自我的懺悔。即使EMO音樂缺少一些陽剛之氣但是繼承了硬核音樂追求真實和抵製商業文化的精神。

90年代后期,美国青年对纯粹的硬核音乐的热情逐渐衰退,取而代之的是趋近商业的流行朋克和新金属,情感核也开始在自己的音乐中融入清晰明亮的吉他或者键盘的即兴回复段落,更加强调音乐的旋律的悦耳动听,而这种符合潮流的音乐最终取悦的注定是主流市场。 于是,几经浓妆粉饰的情感核音乐,终于登堂入室,成为了讨巧的另类主流音乐,成为流行媒体的新宠。

Emo開始變得無處不在,搖滾樂壇似乎也被這幫粗暴兇惡的外表隱藏著溫吞血液和脆弱情感的「披著羊皮的狼」們所主導。

任何一种新兴文化形式的出现直至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存在下去,必将招致人们对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质疑,更何况他是以一种妥协的姿态存在着,这将招来更多的非议。一些乐评讽刺的说:情感核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清脆响亮的吉他来复加上哭哭啼啼的歌词”。 乐迷则更加不留情面的将情感核批评为“软核”(Softcore)或者“雌性激素泛滥的朋克乐”。 而那些拒绝妥协的乐手们对抗主流文化的方式则是最为直接、最为现实也更为行之有效,那就是做出更为暴戾、更为吵闹的“噪音核”(Noisecore 情感核),或者索性从传统情感核音乐的戚戚哀哀中彻底抽身出来,创作出更具破坏性,更具爆发性和挑衅性,也更真实、诚恳的音乐。

当时很多乐手吸收了80年代哥伦比亚州的朋克/情绪乐队如:Fugazi以及《春天的祭礼》等乐队的音乐中传递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信息和态度,产生了一批结合了金属的音色和硬核的价值观而词作上更为激烈、尖锐和痛苦的乐队,包括Earth Crisis、Neurosis以及Cave In等。 他们激发了更多的音乐人打破金属和硬核的界限,推进这两种音乐的共同发展。无论创作初衷如何,他们的行动直接促成了日后的Screamo音乐的产生。 同早期的硬核朋克一样,Screamo也出现于美国的东北部和东海岸。

源自情感核的Screamo虽然带有明显的情感核痕迹,但是它的音乐的攻击性和侵略性较情感核要凶狠的多。 这类音乐中充斥着硬核急速啸叫的吉他,但音乐旋律较为流畅,而歌手则已充满挑战的尖叫,声嘶力竭的呼喊出郁结心头的苦痛苦和愤懑,这种音乐不但具有朋克和硬核的特质,并且由于乐手来自不同的音乐阵营,以及对各种音乐风格成分庞杂的汲取,以至于他们的音乐又带有深重的金属特点。 鉴于风格源头,Screamo还是要分两派。一个是更偏向朋克,比如:Thursday、Taking Back Sunday、The Used、Underoath等;另一派则是更偏向于金属,如:Atreyu、Poison The Well、Story of the year、Funeral for a friend等。 Screamo在音乐态度、审美观和价值观上虽然没有传统硬核那样蛮横,但比起鼻涕眼泪的情感核却已经足够生猛、凶悍了,歌曲词作涉及的题材也远比EMO单纯反应自杀、女人和自身苦痛经历的创作主题要开阔许多,死亡、毁灭、绝望、痛苦和混乱成为了他们音乐共同的主题。

作为Screamo重要特征的尖声叫喊的演唱方式,在摇滚史上已经由来已久。现在在一些硬摇滚乐队,特别是死亡金属的一些分支流派,更是在演唱中融入呼喊、咆哮。 摇滚史上最著名的尖叫声也许应该首推The Who的主唱Roger在乐队1971年的经典歌曲《Won't get fooled again》中的原始嚎叫。 但乐迷对这种骇人的叫声却情有独钟:“在听乡村歌曲中的时候,你会期待带着硕大牛仔帽的歌手在他们的演唱中插入岳得尔调,Screamo歌手为什么就不能用血脉喷张的嘶吼来表达情绪。 当然那些Screamo乐手也不是仅仅凭借尖叫声掩盖创作能力的匮乏,正好相反,他们有着超乎其他摇滚乐手的才能。他们在歌曲中用明了而机警的诗句表达着年轻一代的悲哀和焦虑。在他们的音乐中流淌著美妙的旋律,音乐的风格也表现出于他们年龄不符的成熟与睿智。

另外,乐手惊世骇俗的台风也是Screamo的一大特色。 Jonathan Dee在他发表于2003年6月29日《纽约时报》的文章《The Summer of Screamo》中这样描述The Used的主唱Bert McCracke的演出现场:“与其说他是在表演不如说是在举行向歌迷献身的宗教仪式。他倾尽了自己的感情和精力,不停的地跳跃、狂跑,最后纵身跃入台下高举双手的人群中,宛如一场献身的祭礼。”这样的感情宣泄,这样表达亲密与纯洁的冒险方式在主流音乐中是罕见的。

Screamo乐队和他们的硬核、EMO前辈一样,在早期是长期处理地下状态的,只能在一些独立地下厂牌DIY一些七寸唱片。很不辛,当时很多Screamo乐队同早期的EMO乐队一样短命,通常只发行一两张七寸唱片后就销声匿迹了,这种状态持续了很多年,大大限制了Screamo作为一种新生摇滚乐流派的发展。

近年,网络的传播和销售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Screamo的流传。乐迷们通过eBay,在网上交换或是出售他们收藏的一些乐队早期作品的稀有版本,甚至是绝版唱片。这些拷贝在网上被叫买到令人瞠目结舌的价格,而这些唱片在最初发行的时候最多买到十美元。

Screamo的渐趋流行于当下美国青少年厌倦了被动跟随主流文化,厌倦了老套的资本主义价值观不无关联。 “人们希望能够形成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他们希望他们听到的歌是写给他们自己的。”Atreyu的主唱Alex Varkatzas说。的确对于很多人来讲,Screamo太过于粗野,制作也过于粗糙,很难得到主流的肯定和商业上的成功。但是事实证明,在当前静如死水,走势低迷的摇滚市场,他们已经取得了广大乐迷和主流媒体的认可。更客观的是,他们的乐迷分别来自曾经老死不相来往的朋克和金属两大阵营。这种壮观的景像只在十几年前Grunge大潮兴起时间出现过。这种外界的认可正是来自他们穿做态度的诚恳,和他们音乐内容的真诚。

随着Screamo的走红,“Screamo”作为一顶时髦的帽子,被兰扣在了其他任何一支EMO,后朋或者受EMO影响的硬核乐队头上。很多乐队勉为其难不清不白顶着Screamo这顶帽子,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凭借著顶帽子,他们才得到主流的垂青,得到了大唱片公司的一纸合同。他们的成功也为后来更多的同类型乐队进军提供借鉴,铺平了道路。

上前年Screamo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音乐形式,乐队进入主流金属杂志和使无数乐队扬名的MTV2 Headbanger's Ball节目频道。前年OZZFEST(奥兹音乐节)更像鲨鱼修道血腥味一样对Screamo做出了反应,它的第二舞台就是用来做各种新式重型音乐的演练场————1998年时的“体制崩溃“,1999年的Slipknot,以及2002年的The Used,去年大胆地邀请来一帮嚎叫着青春的年轻乐队:Atreyu、Every Time I Die、Unearth、Hatebreed以及Throwdown等。 Screamo显然已杀入了严肃的重型音乐圈。

参考资料

  1. ^ Interview with Justin Pearson, Skatepunk.net [1] Access date: June 13, 2008
  2. ^ 2.0 2.1 Jason Heller, "Feast of Reason". Denver Westword, June 20, 2002. [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cess date: June 15,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