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社会运动/精选传记
精选传记
小马丁·路德·金(英语: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是一位美国牧师、社会运动者、人权主义者和非裔美国人民权运动领袖,也是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他主张以非暴力的公民抗命方法争取非裔美国人的基本权利,而成为美国进步主义的象征。
身为一位浸信会牧师,金在他职业生涯早期就已开始投入民权运动,曾领导1955年联合抵制蒙哥马利公车运动,并在1957年协助建立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SCLC)。担任SCLC首任主席期间,金曾在1962年于佐治亚州奥尔巴尼发起反种族隔离抗争,但以失败告终。不过,他在亚拉巴马州伯明翰组织的非暴力抗议行动则成为全美新闻焦点,与粗暴的警方恰成对比。1963年,金发起“向华盛顿进军”行动,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我有一个梦想》演讲,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负名望的演说家。1964年10月14日,诺贝尔委员会因小马丁·路德·金长期以非暴力方法追求种族平等理想而授予他诺贝尔和平奖。1965年,他与SCLC共同组织“由塞尔玛向蒙哥马利进军”行动;隔年又将民权运动往北扩散至芝加哥。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遭人暗杀。在其过世后,金过世后,1977年,美国总统杰拉尔德·福特向他追赠总统自由勋章;2004年,美国国会决议向金追赠国会金质奖章,两者都是美国平民最高荣誉。凯瑟琳·威尔逊·谢泼德(英语:Katherine Wilson Sheppard,1848年3月10日—1934年7月13日)是新西兰妇女参政权运动中最杰出的人物,也是新西兰最知名的女性参政者。她出生于英国利物浦,1868年随家人移居至新西兰。在新西兰,她成为了包括基督教妇女禁酒联盟在内各种宗教和社会组织的活跃成员。1887年担任基督教妇女禁酒联盟主管参政权及立法的全国负责人,在她任职期间,新西兰的妇女参政权事业得以推动。
谢泼德透过组织请愿活动和公众集会、给媒体致函以及与政治家建立联系等方式促进女性的参政权。她是新西兰首家由女性经营的报纸《白丝带》(The White Ribbon)的编辑。透过其娴熟的文风和极具说服力的演讲,她成功地促动了女性参政,让3万名支持者联署,向新西兰议会递交情愿书,呼吁赋予妇女参政权。 1893年,新西兰女性成功获得投票权。自此,新西兰成为世界上首个实现普遍选举的国家。晚年,她前往英国,协助当地的女性争取参政权,但因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而回到新西兰。 1934年,谢泼德逝世。梁天琦(英语:Edward Leung Tin-kei,1991年6月2日—)是香港本土派政治人物、社会运动者、本土民主前线前发言人。他曾主张推动香港独立运动,并提出“光复香港,时代革命”等口号。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武汉市出生,父亲是香港人,母亲当时户籍为武汉市。1岁时他随同母亲移居香港定居,先后就读天主教崇德英文书院、元朗公立中学校友会邓兆棠中学、香港大学哲学系、副修政治及公共行政。
2016年1月,梁天琦代表本土民主前线,参加香港立法会新界东地方选区补选。同年2月,他因参与旺角鱼蛋革命遭到逮捕,但也提升个人声望。最后在该次补选中,他以66,524张选票落选,支持度15.3%。这次选举鼓舞本土派参选同年9月的香港立法会选举,但导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要求参选者签署确认书。对此,梁天琦签署确认书,表示放弃香港独立运动的政治立场。然而选举主任认定其并未放弃原先的主张,最终取消参加选举的资格。2018年6月,他因为在旺角革命期间,于亚皆老街的袭警罪与参与暴动罪成立,被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判处6年有期徒刑。蒙苏农多(高棉语:ម៉ម សូណង់ដូ),或译曼·索南多;1942年2月13日—,是柬埔寨电台记者,拥有柬埔寨、法国双重国籍。他是金边蜂巢电台东主兼台长;保护记者委员会曾于2012年形容蜂巢电台是“柬埔寨少数独立的新闻传媒之一”。他同时为蜂巢电台担任时事评论员。
苏农多曾因报导的问题而三度入狱:2003年他被控“煽动暴乱”,因而入狱,2005年又因诽谤罪而入狱,2012年再因叛乱罪而入狱。2012年,他被当地法院判监20年,此判决引来人权团体抗议,而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亦在和柬埔寨首相洪森会面时对该案件表示关切。2013年3月,上诉法庭推翻原审裁决,而苏农多则因引致社会动荡而被判处缓刑5年。国际特赦组织称,该判决“为柬埔寨国内言论自由的促进迈出积极一步”,不过他们补充道:“蒙苏农多一开始就不应该被囚禁,而他的定罪看来毫无根据。”苏农多在法庭宣判后出狱。史明(1918年11月9日—2019年9月20日),本名施朝晖,是台湾的革命家、政治人物、作家、历史学者。他是台湾独立运动流派中的台独左派重要领导人之一,提倡“台湾民族主义”与“独立建国路线”,并主张二阶段革命理论。著有《台湾人四百年史》等书。
史明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政治经济学部留学时,开始认同马克思主义。大学毕业不久,在中国抗日战争的时局下,他在1943年前往中国大陆并担任中国共产党的地下情报员;但在1949年,其因不满中国共产党的作为,返回台湾。后来他开始从事台湾独立运动,并组织“台湾独立革命武装队”,准备暗杀当时领导国民党政府的蒋中正;因为行动失败,遭国民党政府以叛乱罪名通缉,被迫在1952年流亡日本,自此长期以政治犯身份居于海外。1981年,他开始前往各国宣扬台湾民族主义,影响许多海外留学生。台湾戒严时期结束后,其著作仍被列为禁书,导致了1991年发生的“独立台湾会案”。1993年,他从日本潜返回到台湾,在解除政治犯身份后,继续在体制外推动台湾独立运动。2019年9月,因年事已高而引发器官衰竭,病逝于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当知项欠(英语:Dhondup Wangchen,1974年10月17日—),又译顿珠旺青(藏语:དོན་གྲུབ་དབང་ཆེན་,威利转写:don grub dbang chen),是一位藏族制片人,亦是西藏纪录片《不再恐惧》的拍摄者,在完成该片不久的2008年3月,当知项欠和久美嘉措一同被中国拘捕。2009年12月28日在青海西宁被以煽动分裂国家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
当知项欠与比丘久美嘉措一起制作《不再恐惧》,而《不再恐惧》的内容主要为普通藏族人对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中国政府、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及汉族移民的看法。当此录像带被送往瑞士后,当知项欠与久美嘉措便于2008年藏区骚乱期间被捕。当知项欠被判处六年监禁后,很多国际人权组织均抗议中国政府的做法,这些组织包括将当知项欠称为“良心犯”的国际特赦组织。2012年,当知项欠获颁国际新闻自由奖。彼得·耶斯佩尔·达林(瑞典语:Peter Jesper Dahlin,1980年5月30日—),瑞典籍人权运动者,主要关注中国维权运动,“人权卫士紧急救援协会”创办人之一。 2016年1月3日,彼得·达林被中国警方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以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罪逮捕。 1月19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公布了他的“认罪”视频,后彼得·达林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证实,被拘禁的23天中接受日夜审问、不准睡觉、整夜不关灯等根据国际公约所认定的酷刑后被命令写悔过书,电视认罪是被中国公安强迫的,事先被要求在镜头前背诵中方指定的稿子。1月25日,达林在获释后被驱逐出境返回瑞典。
彼得·达林的被捕与中国当局公布其“认罪”视频的行为受到了中国大陆媒体、国际媒体的高度关注。他是第一位因为支持中国人权运动而遭逮捕拘留的外籍人士,也是中国官媒公布“认罪”言论的第一位外籍人士。评论人士担忧,这表明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寒冬将至。 美国国务院表示,对在中国“疑似被迫认罪”的人数增加感到担忧,这阻碍了中国的法治社会建设。米歇尔·阿弗拉克(阿拉伯语:ميشيل عفلق,1910年1月9日—1989年6月23日)是一位叙利亚哲学家、社会学家和阿拉伯民族主义者。他的理论对复兴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政治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被部分复兴社会主义者视为复兴社会主义学说的首要创始人。他生前主要有《为了复兴》、《唯一的归宿之战》和《反对扭曲阿拉伯革命运动的斗争》等。
阿弗拉克关于政治、经济与社会的理论被统称为复兴社会主义,他主张阿拉伯世界各国团结起来,为实现阿拉伯祖国的统一和强盛而奋斗。他对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都持批判态度,尤其批判卡尔·马克思关于辩证唯物主义是唯一真理的观点。复兴社会主义学说的重点是自由与阿拉伯社会主义——一种有阿拉伯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不是西方界定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组成部分。阿弗拉克信仰政教分离,他是世俗化的坚定信徒,却反对无神论。虽然他是一名基督徒,却相信伊斯兰教是“阿拉伯天才”的证明。纳尔逊·罗利拉拉·曼德拉(科萨语: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 [xolíɬaɬa mandɛ̂ːla],1918年7月18日—2013年12月5日),南非特兰斯凯人,为南非反种族隔离革命家、政治家及慈善家,亦被广泛视作南非的国父。 1994年至1999年间任南非总统,是第一个由全面代议制民主选举选出的南非元首。他任内致力于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实现种族和解,以及消除贫困不公。作为非洲国家主义者和民主社会主义者,他在1991年至1997年间任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席,1998年至1999年间任不结盟运动秘书长。
当选总统前,曼德拉是积极的反种族隔离人士,任非洲人国民大会武装组织民族之矛领袖。当曼德拉领导反种族隔离运动时,南非法院曾判处他“密谋推翻政府”等罪名,曼德拉前后共服刑26年半,其中有约13年在罗本岛度过。 1990年3月14日出狱后,曼德拉领导调解与协商,并在推动多元族群民主的过渡期挺身领导南非。自种族隔离制度终结以来,曼德拉受到了来自各界的赞许,最显著者为199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2013年12月5日,南非总统雅各布·祖玛宣布,长期苦于肾脏感染的前总统曼德拉在当天于家中辞世,享寿95岁。碧露蒂·玛丽亚·菲洛梅娜·高蒂卡丝(立陶宛语:Birutė Marija Filomena Galdikas,1946年5月10日—)是立陶宛裔加拿大籍女性人类学家、灵长类学动物学家、保育生物学家暨动物行为学家,也是一位作家,现为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教授,曾获颁加拿大勋章,也就是加拿大的最高平民荣誉勋章。
高蒂卡丝可说是灵长类学界的红毛猩猩权威。高蒂卡丝在积极为红毛猩猩保育和雨林复育发声同时,也并不怠慢田野调查研究的进度,她的研究年数一直在更新哺乳动物研究的最长纪录。高蒂卡丝后来的丈夫帕克·博哈(Pak Bohap)是达雅族的部落酋长,其为婆罗洲岛上的土生民族。高蒂卡丝撰写了不少著作,例如《伊甸倒影:红毛猩猩与我共处的年月》(Reflections of Eden: My Years With the Orangutans of Borneo),高蒂卡丝在这本回忆录叙述了自己在李奇营的种种体验,以及为将遭人捕捉的红毛猩猩再度野放回婆罗洲岛雨林,如何奔走与努力。
高蒂卡丝现为加拿大西门菲沙大学的教授,该校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本那比,她也在印尼雅加达的印度尼西亚大学享有荣誉教授的头衔。此外,高蒂卡丝亦为位于美国加州洛杉矶的国际红毛猩猩基金会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