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拉脱维亚
拉脱维亚拉脱维亚共和国(拉脱维亚语:Latvijas Republika,立窝尼亚语:Lețmō Vabāmō),通称拉脱维亚(拉脱维亚语:Latvija,立窝尼亚语:Lețmō),是位于波罗的海东岸的欧洲东北部国家,是波罗的海国家之一。北、南、东分别与爱沙尼亚、立陶宛及俄罗斯为邻,西边隔波罗的海与瑞典相对,东南国境则与白俄罗斯接壤。拉脱维亚总人口数为1,934,379(2018年),国土面积64,589 km2(24,938 sq mi),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政治体制上,拉脱维亚是一个民主议会共和制国家,于1918年建国,以里加为首都;而作为单一制国家,自2021年7月起拉脱维亚全国分为43个行政区域,包括7个国家级城市和36个市镇。在语言上,拉脱维亚以仅存的两个波罗的语族语言之一——拉脱维亚语为官方语言(另一个是立陶宛语),是该国主要民族拉脱维亚人的母语;另一方面,俄语在该国也有广泛使用。立窝尼亚人作为该国原住民族,则使用乌拉尔语系的立窝尼亚语,但该语言已逐渐步入死亡。 拉脱维亚是北欧理事会、欧洲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委员会、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波罗的海国家理事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北欧投资银行及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成员国。2014年时,拉脱维亚在人类发展指数中排名第49,是高收入经济体之一。该国曾使用拉脱维亚拉特为其法定货币,直到2014年加入欧元区,以欧元作为新的法定货币。 (阅读全文……) 特色条目1940年7月23日,美国署理国务卿萨姆纳·威尔士发表《威尔士宣言》,谴责苏联侵略独立的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一个月前,苏联领袖约瑟夫·史太林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下令军事侵略,最终吞并波罗的海三国。宣言明确指出,美国不会接受苏联进占这三国民主国家,并拒绝承认苏联对三国领土控制的合法性。《威尔士宣言》把史汀生主义和国际法中的“不法行为不产生权利”原则应用到了波罗的海局势,亦与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总统对于别国扩张领土的态度一致,表达了罗斯福当局的观点。虽然波罗的海三国并非美国的战略重地,但美国国务院在当地设有几个公使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美国奉行孤立政策,英国推断将会与苏联结盟,使两国没有公开阻止波罗的海局势恶化。威尔士受罗斯福授权,发表强硬声明,表示美国会逐渐干涉。莱·W·亨德森与其他熟悉当地的国务院官员时常向当局汇报情势进展,而亨德森、威尔士和罗斯福共同草拟出一份宣言。 (阅读全文……)特色图片相关主题Latvia DatesGeneral imagesThe following are images from various Latvia-related articles on Wikipedia.
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