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鼻烟壶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玻璃鼻烟壶瓶的内侧进行绘画,称为内画壶
鼻烟壶已是中国的艺术品

鼻烟壶,是一种盛放鼻烟的容器,源于西方,初译为“士拿乎”,至十七世纪传入中国。

鼻烟传入中国后,[1]中国人先是利用传统药瓶盛放鼻烟,后来利用玛瑙象牙等多种材质和制作工艺来改善鼻烟的盛具,[2]这种盛具,被人们称作鼻烟壶。康雍时期的中国可以自制鼻烟壶。[3]中国鼻烟壶的制作相当讲究,加上雕镂细腻的图样。清代,从王公贵族到贩夫走卒,皆嗜好鼻烟与鼻烟壶,[4]甚至是“可一日不饮食,而不可一日不闻鼻烟。”[5]鼻烟还会用于提神醒脑,如《红楼梦》第五十二回写晴雯头痛,贾宝玉让麝月“取鼻烟来,给她嗅些,痛打几个喷嚏,就通了关窍。”

从明末到康熙年间,对于鼻烟壶的鉴赏相当流行,直至今时今日,中国古代鼻烟壶依然是许多古董收藏家的爱好。至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春冰室野乘》中描述,孙士毅在乾隆接见时,送给皇帝一只鼻烟壶,和珅在途中向他索要,他不肯给。后来和珅背着皇帝,直接从大内库府取得,却无人制止,可见得和珅的权力之大。[6]

内画鼻烟壶五派:鲁派(代表人物:张广庆),冀派(代表人物:王习三),京派(代表人物:叶澍英),粤派(代表人物:吴松龄),秦派(代表人物:张铁山)。

现代对内画鼻烟壶作出重要贡献的有索振海,他将外部绘画的内容和内画的技巧结合起来,给内画的创作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注释

  1. ^ 赵之谦《勇卢闲诘》载:“鼻烟来自大西洋意大里亚国,明万历九年,利玛窦泛海入广东,旋至京师献方物,始通中国”。
  2. ^ 《勇卢闲诘》载:“鼻烟叠以象齿为之,刻铭四围。出入怀袖,久则色变如蜡。或如琥珀,亦可爱。也有以玉、翡翠、水晶为之者。”
  3. ^ 王士祯《香祖笔记》提到:“近京师又有制为鼻烟者,云可明日,尤有避疫之功,以玻璃为瓶贮之。”
  4. ^ 沈豫《秋阴杂记》提到:“鼻烟壶起于本朝,其始止行八旗并士大夫,近日贩夫牧竖,无不握此”
  5. ^ 赵汝珍:《古玩指南续编》
  6. ^ 《春冰室野乘》:“孙文靖士毅归自越南,待漏宫门外,与珅相直,珅问曰:‘公所持何物?’文靖曰:‘一鼻烟壶耳。’索视之,则明珠一粒,大如雀卵,雕成者也。珅赞不绝口曰:‘以此相惠可乎?’文靖大窘曰:“昨已奏闻矣,少选即当呈进,奈何?’珅微哂曰:‘相戏耳,公何见小如是?’阅数日,复相遇直庐,和语文靖:‘昨亦得一珠壶,不知视公所进奉者若何?’持示文靖,即前日物也。文靖方谓上赐,徐察之,并无其事。乃知珅出入禁庭,遇所喜之物,径携之以出,不复关白也。其权势之恣横如此。”徐坷《清稗类钞‧豪侈类》中亦有如此记载:“和珅伏诛时,仁宗尝谓其私取大内宝物,诚然。孙士毅自越南归,待漏宫门外,与珅值,珅见孙所持鼻烟壶而索观之,则大如雀卵之明珠所琢成者也。珅欲之,孙大窘,曰:‘昨已奏闻,即当呈进奈何?’珅微哂曰:‘相戏耳。’其后复相遇于直庐,和以昨亦得一珠壶告孙,出示之,即前日物,孙意以为上所赐也。旋侦之,知珅出入禁庭,遇所喜者,迳攫以出,不复关白也。”

参见

参考书目

  • 朱培初,《鼻烟壶史话》,北京:北京新华书店
  • 曾聪仁,〈中国鼻烟壶概述〉,载《中国文物世界》,1998 年3 月
  • 那志良,〈风行清末的鼻烟与鼻烟壶〉,载《中央月刊》,1979 年12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