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迪逊 (威斯康星州)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5年3月20日) |
麦迪逊 | |
---|---|
州首府 | |
绰号:Mad Town或Mad City | |
麦迪逊在戴恩郡和威斯康星州的位置 | |
坐标:43°04′29″N 89°23′03″W / 43.0747°N 89.3842°W | |
国家 | 美国 |
州 | 威斯康星州 |
郡 | 戴恩郡 |
建立 | 1836年 |
建制 | 1856年 |
政府 | |
• 类型 | 市长-议会制政府 |
• 市长 | 萨提亚·罗德斯-康威 (民主党) |
面积 | |
• 州首府 | 262.96 平方公里(101.53 平方英里) |
• 陆地 | 206.09 平方公里(79.57 平方英里) |
• 水域 | 56.88 平方公里(21.96 平方英里) |
海拔 | 266 米(873 英尺) |
人口(2020) | |
• 州首府 | 269,840人 |
• 排名 | 全美第80;全州第2 |
• 密度 | 1,309.33人/平方公里(3,391.23人/平方英里) |
• 市区 | 450,305 (全美第89) |
• 市区密度 | 1,161.4人/平方公里(3,008.0人/平方英里) |
• 都会区 | 680,796 (全美第87) |
• CSA | 910,246 (全美第61) |
• 区域居民称谓词 | Madisonian |
时区 | CST(UTC−6) |
• 夏时制 | CDT(UTC−5) |
电话区号 | 608 |
FIPS代码 | 55-48000 |
GNIS ID | 1581834[1] |
网站 | cityofmadison |
麦迪逊(英语:Madison)是美国威斯康星州的首府和戴恩县的县治,亦为威斯康星大学主校区之所在地。
2006年时人口数为223,389人,是威斯康星州第二大城,仅次于密尔沃基。同时也是全美第82大城。麦迪逊市是美国人口普查局的麦迪逊都会区的主要成员,该都会区还包含了整个戴恩县以及邻近的Iowa及Columbia县。整个麦迪逊都会区在2006年人口估计为543,022人,也是人口成长最快速的几个都会区之一。
州议会大楼和其他政府机关多位于市中心门多塔湖及莫诺纳湖之间的狭长地峡上。
历史
早期历史
在欧洲人殖民之前,人类已经在麦迪逊及其周围地区居住了大约12000年。[2] 在1800年,麦迪逊现今所在的地区为Ho-Chunk部落所居。他们称此地为“Taychopera”,意为“四湖之地”。[3]
建立
1829年,前联邦法官詹姆斯·杜安·多蒂(James Duane Doty)在门多塔湖和莫诺纳湖之间的地峡购买了一千多英亩(4平方公里)的土地,打算在四湖地区建设一个城市。当威斯康星领地于1836年设立时,多蒂将麦迪逊游说为新的首都。[4] 多蒂将他的城市命名为麦迪逊,以纪念1836年6月28日去世的美国第四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
地理与气候
麦迪逊市位于威斯康星州的中央偏南处,戴恩县的中心。往东77英哩是密尔沃基,往东南122英哩是芝加哥。麦迪逊市中有个麦迪逊镇,四周有Maple Bluff村和Shorewood Hill村。另外郊区还有Sun Prairie、Middleton、Monona、McFarland与Fitchburg等社区。另外麦迪逊市的边界也与Verona村、Waunakee村接壤。
根据美国人口统计局的资料,麦迪逊都会区面积219.3平方公里,其中177.9平方公里是陆地,41.5平方公里(18.91%)是水。
麦迪逊有时被称做四湖之城,包括了接连Yahara河的四个湖:门多塔湖、莫诺纳湖、Waubesa湖以及Kegonsa湖。虽然Waubesa湖和Kegonsa湖不在麦迪逊的市区范围内,不过就在不远的南方10公里左右。另外,较小的Wingra湖也在市区内。Yahara河会流入Rock River,最后汇入密西西比河。麦迪逊著市中心就在门多塔湖与Monona湖中间形成的地峡上。
麦迪逊与其他威斯康星南部的地方一样,是温带气候,更精确是湿润大陆性气候,特色是气候景观多变季节间的温差大,冬天时气温低于零下,有时候会下很大的雪;夏天时的高温可以到达摄氏26度至32度,湿度一般来说并不高。
威斯康星州麦迪逊(戴恩县地区机场,1991–2020年正常值,1869年至今极端数据)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C(°F) | 14 (58) |
21 (70) |
28 (83) |
34 (94) |
38 (101) |
38 (101) |
42 (107) |
39 (102) |
37 (99) |
32 (90) |
25 (77) |
20 (68) |
42 (107) |
平均最高温 °C(°F) | 7.9 (46.2) |
10.7 (51.3) |
19.5 (67.1) |
26.2 (79.1) |
29.8 (85.6) |
32.8 (91.0) |
33.4 (92.2) |
32.4 (90.4) |
30.9 (87.6) |
26.3 (79.4) |
17.7 (63.9) |
10.4 (50.8) |
34.5 (94.1) |
平均高温 °C(°F) | −2.8 (27.0) |
−0.4 (31.2) |
6.4 (43.6) |
13.8 (56.9) |
20.6 (69.0) |
25.9 (78.6) |
27.8 (82.1) |
26.6 (79.9) |
22.7 (72.9) |
15.3 (59.6) |
7.1 (44.8) |
0.2 (32.3) |
13.6 (56.5) |
平均低温 °C(°F) | −11.2 (11.8) |
−9.5 (14.9) |
−3.8 (25.1) |
2.1 (35.8) |
8.4 (47.1) |
14.1 (57.4) |
16.4 (61.6) |
15.3 (59.5) |
10.6 (51.0) |
4.3 (39.8) |
−1.8 (28.7) |
−7.7 (18.2) |
3.1 (37.6) |
平均最低温 °C(°F) | −23.7 (−10.6) |
−20.8 (−5.5) |
−15.4 (4.2) |
−5.9 (21.3) |
0.1 (32.1) |
6.2 (43.2) |
9.9 (49.9) |
8.9 (48.1) |
2.1 (35.8) |
−3.7 (25.3) |
−11.0 (12.2) |
−19.2 (−2.6) |
−25.5 (−13.9) |
历史最低温 °C(°F) | −38 (−37) |
−34 (−29) |
−34 (−29) |
−18 (0) |
−7 (19) |
−1 (31) |
2 (36) |
2 (35) |
−4 (25) |
−11 (12) |
−26 (−14) |
−33 (−28) |
−38 (−37)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37 (1.47) |
39 (1.52) |
57 (2.26) |
96 (3.78) |
104 (4.10) |
134 (5.28) |
115 (4.51) |
106 (4.16) |
87 (3.43) |
70 (2.77) |
56 (2.22) |
41 (1.63) |
943 (37.13) |
平均降雪量 cm(吋) | 35 (13.7) |
33 (12.8) |
18 (7.0) |
6.6 (2.6) |
0.25 (0.1)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1.5 (0.6) |
7.6 (3.0) |
30 (12.0) |
132 (51.8) |
平均降水天数(≥ 0.01 in) | 10.6 | 9.7 | 10.6 | 12.6 | 12.7 | 11.7 | 10.2 | 9.4 | 9.2 | 10.1 | 9.6 | 10.0 | 126.4 |
平均降雪天数(≥ 0.1 in) | 10.1 | 8.6 | 5.3 | 1.9 | 0.1 | 0.0 | 0.0 | 0.0 | 0.0 | 0.5 | 3.2 | 8.2 | 37.9 |
平均相对湿度(%) | 76 | 74 | 71 | 66 | 66 | 68 | 72 | 76 | 76 | 73 | 76 | 78 | 73 |
月均日照时数 | 143.0 | 152.3 | 187.3 | 206.7 | 263.1 | 293.1 | 304.9 | 270.2 | 213.8 | 172.5 | 111.4 | 109.5 | 2,427.8 |
可照百分比 | 49 | 52 | 51 | 51 | 58 | 64 | 66 | 63 | 57 | 50 | 38 | 39 | 54 |
数据来源:NOAA(1981–2010年相对湿度;1961–1990年日照)[5][6][7][8] 麦迪逊国际交换站于1869年1月–1946年12月在市气象局,1947年1月起在戴恩县地区机场。[9] |
政治
麦迪逊向来有“抗争城市”之称,自1960年代开始经常对州府作出占领。
2011年,威斯康星州州长斯考特·沃克提出一个废除公务员工会几乎所有集体谈判权的法案,麦迪逊成为了大型抗争的大本营。在州府之抗争人数高达1万以至10万之众,并为时数月之久。
图集
-
F-16飞越麦迪逊上空
-
从Monona湖广场看Monona湖
-
州议会正门
-
暮色中的州议会大楼
另见
参考文献
- ^ 美国地质调查局地名资讯系统:麦迪逊 (威斯康星州)
- ^ Wayback Machine (PDF). web.archive.org. [2022-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1.
- ^ Life in Early Madison. Wisconsin Historical Society. 2012-06-27 [2022-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1) (英语).
- ^ Mollenhoff, David V. Madison, a History of the Formative Years. Univ of Wisconsin Press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NwrIKM0rBd4C&q=buffalo+robes&pg=PA26#v=onepage&q=buffalo%20robes&f=false. 2003 [2022-01-30]. ISBN 978-0-299-199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6) (英语).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 - ^ Summary of Monthly Normals 1991–2020 (pdf).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21-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9).
- ^ NowData – NOAA Online Weather Data.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24-0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3) (英语).
- ^ WMO Climate Normals for MADISON/DANE CO REGIONAL ARPT, WI 1961–1990.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4-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3).
- ^ Local Climatological Data Annual Summary with Comparative Data for MADISON, WISCONSIN (KMSN) (PDF).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3. [2022-06-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6-16).
- ^ Threadex. [2021-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