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异化论
马克思描述的异化(Entfremdung)是指原本自然互属或和谐的两物彼此分离、甚至互相对立。异化一词最重要的用法是表示人与其“类本质”(Gattungswesen)的异化。马克思主张异化是资本主义的结果,他的立论基于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质》(1841年)中提出的理论,费尔巴哈在此书中力证“上帝”观念是人类特征的异化;麦克斯·施蒂纳则进一步声称“人性”观念是个人的异化;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中抨击了他所持有的观点。
异化的种类
劳动异化
系列条目 |
社会学 |
---|
主要的社会学理论 |
研究方法 |
主要分支学科 |
其他相关信息 |
劳动异化(英文:Alienation of labor),即马克思理论中,工人感到自己失去对自己从事的劳动的控制的状况[1]。随着流水线作业和分工的细化,劳动异化作为结果之一在现代社会体现得越来越明显。
马克思认为,被异化的劳动者与他自己的生产活动、劳动目标、生产过程分离。使得工作成为非自发性的活动,因此劳动者无法对劳动产生认同或者领略到劳动的意义。
马克思的异化论基于他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过程的观察:工人不可避免地失去对自己工作的控制,从而失去对生活及自我的控制。工人从来都不是自主、自我实现的人类存在,他只能以资产阶级欲其所是的模式而存在。
资本主义社会造成异化,因为每个人借着劳动为社会添砖加瓦,然而个体的这个社会面向是透过私有制表现的,其中个体只是工具,而非社会的存在:
“ | 这一切后果包含在这样一个规定中: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异己的对象关系。因为根据这个前提,很明显,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宗教方面的情况也是如此。人奉献给上帝的越多,他留给自己的就越少。工人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对象:但现在这个生命已不再属于他而属于对象了。因此,这个活动越多,工人就越丧失对象。凡是成为他的劳动产品的东西,就不再是他本身的东西。因此,这个产品越多,他本身的东西就越少。工人在他的产品中的外化,不仅意味着他的劳动成为对象,成为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着他的劳动作为一种异己的东西不依赖他而在他之外存在,并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力量:意味着他给予对象的生命做为敌对的和异己的东西同他相对立。(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 | ” |
马克思将资本主义下劳动的异化划为四类[2]:
- 工人与他的“类本质”的异化。
- 工人之间的异化,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将劳动化约为市场上待价而沽的商品,而非社会关系。
- 工人与其劳动产品的异化,因为产品脱离工人自身的控制,反而成为异己的、敌对的关系。
- 工人与其劳动行为本身的异化,劳动成为无意义的活动,无法带来真正的满足。
女性主义的劳动异化
贾格尔就著马克思的四类异化再行发挥,她认为强制性的两性分工制度同样会使得女性产生劳动异化,洁格分成三类:[3]
- 女性与家务劳动的异化
- 女性与身体的异化
- 女性与男性间的亲密关系的异化
异化论的地位
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的异化观念
在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精神处在一个摆脱无知,迈向自我了解的历史进程中。在青年马克思的相应理论中,精神的无知成为异化,而历史的超越终结成为人实现。
这种马克思哲学的目的论解读(亚历山大·科耶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特别支持)被路易·皮埃尔·阿尔都塞在关于“随机唯物主义”(法语:matérialisme aléatoire)的论著中抨击。阿尔都塞认为这种解读让无产阶级成为历史的主体(一如卢卡奇在名著《历史与阶级意识》中阐述的),这是被黑格尔唯心主义所污染,此流“主体哲学”已经流行了五百年,阿尔都塞批评这是资产阶级哲学意识形态。
异化与马克思的历史理论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写道“这样一来,现在情况就变成了这样:各个人必须占有现有的生产力总和,这不仅是为了实现他们的自主活动,而且就是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4]换言之,马克思似乎认为尽管人类需要自我实现(异化的反面)[来源请求],这在历史上还是次要的,因为他认为资本主义给工人如此迅速地堆积无产阶级的苦难,以致于他们必须采取社会革命以求生存,而无暇顾及自我实现的问题。拉亚·杜纳耶夫斯卡娅等人的马克思人本主义在这点上着力较深。
异化与阶级
在《神圣家族》(1845年)第四章中,马克思述及资本家与无产者同样遭受异化,只是经验方式不同。资本家在异化中得到了轻松与力量,他们在这种异化中仿佛获得了人类的存有感;无产阶级在异化中感到无力及非人的存在。马克思以黑格尔辩证法中的正题、反题叙述两者在历史进程中的位置。
后续发展
属于法兰克福派的哲学家耶吉声称传统的异化论有一些缺陷,耶吉表示她认为传统的异化论带有本质主义色彩,但所谓的本质本身是很难被规范的,因此耶吉从后结构主义的角度出发,主张把异化论的论点修改成一种更加贴近生活的版本[5]。
注记
- ^ Popenoe, David; 李, 强. 词汇表. Sociology(社会学). 2007-10-01: 694–714. ISBN 978-7-300-08078-9.
- ^ A Dictionary of Sociology, Article: Alienation
- ^ 顾燕翎. 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 女性主義理論與流變 二版. 台湾: 猫头鹰. 2020-04: 112. ISBN 978-986-262-417-3 (繁体中文).
- ^ 《德意志意識形態》(節選). [2008-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1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孙宇凡. 子晨 , 编. 法兰克福学派如何发展“异化”理论?超越马克思的前沿研究. 社会学理论大缸. [2024-02-05] –通过看透本质 (中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见
延伸阅读
- Althusser, Louis. 1965. For Marx. Verso.
- Avineri, Shlomo. Hegel's Philosophy of Right and Hegel's Theory of the Modern State.
- Axelos, Kostas. Alienation and Techne in the Thought of Karl Marx.
- Blackledge, Paul. 2008. "Marxism and Ethic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ternational Socialism 120.
- Cohen, G. A. 1977. "Alienation and Fetishism." Ch. 5 in Karl Marx's Theory of History: A Defence.
- Dahms, Harry. 2006. "Does "Alienation" Have a Future? – Recapturing the Core of Critical Theory." In The Evolution of Alienation.
- Elster, Jon. 1985. Making Sense of Marx.
- Geras, Norman. Marx and Human Nature: Refutation of a Legend. — discusses alienation and the related concept of human nature.
- Gouldner, Alvin W. 1980. "Alienation: From Hegel to Marx." Pp. 177–98 in The Two Marxism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Langman, Lauren, and Devorah K. Fishman, eds. 2006. The Evolution of Alienation: Trauma, Promise, and the Millennium. Lanham.
- Mandel, Ernest. 1970. "The Causes of Alien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ternational Socialist Review 31(3):19–23, 49–50.
- Mandel, Ernest, and George Novack. 1973. The Marxist Theory of Alienation (2nd ed.).
- Marcuse, Herbert. 1941. Reason and Revolution: Hegel and the Rise of Social Theory.
- Mészáros, István. 1970. Marx's Theory of Alien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Lukács' The Young Hegel and Origins of the Concept of Alienation.
- Ollman, Bertell. 1976. Alienation: Marx's Conception of Man in Capitalist Socie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nd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Pappenheim, Fritz. 1964. "Alienation in American Socie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onthly Review 52(2).
- Plamenatz, John. 1975. Karl Marx's Philosophy of Man.
- Schacht, Richard. 1970. Alienation.
- Wolff, Jonathan. Why Read Marx Today? —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oncept and types of Entfremdung.
- Wood, Allen W. "Part I: Alienation of Karl Marx." In The Arguments of the Philosophers.
- "Alien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lossary of Terms. Encyclopaedia of Marxism.
- "Ludwig Feuerbach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ncyclopaedia of Marx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