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饥饿战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饥饿战争
波兰-条顿战争的一部分
日期1414年夏
地点
结果康士坦斯大公会议调停
参战方
 波兰王国
 立陶宛大公国
 条顿骑士团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波兰王国 (1025年—1385年)雅盖沃
立陶宛大公国 维陶塔斯
条顿骑士团国 库切梅斯特英语Michael Küchmeister von Sternberg

饥饿战争(英语:Hunger War,Famine War[1]波兰语Wojna głodowa)是1414年夏天波兰王国立陶宛大公国为了解决领土争议与条顿骑士团的短暂冲突。得此命名是因为双方在战争中皆采用焦土战术,战争在没有取得主要政治成果情况下结束,但干旱和饥荒却在普鲁士肆虐。据估计,86名条顿骑士团成员死于战争带来的瘟疫。[2]与之相比,约有400命骑士殒命于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战争之一的1410年格伦瓦德之战[3]

背景

在1410-1411年的波兰-立陶宛-条顿战争后,立陶宛大公国与条顿骑士团之间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最迫切的问题就是普鲁士和萨莫吉希亚间的边境。立陶宛大公维陶塔斯大帝主张尼曼河右岸包括梅梅尔镇(今克莱佩达)的领土。而条顿骑士团要求在维陶塔斯大帝及波兰国王雅盖沃过世后,萨莫吉希亚能归他们所有。[4]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吉斯蒙德同意参与调停争端,并指派本尼迪克特· 马克拉审理该争端。1413年5月三日,本尼迪克特· 马克拉将尼曼河右岸包括梅梅尔镇领土裁定给立陶宛。[4]骑士们不接受这一裁定,骑士团团长海因里希·冯·普劳恩命令军队挺近波兰北部。这支由米夏埃尔·库切梅斯特·冯·施坦伯格英语Michael Küchmeister von Sternberg带领的部队在进军16天后就返回了普鲁士。[5] 骑士们认为骑士团在1410年格伦瓦德之战败北后尚未恢复元气,并没有准备好再次与波兰开战。[3] 库切梅斯特罢黜了普劳恩,并自己成为骑士团长。他曾试图在1414年五月与波兰重新开始和谈。[6]由于波兰国王雅盖沃要求重立普劳恩为团长并拒绝做出让步,和谈破裂。[7]

经过

1414年夏天,雅盖沃国王和维陶塔斯大公的军队挺近条顿骑士团统治的普鲁士。经由奥斯特鲁达进入瓦尔米亚,一路洗劫村庄和烧毁庄稼。[8]条顿骑士们决定集中他们的防守力量于库尔默兰。骑士们发现波兰与立陶宛联军在会战中比他们更胜一筹,便躲在他们的骑士团城堡英语Ordensburg里拒不开战。[9]库切梅斯特寄希望于断绝侵略军的粮草与给养,也使用了焦土政策。这一战术后来造成了这一地区的瘟疫与饥荒。[9]不知是由于侵略军无法或是不愿取得决定性的军事胜利,条顿骑士团城堡面临了长期的包围。教皇使节洛桑的威廉提议使用外交手段来解决争端。十月,双方在史特拉斯堡(今布罗德尼察)签署了两年的休战协议。[10]雅盖沃和维陶塔斯同意将他们的情况提交到康士坦斯大公会议请求裁决。[4]但实际上,这桩领土争端直到1422年的《梅尔诺海合约英语Treaty of Melno》时才算解决。

参考文献

  1. ^ Mickūnaitė, Giedrė. Making a great ruler: Grand Duke Vytautas of Lithuania. 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 Press. 2006: 35. ISBN 978-963-7326-58-5. 
  2. ^ Urban, William. Tannenberg and After. Chicago: Lithuanian Research and Studies Center. 2003: 204. ISBN 0-929700-25-2. 
  3. ^ 3.0 3.1 Christiansen, Eric. The Northern Crusades 2nd ed. Penguin Books. 1997: 228, 230–231. ISBN 0-14-026653-4. 
  4. ^ 4.0 4.1 4.2 Kiaupa, Zigmantas; Jūratė Kiaupienė; Albinas Kunevičius. The History of Lithuania Before 1795 English. Vilnius: Lithuanian Institute of History. 2000: 142–143 [1995]. ISBN 9986-810-13-2. 
  5. ^ Urban, William. Tannenberg and After. pp. 195–196
  6. ^ Ivinskis, Zenonas. Lietuvos istorija iki Vytauto Didžiojo mirties. Rome: Lietuvių katalikų mokslo akademija. 1978: 348 (立陶宛语). 
  7. ^ Urban, William. Tannenberg and After. p. 200
  8. ^ Urban, William. Tannenberg and After. pp. 201–202
  9. ^ 9.0 9.1 Urban, William. Tannenberg and After. p. 202
  10. ^ Urban, William. Tannenberg and After. p.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