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险潭公廨

坐标23°21′16″N 120°29′24″E / 23.354563°N 120.489913°E / 23.354563; 120.489913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3°21′16″N 120°29′24″E / 23.354563°N 120.489913°E / 23.354563; 120.489913

险潭公廨
险潭公廨与险潭部落集会所(右)。
基本信息
国家台湾
位置 中华民国台湾台南市白河区仙草里白水溪庄
宗教台湾民间信仰
主神太祖三姐妹
例祭农历九月十五
地图
地图
汉语名称
汉语险潭公廨
台语罗马字 hiám-thâm kong-kài
险潭公廨内部代表太祖三姐妹的中柱

险潭公廨台湾话:hiám-thâm kong-kài)位于台南市白河区仙草里白水溪庄右转往关帝坛的路上约 2 公里处,为台湾原住民公廨,祭神为“太祖[1]。由以建筑中柱代表太祖之形制来看,应为大武垅族信仰;从当地耆老称太祖为“ㄇㄨ ㄇㄨ”来看[2],则接近罗亚语的 bubuvuvu(祖母辈女性长辈)[3],或大武垅语的 amumu(祖父母辈长辈)[4]

历史

200 多年前,来自东山乡哆啰啯社的罗亚族后裔沿着白水溪谷上溯到白水溪北岸约海拔 400 米的丘陵地,建立白水溪庄,接着另一批罗亚族的人在白水溪庄的东边及东北边建立鰗鰡坑险潭两个小部落[2]:91

1871 年,基督教长老教会进入本地传教后,白水溪本庄几乎都改信基督教。后来险潭和鰗鰡坑两部落的人们便在险潭某个地方另起了一间公廨,历经一段时日后,也不知何故公廨又移到鰗鰡坑。但本就住户稀少的鰗鰡坑部落,在极短的时间内相继搬离,形成废庄状态,于是太祖的信徒后来又在险潭庄建立了一座公廨[5]

关于公廨迁移的说法众说纷纭,但可性的说法有两种:

  • 一说白河水库边缘山区产业道路旁的险潭公廨,于 1957 年或 1961 年由险潭移往鰗鰡坑,后因白河水库建成后往鰗鰡坑山路遭水淹不通,族人祭拜不便,又将公廨迁回现址。[6][2]
  • 另有一说为口述记载:该部落曾传染瘟疫,于祖辈的要求年轻一辈的迅速搬离鰗鰡坑部落,莫再回去[5]

2001年,六重溪部落的族人前来协助白水溪险潭部落的族人教唱牵曲,并在祭典时相互交流,促使了这个部落的族人,民族意识大兴,对于传统的祭典也更加重视[7]:05

建筑

公廨原仅由六根木柱撑起,四面无墙,中间水泥仿作大麻竹三根,前方祭台有三个陶瓮,代表太祖三姊妹[8],目前为铁皮屋搭建。

参见

参考文献

  1. ^ 涂顺从. 《南瀛公廨誌》. 台南县政府. 2002-01 [2021-12-30]. ISBN 957-01-0250-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30). 
  2. ^ 2.0 2.1 2.2 张溪南《民风淳朴,辖内更有名闻遐尔的名胜古迹-关子岭》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南市政府,1990
  3. ^ 小川, 尚义. 臺灣蕃語蒐錄. Research Institute of Languages and Cultures of Asia and Africa, Tokyo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2006: 113. 
  4. ^ Tsuchida, Shigeru; Yamada, Yukihiro; Moriguchi, Tsunekazu. Linguistic Materials of the Formosa Sinicized Populations I: Siraya and Basai.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1991: 75–76. 
  5. ^ 5.0 5.1 邱瑞寅. 《白河古早店仔口:二十四里踏查錄》. 台南市店仔口文教协会台语文学读书会. 2010-10 [2021-12-30]. ISBN 978-986-8669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30). 
  6. ^ 张溪南. 《白河鎮誌》. 台南县白河镇公所. 1998. ISBN 9789570210330. 
  7. ^ 段洪坤《台南县西拉雅族分布简介-认识西拉雅族与西拉雅文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立东华大学原住民民族学院,2011-10
  8. ^ 王涵平《数度迁移仍存 平埔族人盼整建险潭公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时报,2017-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