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陈星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陈星聚(1817年4月2日—1885年8月2日),字耀堂河南省开归陈许道许州直隶州临颍县陈村(今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台陈镇台陈村[注 1])人,清朝政治人物。曾担任过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台湾府中路抚民理番同知台北府知府,以及福建省顺昌县建安县闽县仙游县古田县的知县等官职[2]

生平

陈星聚出生于嘉庆廿二年二月十六日(1817年4月2日)子时[1]:217道光廿九年(1849年)己酉科乡试举人[2]咸丰三年(1853年)河南境内捻军起事,他督率乡团与捻军人士对抗,乱平后,因功授知县同治三年(1864年),陈星聚出任福建省延建邵道延平府顺昌县知县[2]。任内积极配合左宗棠军队追捕太平天国的余众,曾抓到郭英、辜留、林春、黄阿五等人并就地正法[2]。此外还用劝说方式感化在九龙山上落草为寇的农民,当地百姓因为此事而建了生祠[2]。他在任的功绩被闽浙总督左宗棠与福建巡抚徐宗干肯定,将陈星聚奏保军机处留名升用,调署同建宁府建安县[2]

同治六年(1867年),陈星聚调任建安县知县,任内曾捐俸重修紫芝书院、考棚[2]。此外他还动员当地有钱人捐资,增设义学[2]。同治七年(1868年),陈星聚改任福州道福州府闽县知县,任内清理积案,平息冤狱,被百姓称为“陈青天”[2]。但后来因为无法阻止二国在川石岛上构筑炮台而辞官[2]

同治八年(1868年),陈星聚出任兴泉永道兴化府仙游县知县,为改善民风,作有〈八戒十劝歌〉[2]。后来在同治十年(1871年)改任福州道福州府古田县知县,因解决闽清县土豪豪夺当地农民土地的问题,并严惩超收田赋的不肖官吏,当地居民为他建了生祠“陈公祠”[2]。此外陈星聚为了抵御外侮,在当地练有童子军[2]。因其政绩,闽浙总督李鹤年福建巡抚王凯泰一同表彰他,之后陈星聚升补台湾府淡水厅抚民同知[2]

同治十一年(1872年)升补同知后,陈星聚在次年(1873年)抵台赴任[2]。而在辖区的三角涌大嵙崁等内山处,多有盗贼,劫杀频仍,前任同知以是被劾。陈星聚以悬赏方式缉捕,亲赴山区,后遂获盗贼贼首吴阿来,并予以捕杀。此外陈星聚还办理团练,编查户口[2]。而为了改善社会风气,他曾广发明朝吕坤的〈好人歌〉与福建巡抚部院编写的〈戒赌俚歌〉来晓谕百姓[2]

光绪元年(1875年)受牡丹社事件影响,沈葆桢等官员建议调整台湾的行政区划,提议设立台北府[2]。光绪四年(1878年),因台北正式建府,淡水同知一职被裁,陈星聚随之调任台湾府中路抚民理番同知[2]。不久后,因试署的台北知府林达泉骤逝,陈星聚曾代理台北府知府[2]。而在这一年,陈星聚也负责台北城建城计划[2]。之后的台北府知府赵钧因为同时也是台湾府知府,实际上待在台湾南部办公,台北府政务实际上仍多由陈星聚处理[2]。光绪七年(1881年)赵钧因丁母忧去职,闽浙总督何璟推荐陈星聚正式担任知府[2]

陈星聚中法战争的台北西仔反战役,也颇有战功[2]。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法战争和议后不久,六月廿二日(8月2日)卯时于知府任内去世[2][1]:225

评价

  • 《重修临颍县志‧陈星聚》:“选用刚柔,兼施威惠。”[2]
  • 古田县志‧卷33‧循吏传》:“试童子军,关防严密,无敢作奸。所拔多宿学寒畯,为政宽严并济、泽下于民。”[2]

行政文献

  • 现存“光绪九年(1883)台北府知府陈星聚盖印移还台北清赋总局细茶捐单伍千张”乙篇。[3]

注释

  1. ^ 据说是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改称“台陈村”[1]:225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豔陽下的北斗星:臺北知府陳星聚─被遺忘的臺灣史關鍵人物》. 中华河洛暨开漳圣王文化研究会. 2017-09. ISBN 978-986-95410-0-8.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郭佳玲. 〈陳星聚與清末北臺灣開發之研究〉. 《台北文献(直字)》. 2019-12-25, (210): 123-144. 
  3. ^ 1874-1884年台湾乌龙茶输出统计.
官衔
前任:
何恩绮
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
1873年上任
继任:
林达泉
前任:
郑元杰
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
1878年上任
继任:
向熹(改制为台北府知府
前任:
向熹
台北府知府
1879年上任
继任:
赵钧(未赴任)
前任:
赵钧
台北府知府
1881年上任
继任:
刘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