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旉农书
作者陈旉生活于南宋偏安江南的战乱时期,居无定所,不求仕进,在真州(今江苏仪征)西山隐居务农。以种药治圃自给自足,绍兴十九年(1149年),陈旉年七十四时写成此书,经地方官洪兴祖刊印传播,并撰《仪真劝农文》附后,引陈旉所说:“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先圣之言,吾志也;樊迟之学,吾事也;是或一道也。”。实践性强、适用性强是《陈旉农书》的特点。明代该书收入《永乐大典》,清代时传入日本。又如《王祯农书》的祈报篇,则是全抄《陈旉农书》的内容。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讲种田,中卷讲牛,下卷讲蚕桑,共有1.2万余字。具体内容为,卷上:财力之宜篇第一、地势之宜篇第二、耕耨之宜篇第三、天时之宜篇第四、六种之宜篇第五、居处之宜篇第六、粪田之宜篇第七、薅耘之宜篇第八、节用之宜篇第九、稽功之宜篇第十、器用之宜篇第十一、念虑之宜篇第十二、祈报篇第十三、善其根苗篇第十四。陈旉以前的农书,多为北方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业经验总结,《陈旉农书》是中国首部介绍江南水稻地区栽培技术的著作。《陈旉农书》中许多内容直接秉承《齐民要术》,但它同时又突破了《齐民要术》内容的局限性,并提出“用粪犹用药”的概念,指出施肥要因地制宜。[2]
陈旉农书版本众多,计有《永乐大典》本、《四库全书》本、《函海》本、《知不足斋》本等。
注释
参考文献
- 盖建民,《全真子陈旉农学思想考述》,《宗教学研究》200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