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陈仁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陈仁炳
出生1909年12月15日
 清朝湖北省武昌府
逝世1990年12月9日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母校汇文中学
沪江大学
密歇根大学
职业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上海政协副秘书长
民盟中央委员
政党中国民主同盟

陈仁炳(1909年12月15日—1990年12月9日),中国湖北省武昌人,基督教人士陈崇桂之子。中国历史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委员。1957年被打为右派

生平

早年经历

陈仁炳幼年在湖北荆州就读瑞典行道会所办的教会小学,1925年去北京,就读于基督教美以美会(美国差会)创办的北京汇文中学。1928年去上海,入读基督教美北浸礼会美南浸信会联合创办的沪江大学。后赴美留学,1934年与第一任妻子刘明君结婚,1936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哲学博士。

回国后曾任上海圣约翰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5年11月加入民盟。1947年与民盟盟员共同创办《展望》杂志。1949年3月,解放军渡江前夕,陈仁炳出版有文集《走向民主社会》,严厉批评国民党统治。

新中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1957年划为右派前,还兼任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委员。他提出“反对乡原态度,提倡贾谊精神”。陈仁炳在时任《解放日报》总编辑张春桥所写的题为《陈仁炳的“另外一条道路”是什么?》的文章中被点名,后来又在毛泽东打退资产阶级右派的进攻》一文中被点名。

1978年4月,陈仁炳右派分子帽子被摘,但并未被平反,其依旧为5名中央级未获改正的右派之一,也是5人当中唯一一个活着看到自己没有被平反的人。[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仁炳先后担任民盟中央第五届中央委员、第六届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民盟上海市委员会第九届委员会顾问[2]

1990年12月9日,陈仁炳在上海去世,享年81岁。

家庭

陈仁炳与第一任妻子刘明君育有两名女儿,与刘明君因误会而分开,二人长期分隔两地,遂在60年代离婚,与刘明君之间的误会成为陈仁炳人生中的一大遗憾;两个孩子在文化大革命前已随刘明君移民美国。[3]

1964年1月19日再婚,第二任妻子为陈蕴辉,二人又育有两个孩子。[3]

参考注释

  1. ^ 韩钢:中共历史研究的若干难点热点问题. [2019-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6). 
  2. ^ 陈仁炳.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失效链接]
  3. ^ 3.0 3.1 唯一一位沒有獲得“改正”的大右派. [2019-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8).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