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铁卫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铁卫团
Garda de fier
领袖科诺留·泽列亚·科德里亚努
霍利亚·西马
成立1927年
解散1941年
分裂自全国基督徒防御联盟英语National-Christian Defense League
总部罗马尼亚王国布加勒斯特
意识形态反共主义
反犹太主义
法西斯主义
民族主义
政治立场极右翼
宗教信仰罗马尼亚正教会
官方色彩绿色黑色
党旗
罗马尼亚政治
政党 · 选举

铁卫团罗马尼亚语Garda de fier),是在1927年至1941年间罗马尼亚的一个极右组织。铁卫团的意识形态包括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反犹太主义反共主义等。[1]

扬·安东内斯库上台继任罗马尼亚总理后,铁卫团分子开始担当政府官员职务,如时任党首霍利亚·西马,任副总理。铁卫团上台后开始公开进行反犹太活动,并且在国内进行各种恐怖活动。安东内斯库开始对铁卫团员怀有不满,在1941年1月将其取缔。

历史

建立与兴起

霍利亚·西马
科诺留·泽列亚·科德里亚努,铁卫团创始人

1923年,法西斯主义者科诺留·泽列亚·科德里亚努建立“国家基督教防卫联盟”,并逐渐发展壮大,罗马尼亚民族主义开始被疯狂地传播。1927年,科德里亚努退出此联盟,另立“大天使米哈伊尔军团”,此组织的宗教信仰是罗马尼亚正教会,具有明显的宗教特点,这一点和其它国家的法西斯组织不同。[2]

此组织的支持者依然不断的传播反犹太主义、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且其成员大多身着绿色制服,从事各种暗杀行动,且受到德国纳粹主义者支持。1930年,大天使米哈伊尔军团逐渐重组为铁卫团,成为了罗马尼亚境内规模最大的极右翼组织。 1933年12月10日,罗马尼亚国家自由党成员、罗马尼亚总理扬·G·杜卡英语Ion G. Duca下令对铁卫团实施禁令,铁卫团转入地下活动。12月29日,将总理扬·G·杜卡刺杀,仅十九日后,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

权力斗争

1937年,铁卫团参与罗马尼亚选举,获得了15.5%的选票,名列国家自由党及国家农民党之后。但是罗马尼亚国王卡罗尔二世对非常反对铁卫团的政治手段,1938年2月10日将其强制解散,在9月将科德里亚努等铁卫团头目处决,霍利亚·西马英语Horia Sima继任党首,铁卫团再次进入地下活动。1940年,扬·安东内斯库上台并罢免了国王卡罗尔二世,改立米哈伊一世。安东内斯库曾是铁卫团成员,他征用了部分铁卫团成员作为内阁成员,使铁卫团重回政坛,霍利亚·西马英语Horia Sima任副首相。

鼎盛与终结

派别内战

铁卫团及安东内斯库的法西斯政府主政下,罗马尼亚和德国结盟,成为了轴心国成员。铁卫团在国内进行高压统治,被指涉及多宗暗杀、掠夺,及屠杀犹太人共产党共济会成员)等活动。罗马尼亚的商业和金融部门受到铁卫团干预。期后,铁卫团的名声越来越威胁到安东内斯库的政权。安东内斯库与铁卫团的西马等人矛盾越发尖锐(例如:“军团精神”的争议),最终西马等铁卫团成员于1941年1月21日发动叛乱,使得罗马尼亚陷入大混乱。铁卫团军队和安东内斯库的政府军队进行了战斗,并导致国内基础设施严重受损,多处教堂被毁。最终,铁卫团没能夺取政权,西马派逃向德国,铁卫团覆灭。[3]

二战之后

1944年,苏联攻入罗马尼亚,罗马尼亚投降并加入盟军向德国宣战。在1944至1947年间,罗马尼亚建立临时联合政府,直至1947年12月亲苏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当年年初,流亡的铁卫队领导人及队员可以返国,但必须与罗马尼亚共产党签署一项秘密协议。马克思主义执政者寻求那些前法西斯军人成为暴徒,以恐吓手段打击反共的民主人士,作为回国和安排在内政部工作的代价。[4]他们对外宣称,在罗马尼亚共产党与军团之间达“不侵犯条约”共识后数个月,成千上万的铁卫兵返回罗马尼亚并展开工作,对罗马尼亚共产党统治起了稳定作用。[4]

参见

脚注

  1. ^ The World Reacts to the Holocaust - Google Books. Books.google.de. [2013-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3). 
  2. ^ Ioanid, "The Sacralised Politics of the Romanian Iron Guard".
  3. ^ Holocaust Encyclopedia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4.0 4.1 Behr, Edward Kiss the Hand You Cannot Bite, New York: Villard Books, 1991 p. 111.

参考文献

  • The Green Shirts and the Others: A History of Fascism in Hungary and Rumania by Nicholas M. Nagy-Talavera (Hoover Institution Press, 1970).
  • "Romania" by Eugen Weber, in The European Right: A Historical Profile edited by Hans Rogger and Eugen Web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5)
  • "The Men of the Archangel" by Eugen Weber, in International Fascism: New Thoughts and Approaches edited by George L. Mosse (SAGE Publications, 1979, ISBN 0-8039-9842-2 and ISBN 0-8039-9843-0 [Pbk]).
  • Fascism: Comparison and Definition by Stanley G. Payne, pg. 115-118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80, ISBN 0-299-08060-9).
  • Fascism (Oxford Readers) edited by Roger Griffin, Part III, A., xi. "Romania", pg 219-222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ISBN 0-19-289249-5).
  • The Legionary Movement by Alexander E. Ronnett (Loyola University Press, 1974; second edition published as Romanian Nationalism: The Legionary Movement by Romanian-American National Congress, 1995, ISBN 0-8294-0232-2).
  • The History of the Legionary Movement by Horia Sima, (Legionary Press, 1995, ISBN 1-899627-01-4).
  • The Suicide of Europe: Memoirs of Prince Michael Sturdza by Michel Sturdza (American Opinion Books, 1968, ISBN 0-88279-214-8).
  • Dreamer of the Day: Francis Parker Yockey and the Postwar Fascist International by Kevin Coogan (Autonomedia, 1999, ISBN 1-57027-039-2).
  • The Sword of the Archangel, by Radu Ioanid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0, ISBN 0-88033-189-5).
  • Nationalist Ideology and Antisemitism: The Case of Romanian Intellectuals in the 1930s, by Leon Volovici, Pergamon Press, Oxford, 1991.
  • "The Sacralised Politics of the Romanian Iron Guard," by Radu Ioanid, Totalitarian Movements & Political Religions, Volume 5, Number 3 (Winter 2004), pp. 419-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