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慈善社
成立时间 | 1915年 |
---|---|
类型 | 慈善机构 |
总部 | 九龙观塘和乐村新安楼底层4号 |
官方语言 | 中文、英语 |
社长 | 王子达(2025-2026年) |
网站 | http://chungsing.org.hk/index.html |
钟声慈善社(英语:Chung Sing Benevolent Society)是香港一间慈善机构,初时主要研习粤剧及音乐剧艺,后来发展成为服务多元化及受到香港政府资助的非牟利慈善团体,提供教育、医疗、安老、阅览中心、救护队、拯溺会及童军旅团等社区服务。
历史
钟声慈善社于1915年建立,乃由陈绍棠、钱广仁、李善卿和何泽民等4位香港著名的音乐及粤剧界前辈倡办。初时以研习音乐剧艺而命名为钟声剧社,4人粉墨登场,演唱于省港澳各地,旨在发扬中华民族固有道德文化,并为东华医院及广州普济三院义演筹款。
至1919年扩大组织并拟订社章,正名为钟声慈善社,呈奉华民政务司署批准立案,公推著名绅商曾富为首届社长。除音体剧艺外,更致力作育英才,先后在港九两地开办四间义学。当时,国内频仍发生天灾战乱,钟声慈善社发起多次大规模筹赈行动。
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导致钟声慈善社社务几乎全部停顿,四间义学同遭解散破坏,但留港同人仍义务维持开放钟声泳场。大战结束后,钟声慈善社同人随即重整社务,发展泳场工作,组织冬泳团及各类球队,并举办各项水上活动。每年端午节在泳场举行盛大龙舟竞渡大会,历届港督均到场主持颁奖。同时亦复办义学,又组织圣约翰救伤队男、女两支队及拯溺会。战后人民生活普遍艰苦,钟声慈善社设立贫民赠药处、施棺助殓、冬赈寒衣棉被、紧急救济火灾灾民,并免息贷建木屋,用以供灾民安身等。
服务
安老
钟声慈善社先后在九龙、新界各区开办安老院、长者日间护理中心、长者邻舍中心及长者服务中心。
- 刘梅轩安老院
- 蔡裕辉老人日间护理中心
- 田家炳老人日间护理中心
- 方王换娣长者邻舍中心
- 胡陈金枝长者邻舍中心
- 陈守仁长者邻舍中心
- 颜刘崑珠社会服务中心
教育
钟声慈善社于1947年在香港岛上环创办小学日校,翌年创办中学部。1956年于西环建成新校舍,直到1989年始迁入屯门区,更名钟声慈善社胡陈金枝中学。
钟声慈善社亦设有钟声慈善社助学教育基金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和家庭,每年都会举办综合表演晚会感谢各界的支持[1]。
钟声泳棚
钟声泳棚初设于现时坚尼地城巴士总站的位置,每年于端午节举办龙舟竞渡,由时任港督颁奖。其后搬迁到金银泳棚西侧置地宿舍对开的海面。钟声泳棚是公开的,是用竹搭成的一所棚屋,而从山腰直达海边的一段斜坡斜路,亦是用竹搭建而成的竹棚路[2]。
钟声拯溺会
钟声拯溺会于1953年创立,原名钟声拯溺同学会,附属于钟声慈善社。早年的训练基地是位处现在的西环一带的钟声泳棚。钟声拯溺会经常提供义务当值的救生工作以及进行拯溺训练。1960至1970年代最普遍的服务为游河更,即应不同工商团体的要求派出合适的会员于船上当值[3]。
相集
-
位于域多利道的“Bayanihan KennedyTown Centre”是“钟声学校”的旧校舍
参考资料
- ^ 鐘聲慈善社晚會賀歲. paper.wenweipo.com. 2010-02-19 [2012-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7) (中文(香港)).
- ^ 百家廊:追憶鐘聲泳棚的歡樂時光. [2012-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 ^ 香港拯溺總會季刊:鐘聲拯溺會. hklss.org.hk. [2012-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