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金紫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金紫祠
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黄山市徽州区
分类古建筑
时代
编号5-65
认定时间2004年10月

金紫祠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潜口村南首,为当地望族潜口汪氏宗祠,也是古徽州境内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祠堂,传其建筑布局和特征部分仿北京故宫太和殿建造,故又俗称“金銮殿”或“皖南小故宫”[1]。纪念在隋末动乱中,汪氏四十四世祖汪华为保障杭、睦、歙、宣、饶、婺六州立下大功而建。建筑始建于南宋隆兴二年(1164),明正德九年(1515)迁至现址,嘉靖、万历时扩建,主要格局奠定于万历二十年至二十九年(1592-1601),由八十一世祖汪一诚奠基,万历壬辰(1592年)奠基修建,1601年竣工。清康熙三年(1663)大修,1950年改为潜口粮站,期间进行了一定的拆改建,文革时又遭损毁,2012年7月至次年12月由徽州区政府投资修复[2]

建筑群占地面积7110平方米,通进深达196米(以棂门计算,以牌坊计算则为210米),原自南至北依次为三间四柱牌坊、三源桥(下为方形水池)、棂门、戟门、仪门(前有东西碑亭)、享堂、寝殿(与享堂前均有东西廊庑)和汪公庙(坐西朝东,祀汪氏先祖越国公汪华)。1950年,门前两只石狮被拆迁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大门口。1976年大部分建筑拆除,改建为粮食仓库、粮站办公室和职工宿舍,仅牌坊、戟门、碑亭、寝殿幸存。其他建筑均为修复时重建,享堂仍留遗址[3]

参见

图集

远景
牌坊,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
三源桥与棂门
戟门

参考资料

  1. ^ 《“皖南小故宫”全面修复完成》. 曹晓东、甘飞云. 中青在线. [2014-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9). 
  2. ^ 《皖南:徽文化旅游专家为徽州区"金紫祠"旅游业态打造把脉问诊》. 中国旅游新闻网. [2014-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9). 
  3. ^ 《金紫祠》. 安徽省文物局. [2014-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