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金炳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金炳兴
导演
罗马拼音
King Ping Hing[1]
英文名
Kam Ping Hing[2]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籍贯江苏省苏州市吴县
出生 (1937-07-11) 1937年7月11日87岁)[注 1]
职业导演、影评人
语言粤语英语国语
教育程度国立台湾大学电机工程系学士
罗马电影实验中心文凭
母校仿林中学附设小学
南侨中学
仿林中学
出道地点 英属香港
活跃年代1960年代至今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信息

金炳兴(英语:Kam Ping Hing,1937年7月11日),香港电影评论家及导演,于1973年成立“火鸟电影会”推动香港电影制作文化。他是香港电影评论学会1995年创会时的组织成员,早于1960年代已投入影评行列。多年来历任亚太影展香港电影金像奖金马奖评审。

背景

早年生活

金炳兴生于上海[1],于香港成长[3],早年居住在香港岛西环一带。他于1951年入读昔日位于第三街仿林中学附设小学,并于1952年完成小六年级学业,是该校首届毕业生[4],在校时曾获得乒乓球个人比赛季军[4]。而小学毕业后,他报读位于坚道卫城道交界的南侨中学,就读中一年级那年赢得校内国语演讲赛初中组奖项[5]。后来他转到西摩道仿林中学分校升读高中,至1958年中六毕业,同年报考香港中文中学会考[6]。出于生计考虑,金炳兴于是前往国立台湾大学修读电机工程系学士学位[1][7],但1962年毕业后[8],选择踏上自己喜欢的文艺之路。

事业发展

他留台之前已开始创作现代文学诗歌[9],留台期间更涉足翻译西方文学著作范畴,曾于于1964年以诗作《齐》及《横》夺得台湾《创世纪》发刊十周年诗创作奖[9][10]。其时其发表的诗作多见于《创世纪诗刊》、《蓝星诗页》等刊物之内[1]。另外,自崑南王无邪叶维廉等文化界人士于1958年成立香港现代文学美术协会之后[11],金炳兴加入成为一员[10],且于1963年协助创办文艺半月刊《好望角》[10](内有其投稿文章[12])。同期他开始参与主编《中国学生周报》电影版[3],又为月刊《大学生活》和《快报》副刊撰写电影评论或作电影专论[13],于九龙塘实验学院诗作坊教授作诗技巧[14]。与他一起办报的文艺爱好者则有罗卡陆离戴天陈任吴昊等等[15][16]。而1960年代之前的香港电影圈尚未流行电影评论风气,金炳兴、震鸣(即吴昊的兄长吴振明)、谭家明全心投入以作者论理念评论西洋和香港电影的做法[17],成为了香港电影评论界别的先驱。其中金炳兴一度尝试把美国作者论提倡者安德鲁·萨里斯(Andrew Sarris)的著作《The American Cinema》翻译成中文以作推广[17]。结果经过一段时间后,影评渐见不错的读者反响,《星岛晚报》文化版随后开辟一个专栏,交由他、西西、罗卡、陆离、梁浓刚等数人执笔介绍近代电影观念与发展潮流[17]

在1960年代后期,身为香港文学艺术协会[18]香港青年协会成员的金炳兴[1],接手为邱刚健创立的《剧场》季刊杂志译写影剧资讯或撰稿[17],也当过《明报》报社的电讯翻译员[19]。然后随着邵氏电影公司出版《香港影画》,主编朱旭华邀请金炳兴撰文介绍西方电影理论、制作技术以及潮流动态[17]。为了展现对电影的喜爱,金炳兴把其兴趣延伸到制作层面。他自1968年加入国泰机构担任刘芳刚的副导演[16][17]。他另一方面原来计划与公司内负责拍摄电影剧照的摄影师吴汉霖合组公司拍摄纪录片[20],然而因为筹不到足够资金,人事关系上又出现问题,所以作罢。

工余以外,金炳兴受法国新浪潮影响,跟何藩、罗卡、石琪等一众电影爱好者成立“大学生活电影会”[21],钻研有关实验电影的学问。直至1968年,他到意大利投考罗马电影实验中心(Centro Sperimentale di Cinematografia)学习不遂[3],1970年再度报读兼留学当地[16]。此前他于1969年3月以短片《鸡肋》参加第一届业余电影展[17]。当他于1971年返港后[3],他获戴天引荐到导演胡金铨位于又一村蓝塘道的办公室当其助理[22]。同时亦修读由香港大学主办的青年领袖班[22],曾到海棠路男童院实习[22]。同年,金炳兴任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课程部电影文凭课程讲师[17][23]。及至1973年在文友支持下创立“火鸟电影会”[17][3],办过实验电影展[23]。虽然金炳兴于1976年先后加入无线电视佳艺电视任职剧本编审[3],有份制作《家变》、《抉择》、《女人三十》、单元剧《急先锋》之《姑嫂劫》(编导)、《风云》、《龙仇凤血》等电视剧[3],此外还担任无线电视主办的编剧训练班导师[24],他仍不时投稿至一些电影书刊如《大特写》周刊、《电影双周刊》。

到了1980年代,金炳兴于1981年转投世纪电影公司任职创作主任[3][注 2]。该段时期的他亲身编写电影剧本,当中《烈火青春》为他迎来1983年第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提名。又因邵氏电影公司与他签了两部片约[3],他如是在1983年以自编、自导方式执导其第一出电影《我为你狂》[26][27]。在评审方面,金炳兴曾是亚太影展评审委员[28],1987年则是第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评选团成员之一。他同期于1982年及1983年两度应邀任金马奖评审[7][29],不过直到1988年三度任评审时,便因电影《学校风云》未能以无删减版本入围角逐金马奖而致电予评审组组长、中华民国电影处处长江传清请辞。当年金炳兴认为金马评审制度积弊重重,自己提议评审过程公开的建议无被采立[30],令他作出辞任决定。

1990年,他移居加拿大多伦多[3][9],往后仍然笔耕不辍。1994年获邀任第18届香港国际电影节遴选顾问[31]。2000年获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整理过往亲笔影评,出版书集《丈八灯台看电影》[32]

《烈火青春》禁映事件

1982年年尾,《烈火青春》原获香港电视电影检查处批准可以上映[33],惟个别教育团体以电影情节意识不良为由[33],向电视电影检查处投诉[33]辅政司之后不但下令禁止放映《烈火青春》[33],而且指示处方删剪部分菲林[33]。最后触发吴思远蔡澜麦当雄、金炳兴等电影人成立香港电影工作人员反对重检制度临时委员会(后称香港电影工业协会筹备委员会)[33],促请政府检讨电检制度[33]

个人生活

金炳兴已婚[34],婚后育有子嗣[22]。其本人支持八九民运[35]

演出

  • 1967年:《实验 002》(黄华成作品)[17][36]

幕后作品

执导电影
  • 1969年:《鸡肋》(实验电影)
  • 1984年:《我为你狂》
编剧
  • 1977年:《C.I.D.》(单元〈圣女〉、无线电视)
  • 1981年:《凶榜
  • 1982年:《烈火青春
  • 1984年:《我为你狂》
其他

著作

  • 2000年:《丈八灯台看电影》

奖项纪录

年份 颁奖典礼 奖项 影片 结果 备注
1983年 第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最佳编剧 烈火青春 提名[37] 与邱刚健、陈冠中陈韵文方令正以及谭家明共同获得提名

注释

  1. ^ 根据《香港电影导演大全 1979-2013》一书及1963年香港现代文学美术协会出版的小册子显示,金炳兴生于1937年农历6月4日[1][3]。以此对照万年历可知,其完整的新历出生日期为1937年7月11日[3]
  2. ^ 世纪电影公司由余允抗创立,后因财困而倒闭[25]

参考来源

  1. ^ 1.0 1.1 1.2 1.3 1.4 1.5 香港現代文學美術協會小冊子 (PDF). 香港现代文学美术协会. 1963-03 [2024-09-08]. 
  2. ^ May Fung. i-GENERATIONs: Independent, Experimental and Alternative Creations from the 60s to Now-1. 香港电影资料馆. 2001-01-25 [2024-09-08].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金炳興. 香港电影导演大全 1979-2013. 香港导演会. 2014 [2024-09-07]. 
  4. ^ 4.0 4.1 西區仿林首屆 畢業暨休業禮. 华侨日报. 1952-07-18: 9 [2024-09-07]. 
  5. ^ 南僑中學舉行結業頒獎禮. 华侨日报. 1953-01-26: 9 [2024-09-07]. 
  6. ^ 中文中學會考放榜 一千四百餘人合格. 工商晚报. 1958-07-19: 8 [2024-09-07]. 
  7. ^ 7.0 7.1 大學修讀電機工程 金炳興卻吃電影飯. 大汉公报. 1984-09-18: 14 [2024-09-07]. 
  8. ^ 台式文藝片在港已湮沒 金炳興偏扒逆水 望一片起死回生. 香港工商日报. 1984-09-14: 9 [2024-09-14]. 
  9. ^ 9.0 9.1 9.2 许定铭. 從書影看香港文學(下卷). 初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9: 450. 
  10. ^ 10.0 10.1 10.2 叶辉、郑政恒. 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五○—一九六九 新詩卷二. 商务印书馆(香港). 2020: 66. 
  11. ^ 香港中文中学图书馆. 館藏精萃 《新思潮》. 香港文学数据库. [2024-09-08]. 
  12. ^ 《好望角》第13號(期) (PDF). 现代文学美术协会. 1963-12-10 [2024-09-08]. 
  13. ^ 张景熊(小克). 金炳興部分著作. cheungkinghung.com. [2024-09-08]. 
  14. ^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编). 讀書雜誌(創刊號).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21: 77. 
  15. ^ 香港电影资料馆. 「少年吳宇森:電影文化環境和外國影響」講座內容摘要 (PDF). 2001-12 [2024-09-08]. 
  16. ^ 16.0 16.1 16.2 冯珍今. 穿梭光影裏 馳騁藝文間──羅卡專訪. 灼见名家. 2018-01-25 [2024-09-08]. 
  17. ^ 17.00 17.01 17.02 17.03 17.04 17.05 17.06 17.07 17.08 17.09 罗卡. 港臺電影文化新生力量的發源與互動──1960 至 1970 年代 (PDF). 《中央大学人文学报》第64期. 2017-10 [2024-09-08]. 
  18. ^ 黎明海、刘智鹏. 與香港藝術對話 1960-1979.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4: 36. 
  19. ^ 金炳兴. 【《地的門》第四版序】這部小說的作者比我大兩歲. 《字花》第54期. 水煮鱼文化制作有限公司. 2015-03 [2024-09-08]. 
  20. ^ 吳漢霖簡介. nghonlam.com. [2024-09-08]. 
  21. ^ 香港影人小傳檢索:何藩 (PDF). 香港电影资料馆. [2024-09-08]. 
  22. ^ 22.0 22.1 22.2 22.3 金炳兴. 又一村時期. 丈八灯台看世界. 2009-03-21 [2024-09-08]. 
  23. ^ 23.0 23.1 陸叔遠訪問文稿 (PDF). 香港文化博物馆. 2021-10-18 [2024-09-08]. 
  24. ^ 杨兴安. 談創作劇本經歷和小說創作. 灼见名家. 2023-06-17 [2024-09-08]. 
  25. ^ 区绍熙. 【光影漫步】《凶榜》余允抗執導勝於睇數. 香港苹果日报. 2020-06-09 [2024-09-14]. 
  26. ^ 金炳興加盟邵氏 處女作月底開鏡. 香港工商日报. 1983-01-17: 9 [2024-09-14]. 
  27. ^ 金炳興完成新作興奮 自言遍嚐甜酸苦辣. 工商晚报. 1983-11-11: 6 [2024-09-14]. 
  28. ^ 資深影評人初執導演筒 金炳興「我爲你狂」 獲提名參選金馬獎. 工商晚报. 1984-08-20: 5 [2024-09-14]. 
  29. ^ 曾任金馬獎評審委員 金炳興處女作參展 將以導演身份出席. 工商晚报. 1984-09-06: 4 [2024-09-14]. 
  30. ^ 孟樊 (编). 台灣年度評論. 圆神出版社. 1988: 164. 
  31. ^ 市政局. 第十八屆香港國際電影節. 市政局. 1994: 7. 
  32. ^ 罗洁颜、苏倩婷. 《丈八燈臺看電影》出版資料.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 2000 [2024-09-14]. 
  33. ^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蔡登山. 電影問題 問題電影. 新锐文创. 2013: 147. 
  34. ^ 陈青枫. 香港傳媒五十年.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20: 44. 
  35. ^ 中华民国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 中華民國電影年鑑. 中华民国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 1990: 33. 
  36. ^ 国家电影及视听文化中心.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想像式前衛:1960s的電影實驗 實驗002. 2021 [2024-09-08]. 
  37. ^ 第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及得獎名單. 香港电影金奖像董事局. 1983 [2024-8-25].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