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𬘡
郑𬘡(752年—829年),字文明,郑州荥阳县(今河南省荥阳市)人,出自荥阳郑氏南祖,唐朝政治人物,唐宪宗元和中任宰相。
生平
父郑羡,池州刺史。郑𬘡生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少好学,善属文,进士出身,登宏词科,授秘书省校书郎、鄠县尉。最初为西川节度使张延赏掌书记,喜结交名士如张参、杨绾、常衮等,五代无名氏《玉泉子》记载刘景《商山题诗》受郑𬘡的赏识。
唐德宗时期历任补阙、起居郎、翰林学士、司勲员外郎、知制诰等内职。
唐顺宗时,帝师王叔文发动永贞改革,宦官俱文珍、刘光琦不满,劫持顺宗,以长子李淳为太子、监国,迁郑𬘡为中书舍人,不久,俱文珍立李淳为帝,即唐宪宗,顺宗退位为上皇,郑𬘡拜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转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与杜黄裳同掌朝政。
元和五年(810年),因拜相而谦默无为,被贬秩为太子宾客。三月出为岭南节度使、广州刺史、检校礼部尚书。以廉政著称。入为工部尚书,转太常卿,又为同州刺史、长春宫使,改东都留守。入历兵部尚书,旋为河中节度使。大和二年(828年),入为御史大夫、检校左仆射、兼太子少保。唐文宗即位后以太子太傅致仕。卒于唐文宗太和三年十月,年七十八岁。赠司空,谥曰宣。
《新唐书》曰:“郑𬘡守道寡欲,为人正派。”《旧唐书》载郑𬘡以文章出身仕途,生性恬淡,在朝中、朝外为官四十多年,虽然没有赫赫显奕之功,但他“守道敦笃”,爱好读书著作,与当时名士如张参、蒋乂、杨绾、常衮、张籍、韩愈等人相交相重,为讲论名理之游,深受时人敬重。
子孙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
参考书目
- 《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