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熙
郭熙 | |
---|---|
出生 | 约1023年 |
逝世 | 约1085年 |
国籍 | 北宋 |
知名于 | 山水画 |
知名作品 | 绘画:《早春图》 论述:《林泉高致集》 |
运动 | 北宋四家 |
郭熙(约1000年—约1087年后)[注 1],字淳夫,世称郭河阳,为北宋著名画家、绘画理论家,河阳温县[3](今河南温县)人,享年80岁以上[注 2],可征的活动年代为宋神宗熙宁至元丰间,曾任翰林待诏直长,神宗死后,遂少有在画院的活动纪录,宋徽宗宣和时追赠正议大夫[注 3]。[注 4]
郭熙擅长山水画,与李成并称“李郭”,名列“李、郭、范、米”[注 5]的“北宋四大家”之一。
生平
郭熙颇具艺术天分,初始自学,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以前,曾应苏舜元之邀临摹李成的六幅《骤雨图》,绘画造诣因此更为精进,知名度也迅速攀升。[注 6][注 7]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郭熙透过富弼推荐来到汴京,先后为三司使吴中复绘《秋景平远图》,以及开封府的邵亢作六幅《雪景屏风》,后续又为他人作画,直到被招入皇宫和著名画家崔白、艾宣和葛守昌共同绘制《紫宸屏风》,受到宋神宗青睐,奉诏翰林图画院艺学,[1]后官至翰林待诏直长,订定御府藏画品目及负责画院运作等,声望颇高。
风格
郭熙山水画不仅继承、发扬了北方流派的李成画法,还“兼收并览”,揉合南方画派及各家之长,深入大自然“饱游饫看,历历罗列于胸中”,故能“布置愈造妙处,然后多所自得”[3]而备成一家。
郭熙早期画风严谨精巧,晚年落笔雄壮。擅长用“高远”、“深远”和“平远”三远构图巧妙布局,[8]“上留天”,“下留地”,“大松大石必画于大岸大波之上”,[9]云头皴[注 8]画山石和蟹爪画树枝[注 9]等技法,“毫锋颖脱,墨法精微”的笔墨,绘出磅礴大景山水的“远近浅深,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之不同”特征,也体现寒林平野“枝茂凄然生阴”的孤寂萧疏意境,让观画者达到“不下堂筵,坐穷泉壑”,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之目的。[8]
作品
北宋《宣和画谱》收录有郭熙画作30件,南宋周密《云烟过眼录》也多有著录,元朝汤垕《画鉴》称见过真迹约50件。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早春图》轴是郭熙代表作。此外,尚有台北故宫收藏的《关山春雪图》轴、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幽谷图》半轴、云南省博物馆收藏的《溪山访友图》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树色平远图》卷及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窠石平远图》卷等作品传世。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山村图》轴与台北故宫收藏的《寒林图》轴相传也都是郭熙之作。
郭熙另有山水画论《林泉高致集》传于后世,为古代中国绘画论述一大成就,对后世的绘画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影响
郭熙活耀于宋神宗熙宁至元丰年间,是驰名当代的绘画大师,其画风格调清新,获当时文士苏轼、苏辙、黄庭坚与王安石等人高度赞扬,也深得神宗赏识,皇宫、朝廷的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后省、枢密院、翰林学士院[注 10]及许多大型寺庙均随处可见郭熙绘制的壁画与屏风挂画,时有“神宗好熙笔”、“受眷被知,评在天下第一”、“禁中官局多熙笔迹”等说法,[12],于是乎画师们争相摹仿,“独步一时”[3],为北宋中期最具影响力的山水画大师。
郭熙与李成的“李郭画派”除盛行于北宋初期至中期,在元朝初期至中期也占有重要地位,师承的画家主要有刘贯道、曹知白、王士元、王振鹏、罗稚川、唐棣、赵雍、朱德润、王渊及李容瑾等人,堪与董源、巨然的“董巨画派”相抗颉之二大主流。[注 11][注 12][注 13]明朝的戴进、马轼、谢时臣、仇英、王问及清朝的袁江、袁耀等人,也都曾受郭熙画风影响。
评价
- 后世将郭熙与李成并称“李郭”,谓之“李郭画派”,又将李成、范宽、米芾与之同列“北宋四大家”,世称“李、郭、范、米”。
- 苏轼:“玉堂昼掩春日闲,中有郭熙画《春山》。鸣鸠乳燕春睡起,白波青嶂非人间。”[16]“目尽孤鸿落照边,遥知风雨不同川;此间有句五人见,送与襄阳孟浩然。木落骚人已怨秋,不堪平远发诗愁;要看万壑争流处,他日终烦顾虎头。”[17]
- 黄庭坚:“黄州逐客赐未还,江南江北饱看山。玉堂对卧郭熙画,发兴已有青林间。郭熙官画但荒远,短纸曲折开秋晚。江村烟外雨脚明,归雁行边余叠峫。坐思黄甘洞庭霜,恨身不如雁随阳。熙今头白有眼力,尚能弄笔映窗光。画取江山好风日,慰此将老镜中发。但熙肯画宽作程,五日十日一水石。”[18],“能作山川远势,白头惟有郭熙”[19],“郭熙虽老眼犹明,便面江山取意成”[20],“郭熙元丰末年为显圣寺悟道者作十二幅大屏,高二丈余,山重水复,不以云物映带,笔意不乏。余尝招子瞻兄弟共观之,子由叹息终日,以为郭熙因为苏才翁家摹六幅李成《骤雨图》,从此笔墨大进。观此图,乃是老年所作,可贵也。”[20]
- 苏辙:“凤阁鸾台十二屏,屏上郭熙题姓名。崩崖断壑人不到,枯松野葛相欹倾。黄散给舍多肉食,食罢起爱飞泉清。皆言古人不复见,不知北门待诏白发垂冠缨。袖中短轴才半幅,惨淡百里山川横。岩头古寺拥云木,沙尾渔舟浮晚晴。遥山可见不知处,落霞断雁俱微明。十年江海兴不浅,满帆风雨通宵行。投篙椓杙便止宿,买鱼沽酒相逢迎。归来朝中亦何有,包裹观阙围重城。日高困睡心有适,梦中时作东南征。眼前欲拟要真物,拂拭束绢付与汾阳生。”[21]“乱山无尽水无边,田舍渔家共一川;行遍江南识天巧,临窗开卷两茫然。断云斜日不胜秋,付与骚人满目愁;父老如今亦才思,一蓑风雨钓槎头。”[22]
- 晁补之:“渔村半落楚江边,林外秋原雨外天;谁倚竹楼邀大艑,天涯暮色已苍然。洞庭木落万波秋,说与南人以自愁;欲指吴松何处是,一行征雁海山头。”[23]
- 张耒:“渔村橘市楚江边,人外秋原雨外川;遣骑竹边邀短艇,天涯暮色已苍然。洞庭叶落万波秋,说与南人亦自愁;指点吴江何处是,一行鸿雁海山头。”[24]
- 毕仲游:“窗间咫尺似天边,不识应言小辋川;闻说平居心目倦,暂开黄卷即醒然。木落山空九月秋,画时应欲遣人愁;因思梦泽经由处,二十年间若转头。”[25]
- 郭思:“《烟生乱山》,生绢六幅,皆作平远,亦人之所难。一障乱山,几数百里,烟岚绵联,乱山截嶭,矮林小寺,间见掩映,看之令人意兴无穷。此图乃平远之尤物也。”[26]
- 《宣和画谱》:“善山水寒林,得名于时。初以巧赡致工,既久又益精深,稍稍取李成之法,布置愈造妙,处然后多所自得。至摅发胸意,则于髙堂素壁,放手作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岩岫巉绝,峰峦秀起,云烟变灭,霭之间千态万状。论者谓熙独步一时,虽年老落笔益壮,如随其年貌焉。熙后著《山水画论》,……言皆有序,可为画式。”[3]
- 汤垕:“善得烟云出没,峯峦隐显之态,尝论画山曰:‘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观其议论可知其画也,仆平生见真迹约五十本,然绝佳者不过一二十轴而已。”[27]
- 曹昭:“郭熙山水其山耸拔盘回,水源高远,多鬼面石。乱云鹰爪树,松业攒针,杂叶夹笔,单笔相半,人物以尖笔带点凿,绝佳。自著山水训议论,卓绝千古,可规。”[28]
- 吴其贞:“郭河阳《春雪图》绢画二大幅,气色尚佳。用笔文秀,气韵生动,得其自然,为神品上。”[29]
- 清高宗乾隆:“树才发叶溪开冻,楼阁仙居最上层,不藉柳桃闲点缀,春山早见气如蒸。”
- 顾复:“《早春图》双軿绢大幅,人物生动,室居幽邃,至于峰岚波流,林木草卉,无非早春二字写照焉。此大图中之杰作也,古印钤角。”[30]
注释
- ^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及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说1000年-1090年前后。王朝闻《中国美术史》说1000年-1087年后。潘运告《宋人画论》说1020年-1100年。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说1023年-1085年后。”[2]
- ^ “元祐以来郭熙,明昌、泰和间张公佐,皆年过八十,而以山水擅名。”[4]
- ^ 系北宋后期文阶官制度“从三品”。
- ^ “先大夫在枢府日,有旨赐第于龙津桥侧。先君侍郎作提举官,仍遣中使监修。比背画壁,皆院人所作翎毛、花、竹及家庆图之类。一日,先君就视之,见背工以旧绢山水揩拭几案,取观,乃郭熙笔也。问其所自,则云不知。又问中使,乃云:‘此出内藏库退材所也’。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熙作,上即位后,易以古图。退入库中者,不止此耳。先君云:‘幸奏知,若只得此退画足矣。’明日,有旨尽赐,且命舆至第中,故第中屋壁,无非郭画。诚千载之会也。”[5]
- ^ 郭熙年代晚于范宽,实际上应作“李、范、郭、米”。
- ^ “家世无画学,盖天性得之。遂游艺于此以成名。”[6]
- ^ “子由叹息终日,以为郭熙因为苏才翁家摹六幅李成《骤雨图》,从此笔墨大进。”[7]
- ^ 也作“卷云皴”、“乱云皴”或“鬼面皴”。
- ^ “郭熙,唐棣之树……皆自草法中得来。”[10]
- ^ “尚书省及六朝皆书周官,两省及后省枢密学士院皆郭熙一手画,中间甚有杰然可观者。而学士院画《春江晓景》为尤工。”[11]
- ^ “近代作画,多宗董源、李成二家。”[13]
- ^ “元季诸君子画惟两派,一为董源,一为李成。成画有郭河阳为之佐,亦犹源有僧巨然副之也。”[14]
- ^ “元时画道最盛,惟董巨独行,此外皆宗郭熙。”[15]
参考文献
- ^ 1.0 1.1 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郭熙. 中华民国教育部. [2011-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9).
- ^ 包莉秋. 《〈林泉高致〉中的美學思想研究》. 2004.
- ^ 3.0 3.1 3.2 3.3 北宋《宣和畫譜·卷十一·山水二·郭熙》.
- ^ 金、元朝 元好问. 《汾亭古意圖》.
- ^ 北宋 邓椿. 《畫繼·卷十·論近》.
- ^ 北宋 郭思. 《林泉高致集·序》.
- ^ 北宋 黄庭坚. 《跋郭熙山水》.
- ^ 8.0 8.1 北宋 郭思. 《林泉高致集·山水訓》.
- ^ 北宋 郭思. 《林泉高致集·畫訣》.
- ^ 元朝. 《藝苑厄音》.
- ^ 北宋 叶梦得. 《石林燕語·卷四》.
- ^ 北宋 郭思. 《林泉高致集·畫記》.
- ^ 元朝 黄公望. 《寫山水訣》.
- ^ 明朝 董其昌. 《畫旨》.
- ^ 明朝 董其昌. 《畫眼》.
- ^ 北宋 苏轼. 《郭熙畫〈秋山平遠〉·潞公為跋尾》.
- ^ 北宋 苏轼. 《東坡全集·卷十七·郭熙〈秋山平遠〉二首》.
- ^ 北宋 黄庭坚. 《山谷集·卷二·次韻子瞻題郭熙畫〈秋山〉》.
- ^ 北宋 黄庭坚. 《山谷集·卷七·題鄭防畫莢》.
- ^ 20.0 20.1 北宋 黄庭坚. 《山谷集·卷九·題郭熙〈山水〉扇》.
- ^ 北宋 苏辙. 《欒城集·卷十五·書郭熙橫卷》.
- ^ 北宋 苏辙. 《灤城集·卷十五·次韻子瞻題郭熙〈平遠〉二絕》.
- ^ 北宋 晁补之. 《雞肋集·卷二十·題工部文侍郎周翰郭熙〈平遠〉二首》.
- ^ 北宋 张耒. 《柯山集·卷二十三·題文周翰郭熙〈山水〉二首》.
- ^ 北宋 毕仲游. 《西台集·卷二十·和子瞻題文周翰郭熙〈平遠圖〉二首》.
- ^ 北宋 郭思. 《林泉高致集·畫格拾遺》.
- ^ 元朝 汤垕. 《畫鑒·宋畫·郭熙》.
- ^ 明朝 曹昭. 《格古要論·郭熙畫》.
- ^ 清朝 吴其贞. 《書畫記·卷六》.
- ^ 清朝 顾复. 《平生壯觀·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