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布亚王朝
达布亚王朝 | |||||||||||||||
---|---|---|---|---|---|---|---|---|---|---|---|---|---|---|---|
公元642年—公元760年 | |||||||||||||||
首都 | 阿莫勒(早期) 萨里(晚期) 福曼(公元660年-760年)[1] | ||||||||||||||
常用语言 | 中古波斯语 里海语 马赞德兰语 | ||||||||||||||
宗教 | 祆教 | ||||||||||||||
政府 | 君主制 | ||||||||||||||
伊斯帕巴德 | |||||||||||||||
• 公元640年-660年 | 吉尔·加夫巴拉(首任君王) | ||||||||||||||
• 公元740年/41年-759年/60年 | 塔巴里斯坦的库尔希德(末代君主) | ||||||||||||||
历史时期 | 中世纪 | ||||||||||||||
• 穆斯林征服波斯 | 公元642年 | ||||||||||||||
公元760年 | |||||||||||||||
| |||||||||||||||
今属于 | 阿塞拜疆 伊朗 土库曼 |
历史系列条目 |
---|
伊朗历史 |
年代历史 伊朗主题 |
达布亚王朝(Dabuyid dynasty,也拼写为Gaubarid dynasty)是一个伊朗人建立的王朝,信奉祆教,[2]统治疆域包含塔巴里斯坦和大呼罗珊西部部分地区。[3]王朝统治的时期约从公元642年开始,到公元760年被阿拉伯人的阿拔斯王朝征服后而告结束。
名词来源
“Daabu”在马赞德兰语中有“反叛者”和“不法之徒”的意思。[4]萨珊王朝虽然在公元7世纪中叶受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所征服,但属于萨珊皇族后裔的达布亚王朝仍统治位于里海之南,以及厄尔布尔士山脉北麓之间,名为希尔卡尼亚的肥沃土地。[5]这个王朝抵抗前来征服的阿拉伯军队,直到一个多世纪之后才被阿拔斯王朝所并吞。。
历史
根据后来的伊朗塔巴里斯坦历史学家伊本·伊斯凡迪亚尔(公元13世纪)的记载,达布亚王朝家族是萨珊王朝君王卡瓦德一世的兄弟扎马斯普的后裔,属于萨珊皇族的次要分支。贾马斯的孙子菲鲁兹(Firus)征服吉兰,而菲鲁兹的后人吉尔·加夫巴拉把塔巴里斯坦并入,把领土扩大。这导致末代萨珊王朝君王伊嗣俟三世正式把“Gil-Gilan”(“吉兰的统治者”之义)和帕蒂斯化戈沙阿(Shah of Patashwargar“塔巴里斯坦的君王之义”,帕蒂斯化戈为塔巴里斯坦的古代名称)的头衔授予吉尔·加夫巴拉的儿子达布亚(或称达博(Daboe))。在穆斯林征服波斯之后,这个萨珊皇族后裔分支连同伊斯帕布德汉家族和卡伦家族(两家族均属于伊朗七大家族)所建王朝与阿拉伯军队签署和平条约,约定阿拉伯军队未经事先许可不得接近这些领土。吉兰以及至少部分的塔巴里斯坦仍由吉尔·加夫巴拉控制,而雷伊和大呼罗珊部分地区则由伊斯帕布德汉王朝的法罗赫扎德(Farrokhzad)统治。[6]根据伊本·伊斯凡迪亚尔记载,大约15年后,加夫巴拉过世,他的儿子达布亚即位,而王朝因此被称为达布亚王朝。达布亚之子法鲁克罕大帝和伊斯帕布德汉,以及卡伦两王朝争战多年,最后把整个塔巴里斯坦夺下,把领土拓展到内沙布尔。除伊嗣俟三世所授予的头衔外,达布亚王朝统治者还拥有伊朗古老的伊斯帕巴德军事尊衔(意为“总司令”)。
法鲁克罕大帝在公元716年到717年击退由叶齐德·伊本·穆海莱卜率领入侵的穆斯林大军,[7]最近的研究将他取得权力的时期放在公元670年代,而不是以往所假定的公元710年代初期。法鲁克罕大帝在公元728年过世,由他儿子达德布兹米尔继承,后人对其统治一无所知,他在公元740年/741年过世。达德布兹米尔的儿子和继位者塔巴里斯坦的库尔希德当时年纪伤幼,由他叔叔小法鲁克罕摄政治理7年。库尔希德统治时期,国家繁荣,他一再试图断绝与哈里发国的联系,均未成功。在阿拔斯革命所导致的动荡之后,库尔希德与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曼苏尔发生过几次严重冲突。在公元759年,曼苏尔乔称要借道塔巴里斯坦去平息在大呼罗珊的叛乱,经库尔希德同意后,曼苏尔的军队却转而把塔巴里斯坦夺下。库尔希德被迫逃往吉兰避难,并整编部队试图反攻,但在761年因皇室家族被虏而自尽,达布亚王朝即告灭亡。[6]
统治者列表
- 吉尔·加夫巴拉(公元640年-660年)
- 达布亚(660年-676年)
- 法鲁克罕大帝(712年-728年)
- 达德布兹米尔(728年-740/741年)
- 小法鲁克罕(740/741年-747/748年)
- 塔巴里斯坦的库尔希德(741年-759/760年)
参见
参考文献
- ^ Bazin, Marcel. FŪMAN. Encyclopaedia Iranica, Vol. X, Fasc. 3: 227–228. 2000 [2020-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9).
- ^ C.E. Bosworth, The New Islamic Dynasties,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6), 162; "Hence in 758 the caliph undertook the definitive conquest of Tabaristan, successfully drove out Khurshid II and ended the dynasty of the Dabuyids(who, as Zoroastrians, had never accepted Islam.."
- ^ DABUYIDS, W. Madelung, Encyclopaedia Iranica. [2019-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 ^ واژهنامه بزرگ تبری، گروه پدید آورندگان به سرپرستی: جهانگیر نصراشرفی و حیسن صمدی، ۱۳۷۷، بخش دال.
- ^ 存档副本. [2021-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8).
- ^ 6.0 6.1 Pourshariati, Parvaneh (2008).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Sasanian Empire: The Sasanian-Parthian Confederacy and the Arab Conquest of Iran. London and New York: I.B. Tauris. pp 287-318. ISBN 978-1-84511-645-3.
- ^ "Dabuya", B. Spuler, The Encyclopaedia of Islam, Vol. II, ed.B. Lewis, C. Pellat and J. Schacht, (Brill, 1991), 74.
资料来源
- Inostranzev, M. (1918) Iranian Influence on Moslem Literature – Appendix I: Independent Zoroastrian Princes of Tabaristan.
- Madelung, Wilferd. 存档副本. Yarshater, Ehsan (编). Encyclopaedia Iranica, Vol. VI, Fasc. 5. London u.a.: Routledge & Kegan Paul: 541–544. 1993 [2019-12-27]. ISBN 1-56859-007-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article=
和|title=
只需其一 (帮助) - Pourshariati, Parvaneh.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Sasanian Empire: The Sasanian-Parthian Confederacy and the Arab Conquest of Iran. London and New York: I.B. Tauris. 2008 [2020-08-13]. ISBN 978-1-84511-645-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4).
- Yavari, Neguin. Dābūyids. Fleet, Kate; Krämer, Gudrun; Matringe, Denis; Nawas, John; Rowson, Everett (编). Encyclopaedia of Islam, THREE. Brill Online. 2020. ISSN 1873-9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