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足三里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足三里穴
/ 繁体足三里 / 足三里
国际代码ST36
汉语拼音Zúsānlǐ
所属经脉足阳明胃经
定位
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主治
胃肠疾病、心悸、气短、虚劳。下肢不遂、痿痹等
操作
直刺1~2寸;可

足三里穴是属于足阳明胃经腧穴,是胃经的合穴,也是胃下合穴回阳九针穴之一、强壮要穴。[1][2]

释名

足三里因能治理(理与里通)腹部上中下三部诸症而得名。又名下陵鬼邪中俞髎[2]

定位

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1]

解剖

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小腿骨间膜-胫骨后肌

浅层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腓深神经肌支以及胫前动脉分布,小腿骨间膜深面有胫神经胫后动脉分布。[1]

主治

  1. 腹部病症:足三里有和胃健胃、通肠导滞的作用,对于脾胃病症如胃痛、呕吐肠鸣便秘等均有疗效,古有“肚腹三里留”的说法。
  2. 与脾胃有关的虚证: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失运则可导致气血亏虚,出现心悸气短虚劳等症,足三里有健脾益气的作用。
  3. 虚脱:足三里为回阳九针穴之一,能补中气、回阳固脱。
  4. 痰湿证:脾为生痰之源,脾失健运则水湿凝聚成痰,对于痰湿所致的痰饮、痫证、癫狂等,可选用本穴。
  5. 胃经循行部位足、膝、股等处的疾患如下肢不遂、痿痹等也可使用足三里。[1][2]

操作

直刺1~2寸;可[1]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孙国杰 主编. 针灸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55. ISBN 7-5323-4102-X. 
  2. ^ 2.0 2.1 2.2 李世珍. 常用腧穴临床发挥.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5: 178. ISBN 7-117-01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