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发行局
此条目翻译品质不佳。 (2019年7月18日) |
货币发行局(英语:Currency Board)是固定汇率制的一种,即固定本国货币与某特定外币之汇率,并严格按照既定兑换比例,使货币发行量随外汇存储量联动的货币制度。货币发行局的挂钩货币通常是美元或欧元。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Linked Exchange Rate)也是货币发行局,但允许汇率在固定范围内浮动。因为三元悖论,“联系”不仅指汇率与美元挂钩,而是货币政策也跟随美国,港元利率长期走势必须跟随美元利率走势。
历史
1849年,毛里求斯首创了货币局制度。十九世纪末,英国为殖民地提出并设立了联系汇率制。香港作为英国殖民地而采用此汇率制度,与英镑挂钩,1972年取消。1983年再度启用,改与美元挂钩,金管局与发钞银行的交易以7.80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结算,并允许市场汇率在7.75至7.85之间自由浮动。
比较典型的例子有阿根廷比索对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和保加利亚列弗对西德马克(如今为欧元)的联系汇率制。
近代历史
香港金融管理局负责稳固港元与美元的联系汇率,保加利亚和立陶宛也有类似的机构。爱沙尼亚独立后的1992年,货币与德国马克挂钩,此政策被视为该国经济发达的重要因素。阿根廷因严重经济衰退,2002年放弃联系汇率制度。英国海外领土直布罗陀、福克兰群岛和圣赫勒拿岛继续实施联系汇率制度,以英镑作为各自印刷的货币的储备货币。[1]
金本位是一种特别的联系汇率制度,与金价而非外国货币挂钩。
与欧元挂钩
与美元挂钩
与英镑挂钩
与其他货币挂钩
- 文莱元,与新加坡元挂钩
- 澳门元,与港元挂钩(即与美元间接挂钩)
- 法罗群岛克朗,事实上与丹麦克朗挂钩,而丹麦国家银行视法罗群岛克朗为丹麦克朗的“特别版”
- 中国大陆准联系汇率制:过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朱镕基借鉴国际上的联系汇率制,提出一个以直接成交的指数为锚确定人民币汇率的方式。由于人民币不是可自由兑换,因此即使汇率与美元挂钩,利率也不用跟随美息走势。人民币已改为与篮子货币挂钩。
优点
缺点
- 联系汇率制必须以充裕的外汇储备作为支持,否则在金融危机到来时非常脆弱,例如:阿根廷在经济危机的持续动荡中放弃了联系汇率制,大幅下调了官方汇率,并引进了双重汇率制。
- 中央银行采用联系汇率制,无法发挥最终贷款人的作用,不能通过放宽货币政策提供流动性,也不能直接融资来支援陷入问题的商业银行,实际上把货币政策的决策权让给了所联系货币的管理当局。
- 联系美元的情况下,经济美元化,中央银行损失本币发行、本币需求增长和本币存量利息这三项铸币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