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星命名法
变星命名是指命名变星的方法与规则。
变星命名采用与拜耳命名法相似的方法,使用拉丁字母和所在星座名称结合来命名。(请参考星座)
命名规则
现行的命名规则如下:
- 已经在拜耳命名法命名过的变星,不再重新命名。
- 其它的变星,先由字母R至Z依序命名。
- 接续采用双字母RR、……RZ,然后是SS、……SZ,TT、……TZ,直到ZZ。
- 然后使用AA、……AZ,BB、……BZ,CC、……CZ,一直下去直到QZ,但省略掉字母J不用(无论第一个或第二个都省略)[1]
- 使用字母可以排序到第334颗变星,之后改用字母V和数字的结合,依序为V335、V336,可以无限制的排序下去。
特别要提醒注意的是第二个字母,在字母的排序上不能在第一个字母的前面,也就是说不可以有BA、CA、CB、DA、……等的组合。
最新发现的变星将先仅用发现它们时所用目录的名称,因此这些物件最初发现时的"名称"可能是 OT J155631.0-080440 和 SDSS J110014.72 + 131552.1 ,然后才会依照前述的格式命名。
历史
在19世纪初期,已经知道的变星数量很少,所以使用拉丁字母标示似乎是很合理的。因为拜耳命名法很少有星座的恒星使用到拉丁字母的Q来标示,所以字母R被选作变星标示的起始字母以避免和光谱类型(现在很少使用)或拜耳命名混淆。虽然拉卡伊曾在少数情况下,例如船尾座X(HR 2548),使用到R至Z的字母,但是这些后来不是被舍弃就是指定做为变星的标示。船尾座T就被阿格兰德做为变星的标示,并且列入变星总表,但是这并不是一颗变星[2]。
变星的命名法则是由弗里德里希·阿格兰德开创。有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阿格兰德选择字母R是因为德语的rot或法语的 rouge,这两个字都有红色的含意,而当时所知的变星多数都呈现红色。不过,阿格兰德自己发声明反驳这种说法。
在1836年,实际上只有一个星座,巨蛇座,用到了字母S。随着摄影术的发展,变星的数目迅速累积,变星的名称很快就用尽拜耳命名法剩余可用来命名变星的字母。于是在1881年,哈特威将单字母扩充为双字母的堆叠来命名,但仍只用R至Z这9个字母来组合,1907年才扩充至AA至QZ。,但也很快地达到可使用的极限。到了1930年,双字母的组合也用尽了,遂采用数字系统来命名变星。
所有类别天体的命名,都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来分配名称。IAU将这一件新工作委托在俄罗斯莫斯科的斯特堡天文研究所。斯特堡依据名称排序修订新的变星"名称清单",出版变星总表(大约每两年出版一次)。例如,在2011年12月, 第80次的变星名称清单被释出,第二部,包含2,161颗最近发现的变星;使GCVS登录的变星总数增加至45,678。新增的变星包括御夫座V0654、半人马座V1367和北冕座BU。最近的一版 (GCVS v5.1)以2015年的资料编辑,收录52,011颗变星[3]。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 The names and catalogues of variable stars. Les étoiles variables - The variable stars. [2005-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21).
注解
- ^ 这个系统大部分都是在德国发展起来的,当时仍在使用花体字,手写的"I"和"J"可能很难区分。
- ^ Coelum australe stelliferum .... H L Guerin & L F Delatour. 1763: 7–.
- ^ Samus', N. N.; Kazarovets, E. V.; Durlevich, O. V.; Kireeva, N. N.; Pastukhova, E. N. General catalogue of variable stars: Version GCVS 5.1. Astronomy Reports. 2017, 61 (1): 80. Bibcode:2017ARep...61...80S. doi:10.1134/S1063772917010085.